首頁母嬰 > 正文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2022-03-25由 郭利方心理諮詢 發表于 母嬰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也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們需要去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受,我們也渴望別人的理解。

想要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順暢,維護好和他人的關係,離不開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共情能力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共情能力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也稱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主要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並理解他人。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是這樣描述共情的:共情是理解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好像你是那個人一般。但同時,你也時刻記得,你和他還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了他。共情還意味著讓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所以,共情和我們所說的同情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發生了一起車禍,有人受了重傷。我們的反應可能是:這個人真不幸,希望他能儘快好起來,這是同情。我們的反應也可能是:他在受傷的那一刻一定感覺糟透了,如果他因此殘疾,該怎麼面對今後的人生呢?這就是共情了。

共情能力是心理諮詢師必備的能力之一,只有具備這項能力,心理諮詢師才能讓來訪者真正感覺到被理解和接納,從而讓來訪者充分信任諮詢師,並願意坦露自己的心聲。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共情對普通人也很重要,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他人,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尤其是在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時,如果能有人很好地對我們進行共情,可以讓我們感覺好很多,也有助於我們儘快排解不良情緒。

一個高情商的人往往具有較強的共情能力,他們很善於理解別人的感受並做出合適的反應,別人與他們打交道時會感覺到很舒服,他們的人緣很不錯。但是,確實也有一部分人在這方面比較欠缺,他們缺乏共情能力,給人的感受往往是冷漠的、自私的或者漫不經心的。這無疑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共情能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共情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習得共情的能力

。尤其是在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家長要學會蹲下身、靜下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當孩子無法準確描述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來,並給予無條件的接納和關懷。

2.平時多和孩子交流,透過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來啟發孩子

。開放式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可以給孩子很大的發揮空間,讓他們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從孩子的回答中捕捉資訊,並進行深入探討,透過這種充分的互動方式去共情孩子。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3.注意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

。當個體有情緒產生時,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區域是被抑制的。要想充分理解孩子,需要先讓孩子平靜下來,只有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才能進行理性思考。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的過程也是共情孩子的好機會。

4.對於孩子不好的行為,父母不要著急下定論

。孩子天性比較好奇,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大人不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容易被誤會。記得一個媽媽說過,她下班回到家發現6歲的孩子把廚房裡的麵粉撒的到處都是,她非常生氣地罵了孩子一頓。事後她才知道,孩子只是想試著學媽媽做飯。大人的誤會和指責讓孩子覺得不被理解,他們會因此封閉自己的內心,變得自卑膽小。

心理學“共情能力”,讓我們可以悲傷別人的悲傷,歡喜別人的歡喜

另外,事情都有兩面性,凡事過猶不及。一個共情能力過強的人會比較累,他們總是在理解和接納他人,時間長了也會疲憊,甚至會因此忽略自己。有的人還會形成討好型人格,輕易原諒別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所以,共情也需要有個度。

最後,一定要記住:理解接納他人的感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是你不需要為對方的感受負責。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