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雙十一新趨勢|失落的榜單,國貨美妝的實力如何配得上野心?

2022-05-23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女人

雙十一新趨勢|失落的榜單,國貨美妝的實力如何配得上野心?

國民美妝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購買

《聚焦雙11 解碼新消費》之新趨勢

美妝護膚品類一向是雙十一銷售榜單的重頭戲。2019年被稱為國貨彩妝崛起之年,這一年,來自廣州的彩妝品牌完美日記,在天貓雙11的彩妝品牌top15榜單裡奪得頭籌,與其同臺競技的是雅詩蘭黛、蘭蔻、阿瑪尼等國際大牌。

當行業為國貨彩妝的突圍興奮時,今年的雙十一預售榜單卻帶著一股涼意。

國貨品牌後勁不足

讓行業興奮的是,國貨美妝和護膚品牌呈現極強的爆發力,百雀羚、完美日記、薇諾娜開場不久便躋身“億元俱樂部”。

雙十一新趨勢|失落的榜單,國貨美妝的實力如何配得上野心?

50個破億俱樂部品牌,數數國貨品牌有多少個

但一小時後,局面發生了逆轉,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蔻品牌佔據榜單,資生堂、後、雪花秀超越超越薇諾娜、自然堂,前十榜單沒有了國貨品牌的身影。

同樣的,在京東彩妝品牌預售TOP10中,國貨品牌僅佔兩席,分別是完美日記和花西子,其餘均為迪奧、YSL、蘭蔻等國際大牌。

值得肯定的是,諸如完美日記、花西子、珂拉琪等新銳彩妝品牌在今年雙十一中發展勢頭可喜,但還遠沒有“力壓國際大牌”的實力。

雙十一新趨勢|失落的榜單,國貨美妝的實力如何配得上野心?

完美日記成為首個破3億的天貓彩妝品牌

看榜單上的品牌名字,其實可以發現國貨彩妝及個護品牌出現後勁不足的原因。第一是衝在前面的完美日記、花西子都是彩妝品牌,從銷售總額上看,沒辦法跟單價高的護膚品抗衡,而個護國貨品牌中也存在這個問題,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蔻、資生堂、後、雪花秀都擁有高階護膚產品線這張黃牌,千元以上的產品定價是正常操作,而國貨個護品牌仍徘徊在200-500這個價位。

雙十一新趨勢|失落的榜單,國貨美妝的實力如何配得上野心?

完美日記動物眼影系列

第二是國際大牌也懂了中國電商的遊戲規則,直播帶貨中用贈品、套裝買一送一等限時折扣搶佔購物車,比如蘭蔻、雪花秀、雅詩蘭黛等不少產品折扣力度突破五折,部分甚至低至2-3折,可以說是歷年最大的打折力度。

成為國際彩妝集團的底氣何在?

缺少基礎研究是底層技術是國貨品牌的軟肋,體現在雙十一上,國貨美妝品牌就是沒有底盤的快車,撐不過一個小時。“國際品牌都是有上百年曆史的,如果我們的國貨品牌還是以全線產品前比拼,那就是死路一條。”廣東省化妝品學會會長杜志雲表示,對於一個品牌來說,都有兩端要注意,一個是市場端,一個是品牌核心技術端,藉助新零售,在市場端國貨品牌和國際大牌是站在了統一賽道上,但在技術端仍存在很大問題,基礎研究、技術應用研究和產品研究是脫節的,現在很多基礎研究的資料國外才有,如果把技術端聯通需要科研人員更多的智慧和大資料的助力。

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愛茉莉太平洋、資生堂,細數這些讓我們國貨品牌望其項背的國際美妝集團,都有將近百年的歷史,所以國貨品牌仍要穿越很長的經濟週期,但國貨品牌的逆轉局面的野心已經顯現。

在南方日報、南方+推出的“國潮粵造”系列報道中,記者和很多新銳國貨品牌創業者進行了對話,這些新銳國貨品牌的掌舵手經常直白地表達自己的目標——要成為來自中國百年國際品牌。

新銳國貨品牌創業者說這話的底氣來自於中國廣闊的市場。根據2019年零售總額資料,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護膚美妝市場,零售額達到388億美元。根據灼識諮詢報告, 2019年中國護膚美妝市場GDP增速在全球15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此外,2019年至2025年間,中國護膚美妝市場預計還將增長29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0%,同時增長規模佔同期全球美妝市場總增長近60%。在這片熱土上,創業者要做的是讓實力配上品牌的野心。

更為利好的是,現在的國貨品牌遇到了最好的發展時機——新人群的出現催生了新消費需求。“95後和00後年輕人對於國貨品牌的好感度增加,開始逐漸成為消費的主體。而新生代們對於國貨產品在功能和外形上擁有很多細分需求,也就誕生了新國貨品牌的機會。”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塗靈琳表示,以護膚行業為例,我們看到CBD(大麻葉提取物)新配方、祛痘凝膠、塗抹式面膜都有了自己的代表品牌。新國貨美妝品牌也不妨從細分需求和領域切入,運用靈活的優勢及敏感的市場嗅覺,在大牌尚未關注的領域迅速建立品牌心智和認知。此外,新品牌也要注意講好自己的故事,賦予消費者不一樣的品牌價值感,新國貨品牌可以利用好新人群的增長紅利,收穫一批“死忠粉”。

雙十一被稱為國貨品牌的“年終大考”,是一個很殘酷的戰場,同時也是觀察中國品牌變遷的絕佳視窗。君不見,曾蟬聯天貓國產彩妝類目NO。1的瑪麗黛佳今年榜上無名,2019年銷售總金額奪得國貨品牌TOP1 的HFP淹沒在後來者中。但同樣,一茬茬新銳國貨品牌在冒頭,足以證明中國商業力量的信心和韌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