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1969年,地宮真假“葡萄”案,一口崩了牙,才知道是文物

2022-11-29由 故江漓 發表于 歷史

1969年,河北一地宮重現天日,一位清潔工人發現了一串“葡萄”,他左右瞧了瞧,沒有人,於是拿起來一口咬了下去,不想卻差點崩了牙!

1969年5月,一支工程隊正在荒郊熱火朝天地施工,突然,師傅停下來動作,他看到了一個類似於塔尖的東西!

經常幹這一行的都知道,有很大機率會挖到古墓之類的,發現了情況要及時上報,不然破壞了文物可是要定罪的。

於是他們立刻停止施工,報告了政府。當地考古隊立即組派人員,第一時間便趕到了現場,經過初步估計,埋在底下的一座古老的寺廟。

它叫靜志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時期就已經建成了,後來經不住歲月的洗禮,埋藏在地下,廟裡果然有不少文物,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將它們送到了博物館。

考古持續進行中,突然,有人驚奇地發現,在這座古剎之下,還隱藏著一座地宮!這一發現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各大媒體爭先報道。

然而,幾百年未開啟的地宮,本就年久失修,滿是灰塵,施工隊前不久還在地面上作業,將地宮牆上的紅磚都震落,又激濺起濃厚的積灰,地宮密閉,灰塵一時間散不出去。

此刻裡面一片昏暗與雜亂,這一狀況影響了考古隊的調查取材。於是政府趕忙聯絡清潔工人進入地宮打掃。

地宮不大,面積還不到五平方米,與其他“藏寶室”相比可謂“寒酸”。然而,積灰卻遮掩不住地宮內的“繁華”,金器、銀器、玉器等數不勝數。

裡面還有無數的古錢幣與珍珠,久未見光的文物重現天日,綻放出屬於它們自己的光芒。清潔工人們皆驚訝於眼前這一景象,不久,眾人回過神來,開始了清掃工作。

這時,一位清潔工人突然發現角落裡有個奇怪的東西,他慢慢走了過去,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串“葡萄”。

它看起來就跟大街上賣的葡萄一樣,可是這麼古老的地宮之中,為何會有一串未腐爛的葡萄,不會是誰吃剩了扔下來的吧?

好久沒吃過葡萄了,剛好有點餓了,自己一個大老粗,也不嫌灰塵贓,他左右瞥了瞥其他一起工作的同伴,眼見他們都在認真打掃,沒人發現,於是他悄悄撿起那串“葡萄”。

進來之前是說好了不準亂動裡面的古物,但是這是葡萄,跟那些東西又不一樣,偷偷吃了也沒人知道吧。

想著他就把“葡萄”放入嘴裡,一口咬了下去,由於用力過大,牙齒險些被崩掉半顆。這是什麼“葡萄”,比石頭還硬!

其他人聽到了動靜紛紛跑過來,詢問情況後,一看那“葡萄”,真的太像了,乾枯的枝條上,掛著一顆顆“葡萄”,大小不一,跟那些放了幾天的葡萄一模一樣!

考古人員知道後,細細地檢查了一番這串“葡萄”,原來它是一串琉璃製品,做成了葡萄的模樣來供奉佛祖的。幸好足夠堅硬沒被咬壞!

沒想到古人就已經開始用“假水果”來做供品了,其實之前在別的佛塔地宮也出土過栩栩如生唐三彩南瓜,說明當時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大家可能還有一個疑問,那時候有葡萄這種水果了嗎?早在《詩經》裡就有關於葡萄的記載,不過那不是今天我們見到的樣子,而是更小一點的野葡萄。

直到張騫出塞,將西域的大葡萄引來進來,中原地區開始大規模種植,還釀造了獨特的葡萄酒,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至於為什麼它會如此逼真呢?經過專家的進一步鑑定,終於搞清楚了原因:這串“葡萄”採用深色琉璃石製成,每粒葡萄的做工都不一樣,大小錯落有致,加上能工巧匠們的精心雕琢,儼然是一串真正的葡萄。

這串葡萄之中不僅有顏色較深的琉璃,還有好幾顆將熟未熟的淡青色琉璃,將不同成熟度的葡萄展現得淋漓盡致,工匠的思慮極為周全,這也難免在那昏暗的環境下,那名清潔工會將那串琉璃葡萄誤當成了尋常的葡萄。

由於經歷的年代久遠,這串“琉璃葡萄”上萌生出了一層白色的鏽跡,像是尋常葡萄上一層薄薄的白霜一般,但更增添了一絲真實感。

現在想來應該是琉璃存放百年後自然演變而成的,但卻絲毫沒有損壞這串葡萄的美感,反而更添藝術魅力。如今,這串琉璃葡萄被收藏在當地博物館中,成為當地的鎮館之寶。

這串“葡萄”的發現,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創造的智慧和先進的技術,雖然歷史長河會掩埋許多東西,但那些足夠出色的物件總能留給後人去探索,讓我們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更多的認知。#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者:琅生

編輯:小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