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暗夜長憶“冬”

2022-04-07由 字有天地 發表于 歷史

暗夜長憶“冬”

樹葉尚青,已然立冬。

第二十三篇,暗夜長憶“冬”。

暗夜長憶“冬”

現在“冬”基本就是作為四季之一了,不過在之前,“冬”其實是“終”的本義,意為終結。甲骨文大致寫成這樣:

暗夜長憶“冬”

就是繩子打了兩個結,意思是這一條記錄終結了。

後來演變成這樣的字形:

暗夜長憶“冬”

上半部分是繩子打結的演進,表示了一個計時週期的結束,也就是年終,下面的“仌”(也讀作bing)同“冰”,突出了下霜結冰的特徵。

水始冰,地始凍。有終結的聲音。

小時候的冬日是很有符號意義的。

那時穿衣是必要穿棉衣棉褲的,層層疊疊的厚重,頗有一些分量,而且還很僵硬,再加上一個厚厚的雷鋒帽,整個人被完全包裹起來,行動好似被按了慢播鍵,一點點,一點點,彷彿和著古老座鐘的擺聲。

那時吃的方面也是有鮮明特徵,北方少菜,冬日尤甚,所以家家冬儲白菜土豆,藏於地窖。地窖一般深挖於院中,入口直下,再往內延伸,有的地窖大一些還會在內部再隔出空間,在幼時那是神秘的所在,是趣味的世界。還有就是瓶儲西紅柿,家家戶戶的廚房裡,擺著整齊的瓶瓶罐罐,為冬日的餐桌添一點色彩。

暗夜長憶“冬”

那時住所的第一要務就是供暖,小火爐就是濃濃的冬日意象。記得小學時教室裡沒有供暖裝置,就是靠一個小小的煤爐,同學上課時大多帽子圍巾全副武裝,自己當時得蒙老師照顧,坐在煤爐後面,可以把手伸進課桌內,靠近煤爐一側的桌板已然暖暖,有手爐的功效。

家裡也是借煤爐取暖,年節之時親戚圍坐,共話家常,有時候還會借爐火烤一塊地瓜,晾一把花生,食物的香氣在人聲中升騰,形成一個溫暖的結界,讓人忘卻紛擾,彌散歡樂。

暗夜長憶“冬”

入睡是取暖的另一個重要陣地,最早很多人家還有火炕,幼時還曾跟著外婆一起引火燒炕,弄一臉灰塵卻有滿滿的成就感,後來都換成木床,舒適度提升了,卻全不如火炕溫暖,於是晚上要以玻璃瓶灌裝熱水,預先置於被中,充作暖水袋用。另一個取暖重器就是被子,以前都是較為原始的棉花被,均以斤論,有鍛鍊心肺的功能。被子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家鄉婚禮的置辦,首要的就是要多床被子,碼於床頭,類比於現在的盛宴豪車。

暗夜長憶“冬”

那時的冬日還是更冷一些,每年都有幾場大雪,那時車輛尚少,窄窄的路面很快會被行人及腳踏車碾壓成光滑的冰層,於是街道成為一個巨大的遊樂場,滑行,摔倒,引一片笑聲,間或幾個雪球飛過,在空中留下亮晶晶的劃痕,那是少有的感覺回家路太短的情景。

時代發展,生活進步,氣候日漸變化,而科技也致力於抹平季節的差距,輕裝上陣,一件外套足禦寒,如常飲食,四時鮮疏可供冬。空調地暖,都已經藏於無形,車來車往,都已經雪地不留蹤。

冬日已經越來越少了形式感。

冬日的面目也越來越模糊,蕭瑟?肅殺?蒼茫?凜冽?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那就忽略終結,自然入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