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雕刻時光》:一個藝術家的良知

2022-03-19由 lluvia 發表于 歷史

1.

2007年4月4日,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與其父親阿爾謝尼 。 塔可夫斯基沉思凝視的影象同時入列了俄羅斯郵票小全張,以誕辰紀念的方式彰顯了兩人的成就。這或許是塔可夫斯基永遠也想不到的,他和父親居然會有得到祖國承認的一天。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生於俄羅斯札弗洛塞鎮,是詩人阿爾謝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學於蘇聯電影學院,1961年畢業,1986年,塔可夫斯基因癌症於法國巴黎病逝,享年54歲。他一生僅創作了七部長片和兩部短片,均成為

影史

中的神話。

《雕刻時光》:一個藝術家的良知

2.

初識塔可夫斯基當然是因為他的電影,那天心血來潮,為了沐浴一下“高雅藝術”的光輝,我翻出了塔可夫斯基的一部長片,《鄉愁》。電影講述了一個俄國詩人到義大利尋找一位失蹤音樂家的蹤跡,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周遭幾乎無法溝通,直到他遇見了一位當地的一個“瘋子”,並在這個“瘋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怎麼樣,是不是僅僅聽了影片簡介就覺得,這個片子艱澀難懂,實際上也正是如此。雖然《鄉愁》裡面的景也美,人也靚,但我依然還是不爭氣的看了三次,睡了三次。

“初看塔爾夫斯基的電影宛如一個奇蹟。暮然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房間的門口,過去從沒有人把這房間的鑰匙交給我,我一直都渴望能進去,而他卻能進入其中,行動自如,遊刃有餘。”

——英格瑪 。 伯格曼

我不甘心,怎麼我就不能瞧瞧“奇蹟”什麼模樣呢?

直到我遇到了這部,也是唯一一部塔可夫斯基的自傳式電影文論集——《雕刻時光》。

《雕刻時光》:一個藝術家的良知

3。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理解一部電影作品,實際上是因為沒有理解導演本身。而閱讀《雕刻時光》無疑是理解塔可夫斯基的一個好方法。這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它具有十分濃厚的自傳色彩。《雕刻時光》雖說是一部電影文論集,但在這個集子中塔可夫斯基顯然“任性”極了,他絲毫沒有擺大導演藏著掖著的“架子”,什麼主觀色彩、個人經驗,他似乎毫無顧忌的一股腦全抖落了出來。

他批評愛森斯坦,語言之尖銳令人汗顏:“有一部電影和直接觀察的原則背道而馳,那就是愛森斯坦的《伊凡雷帝》。整部電影不僅看上去像一個象形文字……此外,全片沒有一處不體現作品的意圖……以我的觀點來看,它甚至不能算是一部電影作品。”

他崇拜日本文化,讚揚毫不吝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人致力於在美學意義上把握時間”“日本人‘侘寂’的理想正是電影”。

他對當下電影的“火熱”也保持懷疑態度:“然而沒有哪種古老而可敬的藝術有像電影那麼多觀眾。這對電影而言是一種不幸,對其它藝術類型而言是一種幸運。”

這本書除了在“自傳性”的表現上拉近了我們與塔可夫斯基的距離外,還體現在作者對這本書的“寄予的期望”上。實際上,這也是《雕刻時光》有別於市面上其他研究塔可夫斯基著作的原因之一。

《雕刻時光》:一個藝術家的良知

4.

塔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電影《犧牲》,講述的是一個年邁藝術家的重新“創世”:藝術家許諾獻出自己的一切,將世人從一場滅頂之災(可以推測是核戰爭)中解救出來。而在拍攝這部影片之初,塔可夫斯基就已經知道,自己已經患上了肺癌。

很多人猜測,塔可夫斯基的患癌與他當年《潛行者》的拍攝週期過長、長期暴露在受汙染的環境中有關。塔可夫斯基的妻子拉娜和《潛行者》的主角之一安納托里·索洛尼岑也同樣死於肺癌。

1986年,在死神的步步進逼下,《犧牲》問世,而與此同時,這位前蘇聯最偉大的導演也

在去世的前幾周口述完成了《雕刻時光》最後一章《犧牲》的創作。

“個人準備做出道德犧牲,沒有這種犧牲,任何有關道德本原的問題都是空論,將不復存在。”

“完全可以相信:除藝術形象外,人所有的創造都是帶有私心的。”

顯然,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時光》所傾注的心血和期望,已經遠遠超過“研究一部理想電影”的要素,這種單純的願望了。這不僅可以從上述的引文中看出,也體現在整本書文章目錄的設計中,除了“開端”“雕刻時光”“電影形象”“藝術——渴望理想”四章外,其餘六章全都與“藝術家的擔當”有關。可見,在行將就木之時,塔可夫斯基真正想要做的,是完成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即用藝術來喚起社會的改變。而這個“被喚起”的物件,毫無疑問,便是那個羈絆牽扯了塔可夫斯基一生的前蘇聯。

“拍攝《鄉愁》時,那種瀰漫整個銀幕的如鯁在喉的憂傷,會成為我餘生的歸宿?我怎能想到,從今往後直到生命盡頭我都要承受這沉痾?”

《雕刻時光》:一個藝術家的良知

5.

第四遍看《鄉愁》,我終於看完了。

不再執著於銀幕裡那些散不開的團團迷霧,飄渺冷峻如魔幻般的風景,和冷漠絕望的眼神,我相信冷靜、複雜背後依然是導演純粹的熱忱,那是對故國宿命般的依戀,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制度、糟粕。

塔可夫斯基最終選擇了客死他鄉,而其中的無奈和不捨,被他精挑細刻成一段時光,幾十年後終為祖國認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