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育兒:應對孩子的挑戰,把兩句話植入我們的大腦

2022-02-27由 麥惠錦 發表于 歷史

1、我應該做什麼! 2、我不應該做什麼!

把這兩句話植入到我們的大腦,形成條件反射!當我們與孩子相處不知所措時,就問自己這兩件事並把它做好!

育兒:應對孩子的挑戰,把兩句話植入我們的大腦

先給孩子的錯誤目標分類:

一、孩子一般有4個錯誤目標

1、尋求過渡關注;

2、權利之爭;

3、報復;

4、自暴自棄。

我們要防止孩子的錯誤目標一步一步升級。

二、應對尋求過度關注

當孩子尋求過度關注時,我們就不關注,讓他重新選擇新的關注。

看下面的例子:

六歲博比用蠟筆塗色,媽媽忙食譜。

博比的動作:用一隻腳踢地板。

媽媽說:別踢了。

沒過一會:用2只腳踢地板。

媽媽說:博比,我說了,不要再製造噪音了。

安靜2分鐘,又開始踢地板。

媽媽最後:把筆摔在桌子上,打了一巴掌,

大聲吼道:我說不要再踢了!你為什麼總幹讓我生氣的事呢?你為什麼不能安安靜靜地坐著呢?

博比是想獲得歸屬感,所以他才尋求過渡關注,父母不能強化他的行為,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引導正確的行為上。

如果我們判斷孩子尋求的關注是正向的,我們就要給予關注,不好的我們就選擇不關注即可。

在這個例子中,選擇不關注。

三、應對權利之爭

再看一個例子:

五歲的傑裡,不論媽媽要他做什麼,傑裡都要反抗。媽媽必須逐步提升她的懲罰力度。

傑裡發現,不論媽媽說什麼,爸爸總是言聽計從。爸爸總是妥協。

傑裡這就是權利之爭,他想擁有像媽媽一樣的權利。這時的我們,就選擇退出戰爭,沒有敵人的戰爭就不會有勝利可言;

四、應對報復

《孩子:挑戰》中有一個例子:

媽媽在廚房忙,爸爸在地下室忙,五歲的羅伊和三歲的艾倫在客廳玩。艾倫突然發出疼痛的尖叫。爸爸媽媽急忙衝過去看,發現艾倫縮在客廳角落裡尖叫,而羅伊手裡拿著打火機,在弟弟的胳膊下面晃來晃去。當父母趕到時,羅伊已經成功地把弟弟的胳膊燒傷一塊。

正常父母的做法就是:打大的,關注小的。你越關注小的,大的就越報復。

下面的對話是我自己編的。

父母可以與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

媽媽:我發現你很生氣,是不是這樣羅伊?

羅伊:是的。

媽媽:如果你是弟弟你會哭不。

羅伊:會的。

這時,我們不要跟孩子講太多道理,應該是去做點什麼。

媽媽:現在弟弟哭了怎麼辦,你是不是和媽媽一起安慰他讓他不要哭先。

這時,鼓勵孩子和你一起做正確的事情,對錯誤的事情把關注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應對報復的總規則是:規避孩子的傷害,並且不用責備和懲罰再次傷害孩子。

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問題。這種現象的表現是因為長期孩子沒有得到理解和接納,形成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權利,沒有人喜歡我的錯誤價值觀。

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引導他形成正確的認知和價值觀,開始鼓勵他、接納他、理解他。

五、應對自暴自棄

到了這一階段,父母唯有不斷地、長期地鼓勵,讓他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

不要讓他覺得沒有指望,安排一些他容易做成功的事情開始鼓勵。

這是一個徹底氣餒的孩子,會完全放棄自己。

他目的是避免去做那些他預料自己會失敗的事情。

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觀念,來源於一系列挫敗的經歷,以及父母對自己的評價,這裡我就不再舉例了。

六、本文的兩大空中樓閣。

回到本文的主題,1、我應該做什麼! 2、我不應該做什麼!

我認為這是兩大空中樓閣,我引入這空中樓閣的目的,就是讓我們 給它填充,填充了就不是空中樓閣了。

6.1、傳統父母應對孩子的兩種粗暴模式

當孩子的行為與我們的目標偏離時,我們要麼懲罰,要麼獎勵!

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孩子做錯了應該懲罰,做對了應該獎賞,這是粗暴的!懲罰和獎賞,我們應該使用自然結果。

好,針對孩子錯了這件事,我們來給空中樓閣填充一些東西。

6.2、填充空中樓閣

如果我們選擇懲罰,

就是把孩子的問題放大。我們看第三節的傑裡的權利之爭,如果這樣下去,傑裡媽媽會繼續提高她的標準,如果孩子達不到,最終他可能走到第4個錯誤目標(放棄自己)。

所以,這是我們不應該懲罰。

如果什麼都不做:很明顯是一種無視,無視比懲罰還嚴重。最後孩子會無法無天。

這時,我們就問自己應該做什麼?

如果想不出,一個指導原則是,選擇關注孩子好的方面,也就是正向關注。

比如,孩子寫信給外婆,字寫得歪歪扭扭,父母關注和表揚的是他的這份心,而不是去關注他的字寫得好不好看。

簡單的說,你要表揚就表揚事情本身,不要表揚孩子厲害,否則會逐步提升父母的表揚標準。也就是說,你可以表揚他的努力,但不能表揚他的結果。

如果孩子這次考試成績很好,不要表揚他得到多少分而獎項,而是表揚他這次這麼用功考到98分。

育兒:應對孩子的挑戰,把兩句話植入我們的大腦

當我們與孩子相處不知所措時,先按4種錯誤目標進行識別,識別後再問自己,當下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是空中樓閣,我們要經常填充,填充多了,自然就知道怎麼填充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