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客家藥艾灸第五———溫與通,虛與瘀

2022-01-31由 客家中醫藥 發表于 歷史

要用好艾灸療法,就要了解艾灸起作用的機制,艾灸的作用機理是什麼呢,我們前文(艾草篇),艾草性溫,味辛甘苦,通行十二經脈,其實這裡就把艾灸的作用說出來了,靠的是溫通,為什麼溫通可以達到那麼好的效果呢?

客家藥艾灸第五———溫與通,虛與瘀

馬上可以收的艾草

這裡我們要詳細說明一下,人為什麼會生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裡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正氣虛,一個是有邪氣。正氣虛了,就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然後免疫力會低下,邪氣就會進入人體,干擾正常執行,結果就是導致人體執行的通道產生淤堵,甚至導致病理產物誕生。概括來說就是虛和瘀。

客家藥艾灸第五———溫與通,虛與瘀

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虛的概念就是,能量少了,上古中醫治人如治國,我們用取類比象思維,把人體比成國家執行,國以人民為本,這些人民需要消耗糧食來維持生命,國家需要人這個個體來執行,虛的概念就是,今年糧食減產,不夠大家吃,虛了。瘀的概念呢,就今年糧食大豐收,然後呢,出現了自然災害,我們的高速公路,高鐵等各大交通堵住了,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鐵路公路是國家供給執行的動脈,在人體就是經脈血管神經淋巴之類的管道,然後路堵住了,糧食沒有辦法分發到全國人民那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產糧區大量糧食囤積,被供養區缺乏。產量區太多了,然後堆積變壞最後浪費掉。這個就是瘀的概念。

再回歸到我們人體,人體因

客家藥艾灸第五———溫與通,虛與瘀

豐收的桑椹

為有氣血有陽氣,所以有溫度,36。5度到37。0度左右,這個叫恆溫,高了不行,低了不行。中醫把中藥按性分為寒,涼,平,溫,熱。人的這個陽氣特點,溫度表現,我們把人劃為溫的層面。人吃飲食,需要胃腐熟,脾運化產生能量,這個脾胃加工廠靠什麼去支援執行呢?就是陽氣。當一個人虛的情況下,表現為氣血不足,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正常的治法就是加強脾胃的執行能力,主要就是溫其陽氣。然後,我們用艾灸就是

溫其虛

,溫其陽氣來達到目的。

客家藥艾灸第五———溫與通,虛與瘀

艾火溫化陽氣

瘀剛才說了,淤堵了我們體內的氣血能量供養通道,也就是經脈,具體劃分,可以很多種,比如,溼氣,寒氣,積滯,宿食。艾葉味辛,甘,苦,辛開苦降,通行十二經脈,所以艾灸可以通其淤堵。

總結來說,

艾灸治病,溫其虛,通其瘀堵。虛得溫則氣血生化有源,瘀得通則氣血有供。

當然溫法,通法,針灸藥都可以做到,各有所宜,各有優劣。要根據個人體質來,一言以蔽之,中醫的核心是辨證論治,要根據體質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客家藥艾灸第五———溫與通,虛與瘀

客家藥艾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