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2022-01-17由 美國兩百五十年 發表于 歷史

美國在獨立過程中有一個與其它多數國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領導美國獨立革命的領袖並不是某一個偉大人物,而是有許多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就好像接力賽一樣完成了國家的獨立過程。而這些人,在後世的歷史上通常把他們稱之為美國的“國父們”。

是的,美國的“國父”是一個複數,從反抗大英帝國徵稅時期的塞繆爾。亞當斯、約翰。漢考克開始,到起草《獨立宣言》的傑裴遜、約翰。亞當斯、富蘭克林,再到簽署《獨立宣言》的五十六位大陸會議代表,他們都可以被稱之為美國“國父”。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美國的眾多“爸爸”們

而獨立戰爭期間的領導者當然是以華盛頓為首,畢竟作為大陸軍總司令的作用無可替代。但約翰。亞當斯的作用卻更加至關重要,如果說在美國獨立過程中有誰至始至終地參與其中,並且一直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那麼只有約翰。亞當斯一人而已。

作為律師,從替漢考克走私案辯護開始,到支援波士頓傾茶,認為這是反抗英國殖民地政策的最佳方法,約翰。亞當斯至此走上了反抗大英帝國,尋求美國獨立建國的道路。在美國的獨立過程中,亞當斯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領導者,他之所以被後人稱為“美國獨立的巨人”,是他在美國獨立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換來的。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美國獨立的巨人——約翰。亞當斯

作為五人委員會之一協助傑裴遜起草《獨立宣言》、擔任大陸會議戰爭與軍事委員會主席為大陸軍提供後勤保障、出使歐洲協助富蘭克林爭取法國和西班牙的援助、在戰爭結束後簽訂《巴黎和約》。亞當斯的貢獻在美國的獨立過程中無人能比,為此他被英國人視為僅次於華盛頓的第二號“邪惡人物”,而且他還曾在大英帝國通緝令榜上佔據第一的位置,在出使歐洲的時候多次派出刺客對他進行刺殺。

但是到了戰爭勝利以後,當美國在建國過程中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又有新的人物接過了當“國父”的重任,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麥迪遜和漢密爾頓。

麥迪遜是傑裴遜的追隨者,極其擅長演講和辯論,1776年參與了弗吉尼亞憲法的制定,在傑裴遜制定《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時候麥迪遜給予了堅定的支援,兩人因此開始了長達一生的友誼,也是傑裴遜法制思想的繼承者和踐行者。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

而漢密爾頓則是出生於西印度群島的一個私生子,並且是個孤兒,但他卻透過在商店當學徒的機會學會了財務知識,並在朋友的幫助下進入紐約國王學院讀大學。在獨立戰爭爆發後加入了大陸軍,因屢立戰功成為華盛頓的隨軍副官,並因此得到大陸軍北路軍司令斯凱勒將軍的賞識,迎娶了斯凱勒的女兒,從而躋身上流社會。

麥迪遜曾代表弗吉尼亞擔任大陸會議代表,此時是邦聯國會議員,他對美國當前的危機深感憂慮,對邦聯國會有名無實的地位感到不滿,認為這樣將會使美國陷入分裂之中。但他也深知這種狀況是《邦聯條例》的內容所規定的,因此若想改變美國的現狀,就必須用一部能夠體現中央集權的憲法來代替《邦聯條例》。麥迪遜的這個想法與曾提議修改《邦聯條例》的漢密爾頓不謀而合,因此共同的目的使他們兩人一拍即合。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從孤兒到國父,屌絲逆襲的典範——漢密爾頓

在開始的時候,針對他們兩人提出的召開全國性會議修改《邦聯條例》的建議,大多數的州都不感興趣,大州認為不需要參加、而小州則擔心自己的權利被大州所控制。因此響應者寥寥,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哪個州願意來參加會議。

但隨後發生的謝斯起義卻讓各州改變了主意,面對謝斯帶領遭受壓迫的底層民眾的暴力反抗,他們看清了《邦聯條例》並不能保護自己。法律只能約束願意遵守法律的人,對不願遵守法律的人只能用暴力去對待,但如果一部法律不能保護底層的民眾,那麼再強大的暴力也無法去鎮壓用生命來反抗的民眾。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農民大起義——謝斯起義

況且戰爭必然會改變社會結構,之前的獨立戰爭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因此已經獲得財富和地位的上層階級也不願意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再次去迎來一場戰爭。面對底層民眾的拼死反抗,在選擇戰爭有可能失去一切還是選擇改革保留多數利益的問題上,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改革。

因此在波利安納斯會議上,來自南卡羅萊納州的國會代表查爾斯。平克尼再次提出了修改《邦聯條例》的建議。而進行過民主改革的弗吉尼亞首先決定將派出一個代表團參加全國性大會,其他各州也緊隨其後作出了支援召開全國大會的決定,他們共同向邦聯國會提議在1787年5月在費城召開全國性大會,商討全國的貿易與商務問題,以及對《邦聯條例》進行修改,使其能夠面對和處置邦聯出現的各種緊急問題。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費城獨立廳——美國邦聯國會所在地

到了1787年2月,邦聯國會批准了各州代表的要求,決定在費城召開修改《邦聯條例》的全國性大會,但國會又強調該會議應該以“以修改邦聯條款為唯一的和直接的目的”,並要向國會報告修改內容,修改的內容只有在國會同意和各州批准後才能正式生效。

當然,邦聯國會所提出這些要求並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事實上邦聯國會根本就沒什麼權力和地位。只是國會議員們擔心在修改條例的過程中引起各州的矛盾,從而引起美國的分裂。畢竟當初十三州在透過《邦聯條例》的時候就經歷了很大的麻煩,比如馬里蘭就曾拒絕批准透過《邦聯條例》,認為該條例侵犯了馬里蘭的權益,直到最後弗吉尼亞和紐約州作出讓步,放棄了馬里蘭在俄亥俄河流域的債權,才使得條例在十三州全部透過。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邦聯體制和聯邦體制的區別

因此邦聯國會擔心的是修改《邦聯條例》得不到全部州的透過,雖然此時的邦聯政府沒有任何的實際權力,但因為《邦聯條例》的存在,美國在名義上畢竟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如果因為修改條例而導致了邦聯的分裂,那麼再想把美國統一起來幾乎就是難如登天。

得到邦聯國會批准召開全國制憲會議以後,麥迪遜寫信給遠在巴黎的傑裴遜,向他尊敬的導師和朋友表達了即將修改憲法的意圖。他認為改變美國現狀最根本的辦法是透過修改憲法授予“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立法機構在一切法律方面的否決權”,也就是說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各自為政的各州政府團結起來,共同改變美國的現狀。

制憲會議:內憂外患美利堅立國艱難多,權衡利弊眾國父立志修憲法

傑裴遜是最早提議建立中央民主政府的人之一,當然希望透過立法來保證共和制中央政府的職權,所以他立即寫信給麥迪遜表示支援,並且告訴麥迪遜實現共和國的理想非膽小怕事者所能為,必須要有勇於奉獻以及大無畏的精神。但他同時又提醒麥迪遜中央集權是共和制的極大隱患,要時刻防止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對民眾權利的侵害。

(本文為美國曆史連載文章,欲知制憲會議如何修改《邦聯條例》,救美國於水火之中?敬請關注本賬號,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進行詳細介紹。)

寫作不易、晝夜趕稿,歡迎讚賞、不論多少![謝謝][謝謝][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