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烽火戲諸候"與中國古代郵驛

2022-01-16由 笨笨牛的牛欄 發表于 歷史

朋友們,你們知道“烽火戲諸候”這個故事嗎?

“烽火戲諸候”這個故事源於《史記》,說的是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竟下令點燃烽火臺上的烽火。各路諸候一見烽火,以為敵軍攻襲,紛紛揚鞭策馬,領兵趕來救駕。看到各路急急忙忙趕來的諸候,褒姒高興得哈哈大笑,各路諸候才發現這是周幽王開的一個玩笑,一個個怒氣衝衝的離去。

後來,敵軍真的來犯,周幽王舉烽火示警,各路諸候都若無其事,因為大家都認為是周幽王又在戲弄他們。所以,一個個都按兵不動,西周王國就此走向了滅亡。

烽火臺在中國古代就是用於通訊的。

中國古代有文字記載的通訊活動,最早見於殷商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當時,每當遇到敵軍入侵,駐守邊關計程車兵便擊鼓傳聲到殷都向天子報警。在西周時期邊境報警,發明了用烽燧傳送軍事情報,烽這火,燧為煙。白天用煙報警,夜晚用火報警,聲光並用。用土築成高高的烽火臺並將之連成了一個完整的通訊體系。如圖1所示為1994-19《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小型張中的圖,漢·克孜爾烽燧。漢代的“克孜爾烽燧”是我國唯一儲存的烽燧。

圖1:1994-19《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小型張 漢·克孜爾烽燧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經全面地規劃和設定了郵驛,郵驛是中國古代通訊和交通機構的通稱。用來傳遞政令,飛報軍情。如圖2所示為J85《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中的(驛使圖)是甘肅省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室壁畫,生動形象的表明了當時驛使在飛馬傳遞情報的情景。

圖2:J85《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驛使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修馳道,實行車同軌,書同文,修長城。如圖3所示為J41《裡喬內第31屆國際郵票博覽會》紀念郵票中的萬里長城。

圖3:41《裡喬內第31屆國際郵票博覽會》紀念郵票中的萬里長城

秦朝還對郵驛實行接力傳送、線路固定,逐步建立起了以京城咸陽為中心的全國驛站網,而且還形成了一整套郵驛管理的法令和制度。如圖4所示為2013-10《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小型張中的秦代簡牘和井陘秦馳道。

圖4:2013-10《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小型張中的秦代簡牘和井陘秦馳道。

漢代郵驛上承秦制,繼往開來。首先是組織建設更加完善,基層有亭長,縣設承驛吏,都設都督,太驛屬民法曹掌管。並規定五里一郵,十里一亭。大道三十里為一驛,驛站提供住宿。其次,公文分一般公文和緊急限時傳遞公文。普通郵件依次傳遞,緊急郵件專發快遞。馬傳最快速度為日行400裡,邊境報急文書,飛馬急遞。如圖5所示為“敕燃馬牌”。“敕燃馬牌”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為銅製,圓形,直徑15釐米,由上下兩塊套合組成,其中一塊刻有西夏文字“敕燃馬牌”,意為“敕令驛馬晝夜急馳”。當時,一塊存在朝廷,一塊存在都城驛站,合符後由使者持此牌傳遞書信。

圖5:2007-20《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小型張“敕燃馬牌”

公元139年漢代所修驛道、郵亭一直伸到中亞、西亞,開拓了中外交往的絲綢之路。如圖6所示為西漢時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圖6:西漢時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魏晉時期,通訊材料才改為紙張。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隋煬帝開運河、置水驛,使郵驛水陸相通。如圖7所示為隋朝時期的運河分佈圖。

圖7:隋朝時期的運河分佈圖

唐朝陸驛、水驛和水陸兼辦的驛站興旺發達。唐朝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約30裡設一個驛站,站裡配有驛長、驛丁,專門負責傳遞官府文書和接待來往的官員。唐朝的驛路總長49000裡,驛站官員50000人以上。水驛是唐代三種驛站形式之一,主要分佈在江南地區,是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交通形式。水驛均設驛船,水陸相兼的驛站還要配置馬匹。水驛中有驛長、船丁、水夫等為驛站服。如圖8所示古代的水驛。。

圖8:古代的水驛。

宋朝建國後即與北方遼國及西方的西夏連年征戰,官府緊急文書劇增。為適應軍事需要,宋朝的郵驛由兵部的駕部郞中管理,行動軍事化,並建立了完善的郵驛組織,效率大大提高。如圖9所示為宋代郵驛組織圖。

圖9:宋代郵驛組織圖

元代的郵驛已經稱雄東方,聞名世界。元代的交通四通八達,在有些無人居住的地方也設定了驛站。元代在文書傳遞中創造了中國最早的排單——“長引隔眼”,即長途傳遞的表格。凡是交給郵驛傳遞的公文,從始發衙門起,按地理位置遠近。貼上“長引隔眼”,在上面註明公檔案數、始發地點與時刻。沿途急遞時,每經過一個遞鋪都要留下文字記錄。如圖10所示為“2000-5《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小型張中的清代光緒十年浙江布政使司使用的排單。”有了這樣的排單,既督促了郵件的時限,又便於檢查、考核。這是中國通訊制度的一大變革,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現在。

圖10:2000-5《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小型張中的清代光緒十年浙江布政使司使用的排單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資訊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很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明朝時期,明承元后,正驛名,開驛路,定驛制。目前我國現存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雞鳴山驛就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另一座著名的高郵驛,也建於明洪武年間。如圖11所示為1995-13《古代驛站》特種郵票中的雞嗚山驛和孟城驛。(注:孟城驛屬高郵驛管轄)

圖11:1995-13《古代驛站》特種郵票中的雞嗚山驛和高郵驛。

清朝時期,郵驛建設也在康亁年間達到了高峰。清朝將交通和通訊合併在一起,驛站的設定更加合理和普遍。如圖12所示為清代湖南驛道示意圖。

圖12:清代湖南驛道示意圖

漢驛的開拓與溝通、唐驛的迅速與普遍、元驛的華麗與宏大,都曾經著稱於世。

中國古代郵驛的發展,對於古代的行政管理、國防建設、經濟執行和文化傳播等都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們民族文化能夠形成、凝聚和進步,都與交通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以郵驛事業的貢獻最為突出。

關注笨笨牛的牛欄,更多精彩等著你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