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2022-01-11由 尚真影像 發表于 歷史

子凌

歲末年終,正是秋收冬藏、柚果採摘完畢的冬閒時令,一場內容豐富多彩的鄉村文藝活動於2020年12月25日下午4時。平和縣藝新潮劇團為來自四面八方的鄉親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傳統文藝盛宴。

祥和樓位於平和縣崎嶺鄉南湖村,迄今已有230餘年歷史。近年來隨著人口逐漸移居樓外,祥和樓日漸破敗,祥和樓後人曾文宜、曾鐵民、曾大防等族親透過號召鄉親集資、外出人員捐助的方式籌資修繕,終於使百年祥和樓重現昔時原貌,成為民間自發修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土樓的成功範例,攝影家以祥和樓為背景創作的主題攝影作品在省、市大賽多次獲獎,風光曾炎山作品在網易,今日頭條,平和新聞播放。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這場文藝活動以潮劇選段為主,在祥和樓舉辦2020年潮劇進鄉村展演,主辦:平和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崎嶺鄉人民政府,承辦:平和縣文化館,平和縣潮劇傳承保護中心,平和縣藝新潮劇團,南湖小學鑼鼓隊,南湖村的平和縣藝新潮劇團獻演。潮劇也稱“潮音”,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劇種,在平和、雲霄以及粵東一帶廣為流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此次透過組織潮劇選段走進祥和樓獻演的形式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可謂“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南湖村是個富有地方曲藝文化底蘊的村落,村民利用農閒時光搭臺唱潮劇,最多曾成立了三個潮劇團,平和縣藝新潮劇團即是其一。他們脫下戲服是農民,穿上戲服是演員,忙時勞作,閒時到各地鄉村巡迴演出,在平和周邊及粵東一帶有著良好口碑,吸引了幾十位文藝愛好者加入的公益性民間文化組織,他們自帶音響裝置、自編自演節目,時常活躍於市區公共場所,有時也深入鄉村參與當地的文娛活動,為群眾免費獻演內容新穎別緻、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每到一處均收穫無數的點贊與好評。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非遺”進“世遺”,文化慶豐年

如今,修繕一新的百年祥和樓已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新處所,他們常常利用農閒時間,相約在祥和樓內聚會K歌、跳廣場舞,其樂融融,成為新時代鄉村文化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