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科林斯運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典型

2022-01-10由 穿行時空的蝸牛 發表于 歷史

科林斯運河,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半島的連線部科林斯地峽。科林斯地峽非常狹窄,最窄處僅有6公里多點,透過科林斯地峽連線亞德里亞海和愛琴海,要縮短航程仍300公里左右。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就有人設想在此修建運河,但受到當時工程技術的限制未能實現。直到十九世紀末,隨著人類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此開鑿運河才成為可能。

科林斯運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典型

1881年,一家法國公司開始在此開鑿運河,結果錯誤估算投資,最終以破產告終。後來希臘政府接手運河開鑿,才終於於1893年修建完工,運河得以投用。科林斯運河開鑿如此艱難,與其地質狀況有關。科林斯地峽雖不寬,僅有6公里多。但科林斯地峽是臺地地形,海拔90多米,運河的挖掘量很大。而且科林斯地峽是巖質基底,運河實質上是在岩石中開鑿,這進一步增加了運河的開鑿難度。

科林斯運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典型

歷經十多年,運河終於開鑿成功(實際開鑿時間沒有這麼長,中間運河公司破產曾經停工)。但科林斯運河是計劃跟不上變化的典型,可謂一完工就落後。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是船舶建造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船舶噸位提升十分迅速,可謂是日新月異。而科林斯運河是按照其當時的船舶噸位設計的,主要是供萬噸級以下船舶通行,根本沒考慮到海運船舶噸位迅速上升的可能性。結果就悲劇了,運河建成以後,希臘人發現,此時主要的海運船舶迅速上升到萬噸級以上,科林斯運河根本就通過不了!

科林斯運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典型

科林斯運河長6。3千米,水面寬度24米,底寬約21米,水深約8米。另外水面之上,還有90米高的陡崖,科林斯運河的寬深變的十分尷尬。一般萬噸級船舶的寬度就有二十多米,吃水深度平均在9米左右,科林斯運河除了少數特製船型,絕大多數萬噸級船舶都無法透過,至於更大噸位的船舶,則是想都不用想。事實上在科林斯運河,噸位稍為大一點,比如八九千噸級的船舶,都只能用拖船拉拽,而不能自主航行,以免撞船或擱淺。

科林斯運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典型

而進入二十世紀以後,海輪噸位越來越大,50年代以後已經很少有萬噸級以下的海輪。其結果就導致,科林斯運河在海上貨物運輸中,幾乎無所作為。絕大多數的海運貨船,還是選擇繞過伯羅奔尼撒半島來往於亞德里亞海和愛琴海、黑海之間。科林斯運河對於海洋貨運的作用,實際上形同虛設等同於無。而且運河兩岸的石壁在風化作用下,時常發生滑坡,對通行其間的船舶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科林斯運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典型

不過要說科林斯運河完全是一個失敗專案,實際上也不太對。科林斯運河對於海上貨運沒什麼作用,但對於中小型客輪和遊輪通行還是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在科林斯運河每天要通行上百艘船舶,年通行船隻數量30000多艘,還是比較繁忙的。另外科林斯運河特別的地塹式造型,也使其成為一個知名的景點,每年為希臘帶來大量遊客。雖然有點不務正業,但對於以旅遊立國的希臘來說,也算是歪打正著了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