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2022-01-06由 蘭天說 發表于 歷史

所謂春秋

春秋時期一般指的是東周前半段的歷史時期,時間自公元前770年-476年,一說是由於當時魯國開始任用史官透過年、季、月、日的方式開始記錄各國的重大事件,一說是當時只有春秋兩個季節,因此這段時期被稱之為春秋時期。周天子的衰弱正是從此時開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不斷,弱小的諸侯國被吞併,從而使得強大的諸侯國能夠在區域性地區實現統一,這便是“春秋五霸”的由來。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春秋後期的諸侯國

“禮樂崩壞”終結了春秋?

這種透過戰爭吞併的形勢的在之後的戰國時期發展到了巔峰,而春秋和戰國的劃分和界定,在史學界卻始終充滿著爭議。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三家分晉”指的是趙、魏、韓三家瓜分的晉國的事件。趙、魏、韓三家原為晉國六卿,而六卿是晉國的實際控制人,他們之間為了爭權奪利不斷髮生戰爭,最終由趙、魏、韓三家聯合滅掉了智氏。公元前403年,趙、魏、韓三家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之後,逐漸瓜分了整個晉國。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禮樂崩壞“的鐘聲響起

而“田氏代齊”指的則是陳國田氏取代了原本齊國的姜姓呂氏稱為諸侯。這兩次事件的發生通常被認為是戰國時期“禮樂崩壞”的開端,而禮制問題也成為了春秋被終結的根本原因,然而卻並非如此。

先說春秋、戰國之間的一些區別

一、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鐵器牛耕普及於春秋後期,小農經濟興起。

二、井田制逐步被瓦解,春秋時期佔據主要地位的集體生產開始轉變為家庭生產。

三、春秋時期官僚制度是世卿世祿,戰國則打破了這個舊的規則,出現上計制度,封地和管制都不再世襲,平民也能夠登上政治舞臺。

四、分封制轉化為郡縣制,春秋時期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卿士大夫時直接將封地至下,而戰國時期的官員任命則是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

五、春秋時期兼併戰爭多,但參加人數少;戰國時期數量減少,規模和影響卻激增。

“農業”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個人認為,春秋、戰國時期最大的區別就是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其中最為重要的基礎則是農業生產中普及了鐵器、牛耕。在當時,諸侯國之間想要互相吞併靠的是人,而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正是由農業生產力決定的,有多少糧食就能養活多少人,因此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才是當時諸侯稱霸的基礎。此時問題出現了,發展農業生產是需要人和地的,人口可以慢慢積累,但土地已經分封完畢,該怎麼辦呢?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古代耕作圖

於是諸侯國之間開始為了土地展開吞併。諸侯國在積累了一定土地之後開始耕作,但發現積極性和效率都是大問題。此時鐵器、牛耕及水利灌溉技術的普及加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使得以家庭單位實現農業生產成為了可能,標誌著原本以氏族集體生產的時代開始沒落。因此,先耕公田,後耕私田的井田制被瓦解,增強人民勞動積極性的初稅畝出現,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諸侯國中有誰能夠率先破井田制,誰就能佔得爭霸的先機,而周天子的威信則遭到了極大削弱。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井田制

令周天子更為難受的是,諸侯國之間是可以互相兼併的,但自己卻不行,天子只能永遠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此再想發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是周天子此後威信越來越低的根本原因,那個時代誰的拳頭大誰說話就有分量,光靠面子是沒有用的。

連鎖反應

鐵器、牛耕出現以及水利灌溉技術的發展,使得生產力大幅度提升,效率提高。乍眼一看好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這意味著進行一次農業生產能夠滿足更多人口的需求,而需要參加農業生產的人力資源則會降低,富裕的這部分人力資源可以用於從事一些非農業相關的工作,比如參加軍事訓練,成為職業軍人,又或者可以透過學習成為學者。前者為募兵制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後者則是百家爭鳴的文化基礎。我們試想一下,初稅畝的出現、生產力提高,最大獲益者是誰?當然是地主階級最為高興,這其中又以士大夫階層獲益最多,為什麼不是周天子呢?因為土地經過周天子、諸侯、卿的分封,士大夫階層已然成為了土地的實際控制者,這對於之後士大夫階層的地位提升也就很好解釋了。在分封的過程中,士大夫階級逐漸有些脫離諸侯的控制,此時郡縣制應運而生。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百家爭鳴

春秋時期最初的徵兵制度是不給軍人發工資的,連武器、糧食都需要自己解決。此時吳起出現了,透過招募的方式建立了列國的第一支特種精銳部隊——魏武卒。這些通過了吳起嚴苛標準的兵士,從入伍時就能夠領工資,成為一名職業軍人,而不是臨時打仗、臨時徵集,打完了再臨時解散。如果想要建立這樣一支數量龐大且非常有戰鬥力的軍隊,需要的正是大量的人、糧、錢支撐,這也是生產力提到所帶來的變化。於是乎,春秋時期的小規模戰鬥發展演變成了戰國時期的大規模戰爭,因為有人、有地、有糧,說打就能打,而且一打就是幾萬、幾十萬人,持續時間也很長。

量變引發質變,是什麼終結了春秋時期?

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

結語

歷史的發展沒有規律,但卻有所聯絡。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樂制度是建立在吃飽飯的基礎之上,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從量變引發了質變,最後終結了春秋時代。至此,二百九十五年春秋退出歷史舞臺,戰國七雄粉墨登場,好戲將接連上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