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2022-01-06由 巫師說 發表于 歷史

南鄭是漢中農業大縣,全區轄20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313個村(社群),總面積2809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6萬人,現有耕地面積53萬畝,其中水田27萬畝,素有“詩畫家園、山水南鄭”之美譽。

近年以來,南鄭區委區政府提出“擴茶、增煙、強漁、興果、優菌”總體思路,將茶葉、烤煙、稻漁綜合種養、水果、食用菌等五大農業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重點予以扶持培育。制定《關於加快產業強鎮發展的實施意見》《新型經營主體產業扶貧扶持辦法》等扶持政策,以緊密利益聯結為前提,加強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收益鏈,促進融合發展、增產增效。一是111個貧困村實現了特色主導產業全覆蓋,成立集體經濟組織並透過達標認定;認定區級扶貧產業園區11個,建成扶貧特色產業示範基地30個,全區實現了對15752個產業扶貧戶的中長線產業全覆蓋。二是全區累計培育帶貧農業企業6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75個、家庭農場21家,培育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4個,各類新型主體帶動1。6萬戶貧困群眾在產業鏈上實現增收脫貧。三是脫貧主導產業發展成效明顯,全區茶葉總面積達到23。2萬畝,烤煙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3萬畝左右,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累計達到1萬畝,果園總面積達到2。76萬畝,食用菌達到1100萬袋。其中,以茶產業為代表的優勢特色產業和以稻漁綜合種養、食用菌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得到持續蓬勃發展,呈現出明顯的惠農增收、帶貧益貧實效。

“小茶葉”鋪就致富坦途

南鄭區是全國重點產茶縣,陝西茶葉優勢產區之一,“漢中仙毫”核心產區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了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南鄭區將茶葉確定為脫貧主導產業,透過定規劃、出政策、擴基地、強龍頭、樹品牌等舉措強力推進發展,茶之“一葉”成長為全區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為產業脫貧戶鋪就了致富路。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一是茶產業基地持續壯大。截至目前,全區茶園總面積達到23。2萬畝,投產園18。3萬畝,實現茶葉產量1。17萬噸,產值14。5億元。全區已培育重點產茶鎮12個、重點村125個,其中牟家壩鎮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區建有西北最大的良種茶苗繁育基地,培育良種母本園1000畝,年繁育良種茶苗6000萬株。全區種茶農戶4。5萬戶,佔農業農戶總數的32。6%,涉茶人口18。5萬人。全區茶產業發展覆蓋貧困村68個,帶貧茶園面積8萬畝。

二是深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在牟家壩鎮、小南海鎮、紅廟鎮、碑壩鎮等新建13個茶葉扶貧加工廠,全區有一定規模的茶葉加工廠達到了161家。現有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示範園區2個,市縣級茶葉示範園區17個,2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676戶,輻射帶動農戶近14000戶。帶動貧困茶農年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採茶季節性用工近萬人,增加茶葉加工就業崗位近2000人。全區共培育茶葉產銷企業231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8家,市縣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建成標準化茶葉生產加工廠21個,清潔化生產線22條;取得SC認證茶葉企業12家,ISO9000認證企業4家。嚴氏綠葉茶產業專業合作社、八寶茶樹良種無性繁殖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三是品牌建設成效斐然。南鄭區重點打造“漢中仙毫”核心區和“漢中紅茶”研發地的優勢地位。積極研發紅茶、黑毛茶、古樹茶等適制性產品。全區已形成綠茶、紅茶、黑茶等茶產品品類,茶產業朝著優質、特色、多元方向發展。全區註冊有茶葉專用商標35個,其中“漢水銀梭”“綠嬌子”“黃雲翠竹”等10個商標被確認為陝西省著名商標。“綠嬌子”“遠山眉”“幹龍洞”“漢緣”“漢綠”5個品牌綠茶、紅茶被評為陝西省“名牌產品”。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稻漁綜合種養蓬勃發展

稻田綜合種養是國家農業農村部重點推廣的主推專案,將水稻種植和水產養殖結合起來,開展稻魚共作或連作,可以達到“一水多用、稻漁共生、一畝雙收”的效果。南鄭區水資源豐富,水田面積大,灌溉條件便利,具有傳統漁業生產和新型稻漁迴圈發展的優越條件。先後制定《關於加快農業產業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實施意見》《新型經營主體產業扶貧扶持辦法》等扶持政策,透過緊密的帶貧益貧利益聯結機制,加強了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拓寬了收益鏈,促進了融合發展,實現了增產增效。全區在新集、梁山、濂水等12個鎮辦積極探索發展稻漁綜合種養1萬餘畝,逐步將這一新興特色產業培育成了脫貧主導產業。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一是利用資源優勢,探索發展模式。區政府出臺《漢中市南鄭區稻田綜合種養產業扶貧實施方案》,新型經營主體透過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貧困戶簽訂帶貧協議,享受1次獎補帶動貧困村3年收益分配,每年貧困村的保底收益為550元/畝(不含土地流轉費),每年專案所在村集體經濟組織保底收益為50元/畝。根據帶動貧困戶計劃,新發展面積按照3000元/畝的標準進行獎補。所帶動貧困戶每戶享受獎補面積不超過2畝(不足2畝的按實際面積計算);2019年,區上從涉農資金中安排1000餘萬元支援稻漁綜合種養髮展,帶動全區15個鎮辦22家漁業經營主體開展“稻蝦套養”“稻鰍套養”“稻鱉套養”“稻蛙套養”“稻蟾蜍套養”“稻鯽套養”,帶動165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100元,加快了產業脫貧步伐。2019年9月3日南鄭承辦全省稻漁綜合種養扶貧產業現場觀摩會,各市縣140餘名領導幹部參加,現場觀摩了2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點;2020年4月7日,全市漁業漁政工作暨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現場會在我區濂水鎮舉辦,會議現場觀摩了雅和村仁豪生態農業公司稻漁綜合種養基地。

二是持續做大做優,提高帶貧成效。2020年以來,全區持續壯大稻田綜合種養產業,編制了《南鄭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7-2030)》,制定了《南鄭區“稻田綜合種養”扶貧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將財政整合涉農資金向五大產業重點傾斜,把更多貧困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全區在濂水鎮、新集鎮、協稅鎮、梁山鎮、黃官鎮、紅廟鎮、青樹鎮、法鎮8個鎮規劃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特色小鎮和農業迴圈經濟產業園,其中重點打造梁山、濂水、法鎮3個具有區域養殖特色的漁業小鎮建設,輻射帶動全區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全區累計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工程專案48個,投入資金2500餘萬元,建設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基地1萬餘畝,既鼓勵經營主體集中連片發展,又支援個戶適度規模自主發展,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了精準幫扶。全區已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家庭農場14個、專業合作社23個、漁業企業8個、專業大戶10戶。

三是打響稻漁品牌,不斷開拓市場。全區透過綠色認證水產品品牌2個,建設生態大米基地50餘個、面積10700畝。打造了懷德“漢江”甲魚、濂水“漢紅”小龍蝦、花英“稻鰍米”等成熟的區域稻漁品牌,培育開發了大閘蟹、澳洲龍蝦、蟾蜍等新型特色稻漁養殖品種。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食用菌產業再啟新篇

近年來,南鄭區將食用菌確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重點農業產業,在政策、專案、資金、技術上加大扶持力度,成立了南鄭區食用菌協會,建成了陝南食用菌集散中心,全區食用菌生產加快發展,基本形成了從菌種生產、設施栽培、產品初加工、市場營銷及技術推廣體系,生產模式也由傳統的小作坊種植模式逐漸向現代化、標準化生產轉型,形成了聖水鎮、湘水鎮、胡家營鎮、漢山街道辦香菇集中產區,牟家壩鎮木耳產區,新集鎮、濂水鎮、黃官鎮大球蓋菇、扇貝菇、滑子菇等特色食用菌產區,一個促農增收致富的新產業叢集初步形成。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一是高度重視。近年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調研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將食用菌作為全區農業重點產業予以扶持,先後印發了《加快設施農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南政辦發〔2019〕35號)和《關於加快農業產業發展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實施意見》(南辦字〔2020〕44號),提出全面加快食用菌、稻漁綜合種養等設施農業發展,到2022年,全區食用菌規模將達到2000萬袋以上。

二是政策扶持。區上出臺了《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資金獎補管理辦法》(南政辦發〔2019〕31號),對貧困戶當年新發展袋料食用菌的每袋補助2元,發展椴木香菇、木耳的每架補助300元。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連片新建設施食用菌大棚發展食用菌產業,每畝補助3。5萬元。2020年區上累計投入2000餘萬元用於扶持食用菌生產。

三是強化服務。區上成立了“南鄭區食用菌協會”,發展團體會員單位30家、個人會員44人,建立了南鄭區食用菌協會微信群、產品購銷群,發展成員106人,充分發揮了資訊溝通、技術交流、抱團發展等積極作用。全區培育菌種生產企業5家、食用菌經營主體31家,建成了陝南食用菌集散中心,有效解決了菌種、生產、銷售等問題。

截止目前,全區有19個鎮辦發展食用菌,累計發展1100萬袋,其中香菇763萬袋,椴木香菇、木耳4940架,袋料木耳85萬袋,滑子菇、平菇、扇貝菇66萬袋,羊肚菌、大球蓋菇400畝。透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入園務工等方式帶動全區貧困戶3000多戶,僅此一項平均增收1000多元。

育主導產業 帶一方群眾——漢中市南鄭區產業扶貧工作亮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