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人類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啥樣?你有聽說過巨大的石頭作為貨幣嗎?

2022-01-06由 德載物強不息 發表于 歷史

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咱們今天借《貨幣起源》聊貨幣,希望你喜歡。

早期人類會在什麼情況下使用貨幣?他們是怎樣使用貨幣的?他們為什麼會使用貨幣?

先來看看這個貨幣史上著名的小故事:

貨幣史的書都會用這個故事開頭。

石幣島

石幣島的故事很有名。最早記錄這個故事的是人類學家威廉·亨利·弗內斯三世。他於1903年來到當時的德國殖民地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群島最西端是雅浦島,就是後來聞名於金融史的“石幣島”。他留有名著《石幣島》( The Island ofStone Money)。經濟學家弗裡德曼在他的著作《貨幣的禍害》中完整地引用了石幣島的故事:

該島不出產任何金屬,卻有著豐富的石頭資源;他們的勞作都耗費在運和磨製石頭上了,這與文明社會里開採黃金並用來鑄造貨幣一樣,都代表著用辛勤的勞動來創造財富。

他們把用來交換的媒介稱為“費”(fei),它是一個粗大堅硬和厚重的石輪,直徑從1到12碼不等,在石輪的中間

有一個與石輪直徑相匹配的孔,人們可以在孔中插入一根粗細合適的木杆,這根木杆還要足夠結實,才能支撐得起石輪的重量,便於搬運。這些石頭“硬幣”的原料來自大約400英里遠的另外一個海島上的石灰岩石,最初是由一些敢於冒險的當地

探險者登上那個海島進行開採,並打磨成石輪狀的硬幣 然後再用獨木舟和木筏運回雅浦島…

這種石幣有一個顯著特徵…石幣的擁有者在使用石幣的過程中,並不一定會減少石幣的佔有量。在做成一筆交易之後,如果所涉及的“費”太大,石幣多到無法便利地搬動的時候,理應獲得石幣的一方會很樂意地接受單純的所有權的口頭確認,他們甚至都懶得去做個標記 來註明這種交換,石幣仍然靜靜地躺在原先那位擁有者的家裡。

我有一位值得信賴的老朋友,名叫法圖瑪( Fatumak),他曾經信誓旦旦地告訴我,他們附近村子裡有一戶人家,擁有確信無疑的巨大財富換言之,他家的財富得到了每

個人的確認一然而,村裡沒有一個人,甚至他們家自己,親眼見過或親手摸過這筆財富。這筆財富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費”,然而至於它到底有多大,只是村民之間口口相傳的傳奇;從兩三代人以前開始傳出這個傳說,一直到現在,這筆財富一直躺在海底!

很多年以前,他們家的一位先祖出海探險,找到了這塊大得出奇、極具價值的“費”,隨後把這塊石頭搬到木筏上,準備運回家。

途中,海上颳起了猛烈的風暴,為了保命,他們不得不砍斷纜繩,任其漂流,石頭隨之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沉入海底。回家後,所有的人都證明說,“費”的體積十分龐大,品質特別優良,而且石幣的丟失一點也不能怪罪擁有者。於是,從那時起,村裡的人打心裡認定,石頭沉入大海純屬意外,不值一提;沉入幾百碼深的

海里,應該不會影響石幣本身的巨大價值,因為石頭已經開鑿打磨成應有的貨幣形式了。

因此,就好像它躺在擁有者的家裡一樣,無論在與不在,這塊石頭的購買力仍然存在雅浦島上沒有輪式交通工具,因此,島上沒有可以行車的道路,只有一些清晰可辨的小徑連線著各個居住點1898年,德國政府從西班牙人手裡買下了加羅林群島,承續了這個群島的所有權。

當時,島上這些所謂的小徑,路況極差,因此,有幾個部落的首領得到了通知,他們必須把這些小路修好,而且要維護好。但是,對於赤腳走路的當地人來說,用大塊的珊瑚隨意鋪就的道路已經足夠好用。

因此,雖然三令五申,但仍然沒有人在意。不得已,德國政府決定向抗拒命令的部落首領徵收罰金。但是,用什麼形式來進行徵收呢?……

最後,德國人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們委派一個人,走遍那些抗拒命令的當地部落,這個人只需在每一家石屋( failu)和公共場所( pabai)中最有價值的石頭上,用黑墨水畫上一個“十”字,就表明這些石頭已經被政府徵收了。這個辦法立竿見影,那些悲慘的窮苦大眾開始動手修路,把連線島嶼兩端的道路修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就像是公園裡的休閒便道一樣漂亮。然後,當局又派出幾位工作人員,擦摔了畫在石頭上的“十”字。轉眼之間,罰款付清,幸福的“石屋主人們”重新獲得了石幣的所有權,得以再次盡情享有自己的財富。

你讀完這個故事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都沒有被記載下來?被記載下來的都不重要?

這兩段話很符合看到“石幣島”故事時的心情—那些有關該島居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生產水平、部落和家庭的組織形式的內容恰恰被忽略了。

對於古代貨幣的產生,你有點直觀印象了沒?

我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關注我,伴你成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