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UNDP:從頭開始改變糧食體系

2022-01-05由 環境與發展智庫 發表于 歷史

UNDP:從頭開始改變糧食體系

2021年10月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釋出訊息稱,糧食體系的破壞威脅著人類和地球的健康。幾十年來,不僅不可持續的農業實踐使土壤退化,而且農業擴張也是全球80%原生棲息地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當前的農業和糧食體系也導致了不平等和飢餓。雖然我們有足夠的糧食生產來養活地球人口,但由於糧食分配和獲取的不平等,世界上10%的人口正在捱餓。這種情況不會好轉:預計到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增長50%,並對土地和土壤退化產生負面影響。

糧食生產也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IPCC警告說,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糧食安全,任何超過工業化前平均水平1。5攝氏度的升溫都將對糧食體系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影響。好訊息是,目前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可居住土地用於農業生產,我們有能力將這一挑戰轉化為我們解決地球危機的最佳機會。迴歸自然積極的生產實踐將使生產者能夠增加糧食供應,同時為自己和地球帶來長期回報。解決方案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但我們需要由五個關鍵轉變驅動的正規化轉變。

1 使植物種類多樣化以增強復原力

我們已經大大減少了作為我們糧食體系基礎的基因和作物品種:在人類長期食用的6000種植物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人只食用9種,其中只有3種提供了所有卡路里的50%——大米、小麥和玉米。依賴單一作物狹窄選擇的危險在於它們容易受到疾病、害蟲和極端氣候的影響。我們迫切需要用多樣化的本地作物物種重新填充我們的農業景觀,以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更健康的土壤、更好的飲食和氣候適應能力。

2 改變農業實踐以獲得多重效益

農業生態學、再生農業、農林業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我們將自然重新置於糧食體系中心所需要的解決方案。這些概念並不新鮮,事實上數千年來土著居民和當地社群一直在將其付諸實踐。實施農業生態實踐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基於結果的再生農業——幫助人類和自然繁榮。

3 確認、維護和擴大傳統和土著糧食體系

可再生和有彈性的糧食體系是土著居民生計、傳統和身份的重要支柱。透過承認並賦予小農、農村社群和土著居民權力,我們可以為實現向再生農業的持久過渡奠定基礎。

4 投資社群,建立可持續的供應鏈

投資應被設計為將社群置於企業供應鏈的中心。公司有責任對與其做生意的社群產生積極的影響,企業可以透過與社群農民建立強有力的夥伴關係以及確保與當地生產者的公平貿易和利益共享來影響有意義的變革。

5 將森林砍伐和轉化從供應鏈中剝離出來

保持完整的森林和自然棲息地的遺蹟對於防止我們達到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臨界點至關重要。我們必須消除供應鏈中的森林砍伐和轉化,特別是針對關鍵驅動因素:牛肉、大豆、棕櫚油。日益強大和負擔得起的地理空間技術有望更好地跟蹤供應鏈中的森林砍伐和轉化。投資者、買家、貿易商和政府在轉移投資和貿易、重新利用農業補貼以及創造促進可持續供應鏈的有利環境方面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只有當我們採取系統方法來持久地改造糧食體系時,所有這些才會發生。我們必須接受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並使用系統方法來最好地確定針對每種情況的最強大的變革槓桿,並擴大糧食體系轉型。將所有部門的生產、金融和需求聯絡起來,對於帶來持久的變革至關重要。一個真正的、包容性的協作方法對於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信任和理解、建立共同願景並在這些變革路徑上採取行動至關重要。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快報》2021年第20期,魏豔紅 編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