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史上最懶惰黃帝,30年不上朝聽政

2021-12-30由 阿離說文史 發表于 歷史

要說咱們中國歷史上最為憊懶的皇帝,當數明神宗朱翊鈞。朱翊鈞(1563—1620),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張居正去世後,明朝的復甦曇花一現。明神宗為了樹立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擺脫張居正的“陰影”,竟然拿死去的張居正開刀,達到自己陰私的政治目的。“聞絃歌知雅意”,致使詆誹之風大盛,朝政一片混亂,一些被張居正打壓的守舊派紛紛反撲,張居正幾十年的努力瞬間灰飛煙滅。明王朝錯過自救的機會,從此往滅亡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史上最懶惰黃帝,30年不上朝聽政

神宗懷志卻無能,他究竟做了荒誕的事呢?

先是“萬曆三徵”艱難取勝,耗盡張居正為明朝積攢的家財,國庫空虛,百姓遭難。朱翊鈞徹底擺脫張居正之後,有意獨攬大權,就開始削弱內閣權利,但朝臣紛爭紊亂,朱翊鈞有心無力根本掌控不了局面。於是在親政四年後,就怠於政事,從萬曆十四年(1586)秋,一句“一時頭暈眼黑,力乏不興”,宣佈免朝開始,朱翊鈞開啟了長達30年不上朝的荒誕之路。

他以多病調攝為名,不上朝,也不召見大臣。奏疏必須由朱翊鈞親批覽,卻只是留中,不予理睬,放著不批示也不發還。皇帝獨攬大權,又不願意上朝,還直接連日講也免去了,自此成為一個有著稱號卻不務正業的皇帝。大臣無可奈何,講道理不聽,又沒有武力可以推翻這個皇帝,只能看著這個任性的皇帝任性下去,“自後講筵遂永絕”。

史上最懶惰黃帝,30年不上朝聽政

《明清史講義》稱之為“醉生夢死”期,“怠於朝政,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

缺官這個奇葩現象也是從此開始。據統計,萬曆三十年(1602),南北兩京共缺尚書3名,侍郎10名;各地缺巡撫3名,佈政監司66名,知府25名。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十一月,南北兩京缺尚書、侍郎14名。上樑不正下樑歪,餘幾百官黨爭林立,互相傾軋,整個政府陷入半癱瘓狀態,至於還苟延殘喘的另一半不過是為了謀權奪利而已。

要說政府不理事,讓百姓自生自滅,那也還好。問題是,神宗極愛斂財,“好貨成癖”。他以採木、燒造、織造、採辦為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派出礦監稅使,主持開礦兼收稅。這些人以內廷太監為主,他們冷酷地剝削百姓,無物不稅,無地不稅,在萬曆二十六到三十年(1598—1602)短短几年時間,單單進奉給神宗白銀就有300多萬兩,其餘金珠、貂皮、好馬等等不計其數。這裡面還不包括私吞的財物。可想而知,百姓的生活有多艱難了。

史上最懶惰黃帝,30年不上朝聽政

一時之間,蘇州、武昌、臨清等地紛紛發生了“民變”,驅逐礦監稅使。總之,萬曆年間民變遍佈全國各地,規模巨大,市民階層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力量,他們和反對宦官計程車大夫聯合,並開始對壓迫百姓的皇權進行有力的抗爭,維護本階層的權益。這是明朝獨有的社會現象,民意有一定程度的覺醒,可惜的是,這種自由覺醒的思想精神被後來的清朝給扼殺了,使中國中斷向現代文明轉變的歷史程序。

其實明朝不應該斷在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手裡,而是這個鍋應該由朱翊鈞背。朱翊鈞他爹以及輔政大臣張居正給他鋪了多好的一條康莊大道,他卻把王炸打成一副爛牌,其惡果卻由後人以及百姓買單。

史上最懶惰黃帝,30年不上朝聽政

清朝在明朝萬曆年間就開始崛起,為進駐中原積蓄力量,而明朝卻醉生夢死,不思進取。不進則退,而在權力鬥爭中,退一步則粉身碎骨。每一個歷史的轉折與前行,都必然帶著痛苦,中華民族就是在痛苦中逐漸蛻變,一步步走過來,成為今天充滿智慧、包容、博大、韌性的民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