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2021-12-21由 神都青衣使君 發表于 歷史

公元1582年6月20日,已經57歲的大明首輔張居正病逝在了家中。

萬曆皇帝聞奏張居正病逝後,表面上他深為張居正的死感到悲痛,可是他的心裡卻是萬分竊喜,這是為什麼?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公元1562年8月17日,裕王朱載垕的侍妾李氏為他又生下了一個男孩,朱載垕是萬分高興,因為他的大兒子朱翊釴、二兒子朱翊鈐都過早夭折了,裕王朱載垕為他的老三兒子取名為朱翊鈞。

公元1567年,嘉靖皇帝駕崩,裕王朱載追登基,為明穆宗(隆慶皇帝)。1568年,朱翊鈞被冊封為太子。

公元1572年5月25日,病危的隆慶皇帝感到時日無多,令人宣旨將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小皇帝,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馮保也在顧命大臣的名單中。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第2天隆慶皇帝就駕崩了,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登基,史為明神宗(萬曆皇帝),次年改年號為萬曆。

十歲的萬曆皇帝成為了擺設,看著幾位顧命大臣在朝中爭鬥,他那幼小內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馮保二人一向是針鋒相對,誰看誰都不順眼。

高拱曾經做過國子監祭酒一職,就相當於現在中央黨校的校長,張居正任國子監司業一職,因此張居正算是高拱的門生。

高拱私下裡拉攏張居正一起對付馮保,張居正明面上答應了,暗中卻與馮保合謀除掉高拱,原因無他。

高拱與嘉靖皇帝時期的首輔大臣徐階二人向來有矛盾,而徐階對張居正有提撥舉薦之恩,正是由於徐階的舉薦,張居正任裕王朱載垕的侍讀一職,裕王登基成為了隆慶皇帝后,做為裕王親信大臣的張居正平步青雲,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據明史記載,高拱,“性直而傲”,“持論多偏”,意思就是高拱性情梗直,言語自傲,因此得罪人也多。

穆宗駕崩後,高拱在靈樞前痛哭時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馮保將這句話加以改動,告訴小皇帝高拱非議他:“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十歲小孩,當了皇帝能做什麼?”

李後聽到小皇帝的哭訴後大怒,和張居正、馮保聯合起來,將高拱罷官攆回了原籍。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高拱走後,另一顧命大臣高儀本身年齡就大,由於受到驚嚇,幾天後吐血而亡。

張居正成了首輔大臣,從此把朝政大權抓在了手中。

張居正成為首輔大臣後,雄心壯志,開始整頓吏治和變法,年幼的萬曆皇帝也慢慢地長大,進入了青春期,他雖然對張居正獨斷專行的行為感到不滿,也只能強壓心底。

張居正為了緩解大明王朝已經出現的政治危機,緩和社會矛盾,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方面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以此感謝隆慶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

1573年(萬曆元年)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對於要辦的事,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做到心中有數。張居正費盡心思整飭吏治的最終目的就是“富國強兵”。

1581年(萬曆九年),張居正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條鞭法是中國田賦制度史上繼唐代兩稅法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一條鞭法的施行,改變了明朝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它減輕了廣大農民的不合理賦役負擔,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別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1582年(萬曆十年),隨著清丈田畝工作的完成和一條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財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時僅僅是太僕寺存銀就多達四百萬兩,再加上太倉庫存銀兩,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張居正的變法使得明朝再一次“國富民足”。

張居正實施的“一條鞭法”雖然為大明王朝注射了一針強心劑,挽回了明朝日益頹敗的趨勢。但是,張居正的變法運動觸動了地主豪強的根本利益,他們對張居正是恨之入骨。

張居正任用名將戚繼光在北方抵禦少數民族的內侵。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抗倭名將戚繼光負責鎮守薊門、永平、山海三地,他重新修建了長城,而且建造了許多的“空心敵臺”,使得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敢侵犯邊境,使得北方地區保持了二三十年的和平局面。

張居正病逝後,朝政大權重新回到萬曆皇帝的手中。此時已經長大成人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不滿徹底的暴發出來,張居正的後人們已是大禍臨頭。

萬曆皇帝在張居正死後,默許了朝中大臣的報復行為,他只差一點兒對百官們喊到:“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了。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如果不是萬曆皇帝對百官們的縱容和默許,誰又敢對剛剛死去的首輔大臣動手呢?

張居正病逝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7名言官就開始彈劾張居正的得意門生潘晟,萬曆皇帝當即准奏,將潘晟免職。

朝中的言官們很快聞到了朝中一種詭異的陰謀味兒,開始輪番呈遞奏摺,彈劾張居正。

萬曆皇帝一一準奏,並且下令查抄張居正的府第,並且削盡了張居正的官職爵位,追回了隆慶皇帝御賜的璽書,列舉張居正的種種罪狀,召告天下,最後險些鬧到刻棺戮屍的地步。

張居正的家眷則是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都落了個極其悲慘的下場。

朝中的言官們又把目標對準了張居正的親信同僚,一代名將戚繼光被迫辭官還鄉,“戚家軍”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在張居正一案中受到了牽連,給事中張鼎思上奏萬曆皇帝,戚繼光為了升官發財,向張居正送了兩名波斯美女,後成為張居正的兩名小妾。

誰惹惱了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戚家軍”又為何消失?

戚繼光遭到言官彈劾後,從北方守衛的軍事重鎮貶到了廣東的貧貧瘠之地。

公元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被罷官免職,回到故鄉後戚繼光憂憤成疾,病死在家中。

而戚繼光一手操練的“戚家軍”,也因為萬曆皇帝的驕奢淫樂而荒弛武備,“戚家軍”風光不在,從此徹底消失,成為歷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