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2021-12-29由 風語竹音 發表于 歷史

李煜,南唐後主,原名李從嘉,字重光。後來他依據“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將自己改名為李煜。

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兒子,排行第六。

李家不只是皇家,也是文詞之家,歷代皆有作詞高手,請看李璟的詞:

手卷珍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李煜生長於李唐皇家,自然耳濡目染,也延續了祖上的文風,而且詩詞書畫無一不精。

尤其他的詞作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突破和創新,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被後世稱作詞中之帝。

他的詞清新時,可以“歸去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旖旎時,可以“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嬌羞時,可以“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無一不生動瑰麗,令人神往。

而離別之詞,卻是另番描述: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燕來音訊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是他思念弟弟李從善的詞,將離恨比作春草,步步隨生,彷彿無窮無盡,無法消除,詞作自然通俗,恰如其分。

李煜酷愛詩歌,雖是皇子,但從未打算過繼位當國主,只想逍遙自在,詩酒詞歌一生。

然而命運弄人,他的幾個兄長先後病亡,而太子李弘翼又突然暴斃,繼位責任不可避免地落在他的身上。

正所謂“生在帝王家,萬事不由己”,他想躲也躲不了。於是,李璟去世後,李煜陰差陽錯當上了南唐國主。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普遍認為,李煜生活裡只有風花雪月,不理朝政,其實是誤解,低估了這位後主才能。

李煜表面柔弱,但骨子裡卻英明果敢,他的信條是:既然不能迴避,就勇敢承擔!所以繼位伊始,他便進行了治國策略改革。

1、輕徭減稅,愛民如子。

《南唐書》記載:

國主實行“隨所租入十分之一,謂之‘率分’”,以減民稅,又“罷諸路屯田使,委所屬令佐與常賦俱徵”,以裁撤冗官,打擊貪官。

李煜繼位後,立刻詔令減免百姓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而且取消了中主李璟時期設定的諸路屯田使。

將各郡屯田劃歸州縣管轄,把屯田所獲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為官員的俸祿,其餘十分之九,皆上繳國庫。

此項政策推出,不但贈加了賦稅,而且還使百姓們安居耕作,不再受屯田官吏的牽制和要脅,可謂利國利民,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

2、財政改革,實施鐵錢制度,儼然是超時代的金融高手。

銅錢自古有之,然鐵賤銅貴,以鐵代銅,則必多益,當行之。

南唐後期通貨膨脹,錢荒嚴重,為了使貨幣流通良性迴圈,乾德二年,李煜頒佈發行鐵錢令,以鐵錢逐步代替銅錢。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起始規定每10錢中,包含鐵錢6枚並銅錢4枚一起發行,由於銅錢將被廢除,於是商人們為從中謀利,大多以10枚鐵錢換一枚銅錢出境,朝廷不能禁止。

為了消除亂象,挽救鐵錢的正常流通,李煜果斷下達詔令,鐵錢以一當十與銅錢並行流通,很快地,鐵錢效應立竿見影,頗得民心,而節省的銅材又充盈了國庫,促使了國富民豐。

據記載,至南唐國破時,各郡縣蓄積的銅錢達到64萬緡,數量規模之劇,令人驚歎。

3、厚待功臣,禮賢下士,寬善治國,賞罰分明。

李煜極其重視朝中功臣和老臣,優待之禮,尤甚於中主李璟。

南唐大將何敬洙,軍功累累,不僅官拜右上衛將軍,封芮國公,而且退隱之後仍准許俸祿照舊,其子孫多人亦備受廕庇。

而何敬洙病亡,後主更禮遇之甚:

聞何敬洙病故,後主甚哀,於是,廢朝三日,以表悼念之情,眾臣亦皆悲之。

一國之主竟然為一個臣子停朝致哀三天,可謂禮節之厚、悼念之重。

不僅如此,李煜更知道“國若興,必以賢士為輔,廣識人才”,所以他禮賢下士,廣納天下有識之人。

當時北宋初起,天下烽煙不斷,不少有識之士流落到了南唐境內,李煜不問出身,皆接納之委以重用,不但讓他們都有了用武之地,也讓南唐增加了賢士輔助,逐步強盛,可謂一舉兩得。

如徐鉉、張洎、林仁肇、徐鍇等人,就都是李煜如此重用而提拔起來的人。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李煜在治國上,採取寬善待人,而且賞罰分明,他為了避免一些冤假錯案,經常不辭勞苦,親自審判斷案,甚至親自去監獄,釋放被冤枉的囚犯。

後主欲往,眾臣諫阻道:“主上若往,恐失身份,望慎行。”後主道:“孤無妨,被冤之人才可憐矣!”於是親至牢獄處,替冤囚解綁,那囚犯感激涕零,叩首道:“罪民怎敢煩勞主上駕臨?”後主安撫其背,嘆道:“令你含冤負屈,乃孤之過啊!”

一位國君,能夠甘於自降身份,親自到牢房去替囚犯解綁,這種事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

這恰好印證了“君為輕,民為重”、“國以民為本”的理念,充分體現了李煜仁善和藹的美德,他謙遜寬容,深受當時南唐國民的擁護和愛戴。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4、以懷柔之策,應對強大的北宋,英明睿智。

當時南唐弱,北宋強,李煜深知若硬碰硬,絕非對手,於是他外弱內剛,對北宋“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潛為備戰”。

這是李煜高明的戰略思想,表面敬服,實際上,他採用陳喬、張洎之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暗中不斷地繕甲募兵,積極備戰。

在外交上,他積極聯合吳越王錢椒,以圖瓦解吳越與北宋的聯盟,雖然最後遭到了吳越王的背叛,但是李煜的“連橫”之策,無疑是正確和值得肯定的。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李煜絕難軟弱之人,事實上他一直都在反抗,一直與強大的北宋做著鬥爭。

北宋與南唐開戰以後,李煜立即與宋斷絕邦交,派兵應戰,而且身先士卒,親自巡城,對貽誤戰機貪生怕死之人,當即立斷,絕不手軟。

敵軍至,時任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卻無意為戰,而且刻意隱瞞戰情。後主知悉,大怒,責之道:“爾身為都統,卻畏首畏縮,恐懼不戰,以何臉面去對眾多將士!”於是,立即按罪誅殺,軍心因而得以鼓舞,士氣大振。

雖然南唐最後不可避免地戰敗了,但是從戰爭過程看,李煜的軍事戰略是得當的,他在位十五年,保南唐不滅,足以證明他的英明和不凡的才能。

李煜被北宋俘獲後,並沒有屈服,他依然沒有停止抗爭,他用詩詞來抒發胸臆,這也是他最後的武器。

“詞帝”李煜,其實是英明睿智的一代國主

這時的詞風,因處境不同,與前期的詞大相徑庭。

如“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句句是亡國之恨,如水長流,而故國的無限的美麗江山,已經再難相見和擁有了,令人悲壯悵惘。

最終,李煜被宋太宗以牽機藥毒死,但是留下了那闕千古絕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這位詞中之帝,不僅在詩詞歌賦上給後世留下了饕餮盛宴,在治國抗敵上,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儘管最後國破身死,但他絕美的詩詞和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將永載史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