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2021-12-20由 晉商茶館城市文化空間 發表于 歷史

西口是哪裡?廣義的西口指長城北的口外,最著名的包括山西殺虎口,陝西府谷口,河北獨石口,西口是中原人出

關與

內蒙外蒙貿易的中央,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山西人、陝西人和河北人。

往常,狹義的西口,則被人們以為是位於山西省右玉縣的殺虎口。以山西人為代表,他們為什麼要走西口?其實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清代之前,走西口被以為只是人們零星的行為,範圍不大。不斷到清代,經康乾盛世,中國人口開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呈現。史料記載,清乾隆時,全國人口打破三億大關。人口急劇增長,招致人與地矛盾開端鋒利。傳統農業社會的人,一旦沒有土地,則會呈現生存危機。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正是在此背景下,呈現了所謂的近代五次人口大遷移。需求闡明的是,雖然這些人口遷移範圍很大,卻並非官方行為,與同樣著名的“湖廣填四川”不同。

南方的安徽、北方的山西,古代因為惡劣貧苦的自然環境培養出了封建社會最強大的兩大商幫——徽商與晉商。明末到清末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大量的山西人移民蒙古尤其是內蒙古地區,極大改變了內蒙古中部的人口、文化結構,產生了巨大影響。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山西人的走西口和山東人的闖關東、廣東人的下南洋是明清時期,中國民間自發形成了三次人口大遷移。現在看來這是三場商機無限的大冒險,然而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背後卻是一把道不盡的辛酸淚啊。

山西人把大同東邊的張家口為“東口”,西邊右玉縣的殺虎口為“西口”,走西口指的就是出殺虎口進入內蒙古草原這條路。走西口的歷史可以最追溯到明朝初年,為防禦北元殘餘勢力的南下入侵,明朝在北方長城修建了九個邊防要塞,駐紮了80萬大軍。80萬大軍的後勤對於當時的明朝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於是明朝想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叫做:倉鈔換鹽引”簡單的說就是把後勤外包給民間,誰往邊關運了糧食,誰就能拿這政府給的鹽引去江南換鹽販賣。山西人藉助地利之便,兼顧糧商與鹽商與一身,很快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也為了後人走西口打下基礎。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清朝時,走西口的規模達到了高峰只不過他們不再是風光的往前線運糧食,而是為了生存。人的矛盾又以西北最為尖銳,為了給老百姓找口飯吃,清朝政府只能引導他們去內蒙開墾荒地,又加上蒙古的王公貴族貪戀地租,雙方就促成這場人口大遷移。當時有一句話叫:寧闖十回關東,不走一次西口。東北有山有水有樹林,除了冷點至少餓不到肚子。可是走西口就不一樣了,殺虎口是必經之地,也是匪患最為猖狂的地方。當地有民謠:殺虎口、殺虎口、沒有錢財難過口,不是丟錢財,就是刀砍頭。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第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生活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生活都希望自己的日子可以過得好一點。而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蒙古地區完全能滿足山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自己的理想追求。內蒙古地區待開發,而山西又有很多的能人巧匠。比如說山西有很多的種地高手,可是在山西沒有那麼多的地,而他們都只能給地主老財當長工,辛苦付出得到的收穫卻很少。而在內蒙古卻是另一番景象,有大片的土地待開墾,他們在這裡不但可以大展身手同時也會收穫一份不錯的家業。用現在的網際網路理論解釋這就是一個產品思維,就是使用者和需求之間的關係。所以一代代的山西先民都懷著一顆對美好生活嚮往之心踏上了走西口之路。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第二 精神指引前行

雖然走西口歷程艱難,但是山西人歷來都有不折不撓的精神,並且歷來都非常重視從商。大家都知道過去山西一等的人才去從商,接下來才是去考取功名。所以商業文化一直在山西都有深遠的影響。比如晉商南下販茶,北上去蒙古和俄羅斯賣茶收皮毛,在祖國南北之間打拼生活。那時的山西普通民眾也非常願意自家的孩子去學經商和去店裡當夥計,所以在當時的那個時期整個山西社會都有這麼一種商業精神,就是一種為了追求理想不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才能戰勝重重困難,走到口外謀求生存發展。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第三,自然環境惡劣,被迫離鄉背井

古徽州有一句古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而山西也有這麼一句話“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形容的都是當地的環境惡劣,生存艱難。山西北部自然環境惡劣,競標發生各種自然災害而且土地貧瘠,當地生存非常不容易,為了生存,當地人經常出走在外也是常有的。而另一方面,清末山西發生了著名的“丁戊奇荒”,極端變化的惡劣天氣,近代最嚴重的旱災,加上當地河川稀少缺乏水源,當地百姓為了生存大規模出走。山西有的地方很窮,有句名諺:"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這些地方的人當年走口外的就很多。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第四,清末移民實邊,鞏固疆域之舉

清朝末年,統治風雨飄搖,尤其是北方的沙俄不斷滲透使得清朝版圖非常不穩。為了鞏固疆域,清朝一改“封禁邊塞”的傳統,尤其是喪失了外東北、外西北之後,沙俄又開始對蒙古地區虎視眈眈。蒙古地區地廣人稀,可耕地等各種資源非常豐富,清朝鼓勵移民戍邊,主動招募大量來自於山西、河北等地的貧苦百姓,移民到漠北、漠南地區,開發土地。

山西緊臨當時的察哈爾、綏遠等內蒙古各地,自然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當年閆錫山統治山西的時侯,坐鎮山西,代管綏蒙。這樣內蒙一代也就有一部分當兵的,做官留在了內蒙。

山西人為什麼走西口?

從源頭上說,無論是走西口還是闖關東,都是老百姓在討生活為了生存,類似於現在的外出務工人員。在農耕文明的模式下,一旦耕地收入不足以養家餬口,就只能想其他的辦法。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百姓們開始外出。其實除了闖關東和走西口,還有一個大的人口遷移行動,那就是下南洋,其中福建人居多。按照當時的說法,閔人以海為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