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2021-12-20由 讀史得間 發表于 歷史

坤一居官廉靜寬厚,不求赫赫之名,而身際艱危,維持大局,毅然擔當,從不推諉,其忠定明決,能斷大事,有古名臣風。——《清史稿》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劉坤一,有古大臣之風的晚清重臣。

劉坤一(1830年——1902年),字峴莊,湖南新寧人。曾任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他以軍功起家,在晚清血與火的淬鍊中,終成湘軍名將、晚清重臣。他長期擔任兩江 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察其仕宦經歷,在為官處事方面堪稱典範。

為官要具備哪些素質?

首先,要赤膽忠心。

“天下之德,莫過於忠”。一個國家、一個組織,內部忠誠至關重要。進入政治領域,忠誠是最起碼的要求,所謂“臣事君以忠”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忠心的表現形式很多,比如不能有二心,不植黨營私,要盡心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等等。筆者認為,忠心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要敢於跟領導說真話,不事事都順著領導。貞觀之時,魏徵屢屢犯顏直諫、房玄齡知無不言,唐太宗在這些忠臣輔佐下開創了貞觀之治。為人忠正,敢於諫言,是最為寶貴的政治品質。臣子如果只看皇帝臉色行事,不敢直諫,則皇帝很容易變得自負,“一言可以喪邦”,則社稷危矣。“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為下屬者要敢於說真話,敢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其次,要敢於擔當。

林則徐有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說出了為官者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要敢於擔當。筆者進一步認為,為官者,要敢於正視問題不迴避,做到敢於承擔責任,要有捨我其誰的氣派。

哪個組織都不希望自己內部的人都是投機分子,都是“老好人”“牆頭草”。

有沒有擔當精神,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好官的重要標準。清朝同治年間,雲貴總督福濟、雲南巡撫賈洪詔和後任的雲南巡撫林鴻年,因為雲南戰亂,在接到任命後,都不敢去雲南赴任,先後被清政府革職,這就是不敢擔當的典型了。在危難時,畏葸無能,明哲保身,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

第三,要清醒理智。

天下滔滔,不能隨之沉浮。下屬要每臨大事有靜氣,面臨大事不糊塗,處危局仍能理智面對,謹慎從事。對於領導作出的不理智決策,要敢於制止要有不怕打擊報復的心志。晚清官場上流行一句話:“

扎扎扎,祖宗洪福臣之樂;是是是,皇上天恩臣無事

”,活化了官場上部分官員無條件迎合上意的醜惡嘴臉。若下屬有類似“領導的命令都無條件執行”這樣的心態,那真不是什麼好事。君不見,殷紂王周圍都是隨聲附和之徒,最後亡國亡身。

第四,要清正廉潔。

“萬分廉潔只是小善,一點貪汙便為大惡。”一個組織內部,最容不得的就是巧取豪奪、貪汙腐化。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子貪汙,會被視為貪汙皇帝的私有財產。

無論在哪個時代的官場上,好的官員,要存廉潔之心,清正之念,要敬畏權力、管好權力,要具備“百毒不侵”之身、“金剛不敗”之軀,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

。與劉坤一同時代的慶親王奕劻,貪汙腐化,買官賣官明碼標價,是晚清官場腐敗官員的典型。他於劉坤一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晚清權臣奕劻,大肆貪汙受賄,買官買官明碼標價,被時人嘲笑為“慶記公司”,漫畫由本文作者“讀史得間

為何說劉坤一是為官典範

一是忠誠直諫。

劉坤一常常應詔陳言,大膽直言,屢被人欽佩。他最為人稱道的還是1900年諍言上疏,力阻慈禧廢掉光緒一事。戊戌政變後,帝后關係不睦達於極點,慈禧先是立端王溥儁之子為“大阿哥”,又放出光緒身體欠佳的風聲,預謀廢黜光緒。更換皇帝,往小了說是清朝家事,故除了端王載漪等極口慫恿,地方士紳通電反對,朝中群臣和地方督撫大多肅口。但此事在劉坤一看來,這不僅是皇傢俬事,更是國家大事,於是他據理力爭,凜然抗爭,反對廢黜光緒。《清史稿》記載:

立溥儁為穆宗嗣子,朝野洶洶,謂將有廢立事,坤一致書大學士榮祿曰:“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報國在此,所以報公亦在此。”

劉坤一在大是大非前面毫不含糊,堅決反對廢立。趙柏巖記曰:

“兩江總督劉坤一累電請保全皇上。倉卒政變,海內皇然,有謂上已大行者,志士聚海上而泣。坤一聞之,流涕曰:‘上一片熱心,惜無老成主持之,故致蹶敗,此大臣之過也。’因三電政府請保全上,以免天下寒心。”

慈禧發動政變,緊鑼密鼓地佈局廢帝事宜,封疆大吏無人敢攖其鋒,獨有劉坤一上書,力保光緒帝,可以說是有自己定見,並不阿諛曲承慈禧之意的人。如此表態,的確需要勇氣。

本來,劉坤一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商定聯署電奏以爭廢立,但張之洞中途反悔,未署名。胡思敬在《國聞備乘》裡寫道,劉坤一說,“

香濤(張之洞)見小事勇,見大事怯……吾老朽,何憚!

”劉坤一為爭廢立,不計後果,毅然電奏。又在入京覲見時,向慈禧剖陳利害,終於說服慈禧,廢黜光緒之謀遂寢。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西方人漫畫中的慈禧於光緒。

劉坤一的諫言,一是忠於光緒帝,光緒不是個糊塗皇帝,他於1875年登基,至此已有25年,並無失德之處,既然“

君臣之分久定

”,如果無辜遭到廢黜,非臣下所忍心;二是忠於慈禧太后,己亥建儲後,外間輿情洶洶,各國公使對光緒境遇充滿了同情,一致拒絕入宮祝賀朝廷新立的大阿哥溥儁,甚至有傳言說,如果要廢黜光緒,“

英人將以兵力脅歸政

。”如果列強動武,無端動天下之兵,則慈禧地位或會不保,勢必引起生靈塗炭,劉坤一就此向慈禧推陳腹心,委婉地表示“

中外之口宜防

”,可謂盡到了人臣之意。其在廢立之事上的抗爭,做到了“

言人所不敢言,為人所不敢為

”。

晚清重臣陳夔龍在其著述《夢蕉亭雜記》中論及此事時,極力稱讚劉坤一的作為,稱其“

一人定國

”。

二是擔當任事。

“疾風識勁草,板蕩識誠臣”,劉坤一在動盪的晚清,以軍功起家,勇於任事不推諉,聲名卓著,為人欽仰。筆者認為,最能體現劉坤一具有擔當精神,能斷大事的事例,就是庚子年間的密推國政。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華北大半處於血火之中,人民哀鴻遍野,這時候有傳言說,慈禧和光緒已經在庚子國變中遇難。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庚子國變,法國畫家筆下的清軍與法軍的戰鬥場面。

庚子國變,關係清朝存亡,在此危局之中,兩江總督劉坤一挺身而出,充分發揮了他能謀善斷的能力。徐凌霄、徐一士之《凌霄一士隨筆》記載:

庚子聯軍入京之初,南中得京師已陷、兩宮不知下落之訊,甚有謠傳以遇害者,人心為之皇皇。江督劉坤一,乃發起推李鴻章以類似伯理璽天德之名義,主國政,俾暫維大局,應付外交。

伯理璽天德,即英文president的音譯,意思是“總統”。北京雖已淪陷,但慈禧和光緒遇難究屬傳聞,在通訊和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慈禧和光緒在混亂之中的下落,短時間內是無法確定的。

當此之時,全國各地督撫都在聞風觀望,獨獨劉坤一毅然提出讓李鴻章出來主持國政,發號使令,暫時維持全國大局。

是冒著很大政治風險的,如果兩宮迴鑾後,秋後算賬,劉坤一是有可能要掉腦袋的。

時任兩廣總督李鴻章也毅然答應出任伯理璽天德,“

苟利國家,吾不敢辭。……惟一俟探得兩宮安訊,即日奉還大政,守我臣節。

”時人以此認定

劉坤一“能斷大事”,李鴻章“肯負責任”。

這樣的評價,可以說很準確了。倉皇西狩的慈禧接連致電兩廣總督李鴻章,授其為全權議和大臣,令其迅速入京與八國聯軍議和,

兩江總督劉坤一致電李鴻章,懇其北行,說“大清存亡,惟公是賴。”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庚子國變中,入侵的法國軍隊在保定府的一個小村莊升旗。

三是清醒理智。

義和團運動期間,慈禧有心利用義和團,以洩其私憤,大力安撫義和團。此時,劉坤一沒有迎合上意,二是電奏指出“

從古無以邪教立國者,信用此輩,必肇大禍,各國軍隊攻入都城,有非臣下所忍言者。

他這封電奏措辭痛切,等於是公開反對慈禧的決策,在發這份奏稿之前,僚屬都為他擔心,他卻豪邁地表示,“好頭顱準備赴菜市口耳!”劉坤一情醒地看到,如果因義和團招來列強,戰事一起,清朝是斷斷沒有勝利的可能的,故押上自己的腦袋也要阻止慈禧的魯莽舉動。

但被偽造的列強假照會氣昏了頭的慈禧太后,於1900年6月21日,宣佈向列強開戰,表示要“

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當日,她還通諭各省督撫“

保守疆土,接濟京師,聯合一氣,共挽危局。

”以現在的後見之明來看,慈禧向各國開戰,殊為不智。但她一任感情衝動,罔顧時勢,不惜孤注一擲,對外宣戰,實在是對國家和愛新覺羅家的江山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

劉坤一以其清醒理智,拒絕執行朝廷諭令,反而是去參與策劃東南互保,“事由坤一主持,邀之洞與之。”劉坤一領袖東南督撫與各國列強議訂了《東南互保章程》。

陳三立稱讚道:“

公憂境土糜爛國遂覆,乃定東南互保之策,守盟約如故,江海晏然。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東南互保章程》簽署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會見英國駐滬領事團的合影,前排中坐者為劉坤一。

為官一方,最重要的是做到守土安民,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兩江富庶之地,免遭列強戰火蹂躪,有效防止了列強的趁火打劫,可以說是大功一件。

慈禧後來承認東南互保是“

老成謀國之道

”,加封劉坤一為太子太保。這種疆臣抗旨未受其懲而反受其獎者,終清一代大概只此一例。

劉坤一去世後,東南名紳張謇贈聯挽之:“

呂端大事不糊塗,東南半壁,五年之間,太保幸在;諸葛一生唯謹慎,鹹同兩朝,眾賢之後,新寧有光

”。對其推崇備至。

四是清正廉潔。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做一任知府尚能賺得盆滿缽滿,更何況巡撫、總督乎?但劉坤一身居高位多年,宦海生涯四五十年,還真是清廉。出入其手的公帑不計其數,但他個人並無田產積蓄,

死時家財也不過中產人家

。作為封疆大吏,他能這樣以清廉自持,在晚清社會真是罕見。他任兩江總督時,竭力發展民族工業,卻從未參股以分紅利,以“親”“清”二字,與商人相處。觀其仕宦生涯,他做到了兩袖清風,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晚清重臣劉坤一:社稷之臣 為官典範

劉坤一忠定明決,廉靜寬厚,不愧為封建時代的為官典範。

結語

綜上,劉坤一敢於直諫,能夠做到據理力爭;能擔當任事,表現出了“雖萬千人吾往矣”的風範;在危局中能保持清醒理智,保全東南半壁江山;一生清正廉潔,不行貪墨之事。忠定明決,廉靜寬厚,不愧為封建時代的為官典範。

他卒於1902年,清廷追封他為一等男爵,贈太傅,賜金治喪,特諡忠誠。陸潤庠在其為劉坤一所寫的神道碑中,對其大加讚揚——“

古之社稷臣,曠世不一見,公獨允蹈之而無愧者也

”。客觀而言,劉坤一當得起這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趙爾巽等:《清史稿》

2。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隨筆》,北京:中華書局

3。胡思敬:《國聞備乘》,北京:中華書局

4。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5。趙炳麟編:《趙柏巖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讀史得間”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