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先正史評: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還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2021-12-16由 隨遇而安濤 發表于 歷史

近日,先正試著寫了幾篇關於袁崇煥的史評。意料之中的,引來了不少罵聲。最讓筆者哭笑不得的是,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在評論裡面,“

袁崇煥不死,大明不亡

”。

巧了,類似的理論先正其實見過不少,因為也有人說“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

先正史評: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還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魏忠賢的忠奸之辨

首先需要重點強調的是,

先正一直認為,相對於東林黨,其實魏忠賢才是一個忠臣。理由非常簡單,東林黨有退路,而魏忠賢沒有。

文人的忠,是自己鼓吹出來的。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歷史,本來就是由文人負責記錄的,所以那些個留名青史的東林黨人,小的時候全是神童,長大之後都有清名,做人剛正不阿,為官忠君報國,生前兩袖清風,死後家徒四壁。

但當我們把這些文人自吹自擂的評價放到一邊,棄其言而觀其行,就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東林黨。說是忠君,卻成天和皇帝抬槓;說要報國,如何強國強軍,他們卻提不出一條有建設性的意見來;說著愛民,事實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究其原因,東林黨根本不怕國破家亡,改朝換代,文人的頭子——孔子後人笑傲兩千多年便是明證。

朝廷叫做大明還是大順,又或是大清,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分別。事實上,清朝入關後東林黨人的選擇也證實了這一點。

先正史評: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還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魏忠賢的忠則完全不同,他註定只能做一個忠臣。

作為一個太監,榮辱皆出於上。大明亡了,皇帝死了,那麼魏忠賢的下場可想而知。

想想崇禎皇帝在煤山上找了一棵歪脖樹上吊之後,王承恩做了什麼?

受影視劇以及文學作品的影響,我們印象裡的太監,都是腹黑陰毒之人,打壓忠良、賣官做爵、禍亂朝綱無惡不作,可謂氣焰滔天,甚至還是絕世高手,可以飛來飛去。

事實並非如此。

無論劉瑾還是魏忠賢,他們不過是皇帝的代言人罷了,是皇帝推到臺前用來和文官集團打擂臺的。

所謂打壓忠良,實質上就是皇帝透過太監的手來清除異己,僅此而已。

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如果劉瑾、魏忠賢這些人,真的可以欺上瞞下一手遮天,為何皇帝輕飄飄的一道聖旨就能讓他們倒臺呢?

先正史評: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還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魏忠賢的能力之考

在天啟皇帝的眼裡,魏忠賢絕對是一個忠臣,立場不同,因此在負責記錄歷史的文人筆下,魏忠賢成為了第一奸佞。

所謂忠奸,只不過是一個立場性的詞語,無關人品高下,無關能力高低。

魏忠賢的能力如何?在我看來,是遠強於東林黨的。

首先魏忠賢的斂財能力一流。魏忠賢徵礦稅、鹽稅、商稅,大大豐盈了明朝的國庫。筆者不否認在這個過程中,魏忠賢會上下其手、中飽私囊,但是起碼大頭還是歸了朝廷的。

因此在魏忠賢當權時期,遼餉沒有拖垮朝廷。當然,魏忠賢的徵稅之舉,實則是在從東林黨的口袋裡掏銀子,所以留下罵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反觀魏忠賢倒臺後,翻了身的東林黨是怎麼做的。

打著不能“與民爭利”這個幌子,取消了商稅,卻把手伸向了本就飢寒交迫的百姓,最終導致民亂四起,活不下去的李自成帶著一幫農民一舉葬送大明王朝。

先正史評: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還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再說魏忠賢的識人之才。魏忠賢打壓政敵、任人唯親的事確實做過不少,然而在這一點上,東林黨是最沒有資格批判的,因為東林黨上臺後也這麼幹。

有人說魏忠賢不學無術,先正不敢苟同。說他“不學”沒錯,畢竟他只是個地痞流氓出身,但是不能說他“無術”。

準確地說,魏忠賢應該是“不學有術”。

同理,所謂閹黨與東林黨,只是派系不同而已,本質上沒什麼區別。魏忠賢的身邊不乏趨炎附勢之輩,但是同樣能臣幹吏也有不少。比如顧秉謙,再如崔呈秀。

我們評價一個閹黨,不能因為品格原因而徹底否定了他的能力。

只說一點,閹黨裡的文官,絕大多數都是進士出身。在科舉時代,能夠考中一個進士,放到今天幾乎都是妥妥的學霸,可以與大多數省市高考狀元媲美。

先正史評:袁崇煥不死明朝不亡,還是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

其實,在先正看來,

無論是“明亡於東林黨”,或是”明亡於魏忠賢”,這些說法毫無意義。同理,所謂的“袁崇煥或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每一個封建王朝到了後期,土地兼併、吏治腐朽都是必然的,同時因為習慣了太平日子,軍隊戰鬥力也必然會下滑,甚至不堪一擊。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一個新興政權取而代之。

具體到了明朝,從仁宗、宣宗時期文官集團做大,到土木堡之變後文官集團一手遮天開始,滅亡已經是不可逆轉了。讀書人有了功名就可以免稅,土地兼併愈演愈烈,最終一定會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沒有李自成,也有王自成。

到了崇禎時期,東林黨只知道內鬥,軍隊不堪一擊,國內烽煙四起,關外還有清朝虎視眈眈。

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洪武重生,成祖再世,也無力迴天了。

至於崇禎,袁崇煥,魏忠賢,這一個個歷史人物,不過是延緩或加速了這個過程。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如若侵權還請聯絡作者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