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2021-12-16由 鄒偉龍國學 發表于 歷史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中世紀長年政治分裂、戰亂頻繁、瘟疫肆行,被稱為“黑暗時期”。而基督教的興起不僅一統歐洲、教化蠻族,且保全了希臘、羅馬等西方古文明的種子,對西方社會制度、道德倫理、教育、哲學、藝術等產生重大影響。今天我要帶大家看一個顯得不輝煌燦爛的文明階段,這個階段不僅一點不耀眼,而且被認為是 “黑暗時期”。它的學名叫做“中世紀”, 時間上要從公元五世紀,也就是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算起,直到15世紀初文藝復興,跨度幾乎有1000年。

蠻族入侵:古典文明失落的黑暗時期

人人指說這段時期“黑暗”,有相當道理。我們只要來看中古時代的中國,那時正處於唐宋時期,大唐的繁華就不必說了,只從《清明上河圖》去看已經略次於唐代的宋朝,畫中呈現的百姓生活,簡直是熱氣騰騰、繁華昌盛,就真的很難去想象當時歐洲人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了。

一位歐洲學者寫這一段歷史時,起的題目是“我們倖免於難”,換成白話即“我們差點兒死掉 ”。他一點也沒有聳人聽聞,那時期的歐洲有四分之三的兒童夭折,成人平均壽命是33歲左右,而且這種亂世不是一時,而是長達幾百年。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先是蠻族部落從羅馬帝國的北方下來,一路燒殺搶掠,大肆破壞,說他們蠻子還真是蠻子,他們對不理解的東西懷有很大的敵意,寧願住在自己的帳篷裡,也要放火把宏偉精美的羅馬建築燒掉,一點點都不會為摧毀了一個文明而感到不安。

等他們終於在羅馬帝國的地盤上安頓下來,也學著想要建立秩序了,可是從海洋方面來的海盜又開始不停地折磨起歐洲來。說起海盜,大名鼎鼎的北歐維京海盜在中世紀都不能算最大的麻煩,真正的麻煩是從北非來的阿拉伯伊斯蘭海盜,他們可比純搶錢財的維京人麻煩十倍都不止,因為他們有宗教的驅動。

說來,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蘭教出現得最晚,在公元7世紀才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可是發展得特快,出現後只在一百年中, 就滅掉了長久統治東方的波斯帝國,滅掉了有四千年文明的埃及。它的勢力像潑墨一般,一潑出去迅速滲透一大片,中東、西亞、北非,甚至西班牙,全被圈進了它的勢力範圍,也是橫跨了三大洲。

這之後他們就開始一心一意地進攻地中海對岸的歐洲, 不光搶財物,更加要攻佔歐洲基督教的地盤,熱衷抓基督徒當奴隸。北非的阿爾及爾、突尼西亞等地全是中世紀伊斯蘭海盜的大本營,專門羈押從歐洲各國掠奪來的基督徒,對待他們比牲口還不如,完全是人間地獄。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我們現在蜂擁而去的那些地中海邊美麗城市和海島,比如西西里、拿波里……當年全都是最血腥的戰場,普通居民嚇得至少退居海岸線二十里之外,甚至要逃進深山老林。我們現在看很多歐洲修道院建築在懸崖峭壁上,以為是要看好風景,才不是呢,純是為了防禦極其兇猛的伊斯蘭海盜。

這樣的歷史延續了有幾百年,真是血跡斑斑。有好奇心的聽眾不妨去讀一下日本作家鹽野七生寫的《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就能明白當時歐洲中世紀人生活悲慘的程度了。

在戰爭太頻繁的社會里,任何建立的東西無法持續。首先古典藝術失落了,希臘人費了幾百年的勁,把埃及固定不變的樣式變得充滿生命、呼之欲出,可是戰爭、逃亡、城市的毀滅讓那些建立在地面上的藝術品破壞殆盡,很多積累起來的藝術上的技法和奧秘也在這種時候喪失了。

雖然那些橫掃歐洲的種種北方部落也會把自己的一套帶進來,但是他們在歐洲地面上分分合合,我滅了你,你滅了我,文化上根本無法有清楚一致的風格,只有“亂相”。這裡不妨告訴大家實話,過去我在學習期間,碰到中世紀只想繞過去不看,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實際上在西方藝術史這門學科中,中世紀在很長時間裡被學者們摒棄在藝術史研究之外。

後來的研究漸漸告訴我們,如果把中世紀一股腦地裝進“黑暗時期”這個筐子裡,就會漏掉太多東西了。中世紀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化的,而且相當相當重要,那就是基督教文化。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這裡給大家要提醒一件事,就是先要知道一下歐洲文明的組合。歐洲文明是個混合體,這個混合體有三個元素構成,第一,古希臘羅馬文化;第二,基督教文化;第三,日耳曼蠻族戰士文化。我們先把這個文明的大結構弄清楚,再去看藝術就比較容易有線索。

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前面已經介紹了,到了中世紀,我們要來好好說說另外兩個部分了,基督教文化和蠻族戰士文化,因為那是中世紀藝術生長的土壤。

從宗教迫害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形成與壯大

先說基督教的形成。基督教開始是猶太人內部的事,耶穌和他的門徒都是猶太人。

說來,猶太人的宗教跟別的地方不同:第一,相信只有一位真神,而埃及、希臘和羅馬都是崇拜多神的;第二,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上帝會對他們特別照顧,而他們要做的回報就是遵守上帝的律法,因此猶太人的道德與宗教密不可分。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但其他宗教都就不見得如此,比如希臘羅馬的神祗就常有失德之事,他們時時沾花惹草,還會勾心鬥角,對吧?他們的神如果對人施行懲罰,不為人的失德,而可能是人的獻祭次數不夠多而已。

那麼猶太人宗教的這兩個特點基督教都具備,只是耶穌增加了一個核心內容:愛!這個“愛”有兩個物件:一是全心愛上帝,二是愛人如己。其中第二條尤其是新的東西,等於是把猶太人自身具備的道德教訓轉化成了宇宙大愛。

其實當時在猶太人的地盤中,出現過很多講道人和先知的,耶穌只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大愛有極大的感召力,猶太教的祭司因此生恨,便和羅馬人聯手除掉耶穌。耶穌被釘了十字架後,他的門徒對如何傳播耶穌的教義曾經有過分歧,傳統派主張唯有先變成猶太人,包括割包皮,你才有可能成為基督徒。

2000多年前如果保守的這一派獲勝,今天的基督教就可能只是猶太人自己的家務事了,世界史也許改寫。然而當年是開放派取勝,基督教於是不分種族向外傳播。

接下來的問題是,當年出現在羅馬帝國邊緣地區一個這麼小的宗教是怎麼漸漸坐大的呢?

前面說過,羅馬人是比較包容的,帝國內有許多種族和宗教,一般只要守規矩不惹事,羅馬不來干涉,只除了一點——必須尊敬皇帝。

那種尊敬也並不難做到,通常羅馬皇帝的雕像擺在街頭,前面燃著一小撮火,你經過時必須拿一小撮鹽灑在火裡,讓火苗竄大,這樣就夠了。但基督徒不肯這麼做,因為他們只對唯一的上帝敬拜。

好吧,如果基督徒僅是不肯崇拜世間的君王,羅馬人甚至也可能會放過他們, 但對比其他的宗教,基督教的人數卻在不斷擴大。他們讓什麼人都可以參加進去,就連奴隸也被接納為弟兄,這就讓羅馬人警惕了,認為他們可能會顛覆國家,因此要剷除他們。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基督徒傳教不屈不撓,羅馬對基督教的迫害也不屈不撓,而且極其血腥,羅馬鬥獸場中,基督徒常常是場內猛獸的食物,並供萬人觀看。

可即使如此,基督教依然在擴大,因為羅馬帝國後期,實在是道德墮落,生活糜爛,社會分化急劇加大,絕望的底層人實在太需要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物件了,而基督教的慈悲大愛,對世間苦惱人來說猶如一團溫暖的火。到了三世紀中期,羅馬帝國內的信眾已經達5百萬人。

事情到了這個程度,情況就有改變了,改變的契機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272-337)的母親居然信奉基督教,做皇帝的兒子於是在公元 313年在全帝國範圍內宣佈特赦令,讓基督教在帝國境內合法了。

聖海倫娜在聖彼得大教堂的雕像,海倫娜(Helena)為君士坦丁大帝之母,在基督教中被視作聖人。

我們如果把這個特赦令僅看成是做兒子的孝道,肯定簡單化了,顯而易見的是,羅馬帝國後期缺少一個統一的精神力量來凝聚人心,這種力量不光底層的民眾需要,連統治者都需要。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而基督教徒們始終有一種堅強和自信的面貌,並且還漸漸發展出統一有效的教會組織, 因此在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特赦令的60多年之後,在公元380年,羅馬狄奧多西皇帝(Theodosius the Great 346-395)直接宣佈基督教為羅馬的國教,並要所有的人信奉。

教堂和修道院:亂世中穩定人心的綠洲

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滅亡之後,基督教在歐洲地面上成了亂世中僅有的秩序,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社會組織上都是。入侵的蠻族文明程度低,甚至沒有文字,除了武力,他們沒有別的控制方式,同時他們又不斷地打打殺殺,你方唱罷我登場,很難形成穩定的國家。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因此在中世紀的歐洲,若碰到一個普通人你問他屬於哪個國家,他可能會不理解你的意思,他只知道他屬於哪個主教轄區。歐洲中世紀人對教會的依賴程度,是我們今天難以想象的, 我們如果去讀一讀教會的歷史,就能知道歐洲的教堂和修道院,那真是在亂世中穩定人心的綠洲。

在中世紀最初幾百年中,基督教士幾乎是西歐古典文化的唯一繼承者。在修道院的高牆內,只有基督教士還在鑽研古典文化的各項成果。畢達哥拉斯的數學著作,歐幾里得的幾何學,阿基米德的物理學,都有賴於他們得以儲存。

那時教會提供的教育是最好的,他們對教士的培訓非常紮實,除了神學哲學,還要學拉丁文,語法,文學音樂,甚至數學,所以基督教的教士們走出來就是一方地面上最有教養最有學問的人。

亂世中僅有的秩序:“黑暗時期”的基督教

教堂或修道院除了是一個地方的精神中心,也是世俗生活的中心,周邊的居民生了病都會向他們求醫問藥。還由於修士們視勞動為修煉,修道院往往是一方地面上最精耕細作的農莊,也是最精雕細刻的手工作坊,凡中世紀修道院經營的行業通常會做成當地的最高水平。

有一位愛爾蘭作家 Cogitosus 這樣讚美道:

“誰能夠用語言讚美教堂的偉大,修道院的崇高?它是一座真正的城,可它沒有圍牆為什麼還被稱為城?因為有無數的人們來到這裡,從這裡如織的人群我們知道這是一座城,一座偉大的城,在它的界限內你不用害怕仇敵的復仇,敵人的進攻……

在這裡沒人敢這樣做,這裡是最安全的避難所,國王也將他們的財寶儲藏在這裡,這裡就是世俗的天堂之城。周圍的居民相擁前來,有的來參加節日歡慶,有的來治療疾病,有的是來遊玩看熱鬧的,這就是修道院的魅力。”

總結

我們因此看到,基督教對歐洲社會的影響和滲透是全方位的, 中世紀各階層的人,無論是國王,領主,騎士還是百姓,都在宗教框架內生活。12世紀基督教規定了宗教儀式有七種:洗禮,堅振禮、懺悔禮、聖餐禮、終敷禮、婚禮、授職禮……可以說人生大事全被宗教禮儀所包。

人的一生都在宗教管理下,各種習俗和節日都打上宗教烙印 。結果, 整個中世紀歐洲文化包括文藝復興初期,都以基督教為題材,以基督教思想為內容,中世紀文化的主體就是基督教文化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