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崇禎,大明王朝最後的捍衛者

2021-12-16由 故國長城今猶在 發表于 歷史

自秦始皇開始,中國歷史上一共湧現出四百多位皇帝。在這四百多位皇帝中,有一位亡國君主顯得異常耀眼,他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朝代的開國君主,可謂是可歌可泣。這位傳奇君主,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大明王朝最後的捍衛者

歷史長河裡自古成大事者,大多譭譽參半,而崇禎皇帝,卻是個特例,可以說他是唯一一位讚譽多過批判的末代君主。因為根據歷史規律,大凡王朝末尾,多因君主昏庸或暴虐致敗。例如秦朝亡於胡亥,蜀漢亡於劉禪,隋朝亡於楊廣,史料多有記載這些君主如何如何昏庸,如何如何暴虐,如何如何荒淫。改朝換代之後,新的王朝更是多對前朝末世君主極盡批判之能事,讓人們對末世君主最深的印象就是兩個字:昏君! 然而對於崇禎皇帝,卻是當朝朝野惋惜,後世王朝君王讚歎,即使他是大明王朝的末代君主,卻仍不失為一代明君典範。

崇禎所處的時代,真正是內外交困,明朝早已處在衰敗的危險邊緣。多年的沉重賦稅連年戰亂,讓諾大的王朝搖搖欲墜,早已千瘡百孔。少年登基的崇禎,好不容易剷除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正欲大顯身手救明朝於為難之時,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蜂擁而起,大明江山半數已亂;外有皇太極、少數民族政權不斷進擊襲擾,頗有鯨吞之勢。

幸而時勢造英雄,亦或可以說崇禎頗有些知人之名。崇禎皇帝重用袁承煥、滿貴等將領,固守遼東,御皇太極於關外。史載皇太極屢次進逼寧遠一帶,均被明朝軍隊擊敗,差點沒氣得吐血。崇禎也給了袁崇煥極大的禮遇,也曾親自出城迎接進京的袁大將軍,以國士待之。凡寧遠將士所需軍需,崇禎莫不以舉國之力維持。崇禎皇帝並非不體恤百姓苛捐雜稅之苦,只是他深知國將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他必須死撐著讓大明王朝的機器轉動起來。

再說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各自網羅了一批流民,甚至還有山野草寇,今人雖謂之起義領袖,但對於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說,不得不說它是心腹之患。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如同游擊隊一般,到處攻城略地,遍地開花。崇禎皇帝起用陳奇瑜,盧象升等,也曾打得李自成、張獻忠無處可遁,流入山林為寇。注意,陳奇瑜、盧象升皆是文臣出身,並非武將,崇禎之所以敢用他們,一半是有無人可用的無奈,另一半更多是拔人於草莽的慧眼。

然而,即便崇禎起三更睡五更,日夜操勞政事,卻仍然難抵得過時也命也的無奈。須知當時的明朝,能為崇禎分憂的文臣武將,確實不多。能打能戰的,大多上了沙場。能謀能治國的,莫過於崇禎本人。紛繁複雜的時局,詭異的有些可怕,就像命運之手要將崇禎的大明王朝拖下深淵。心力絞碎的崇禎,最終還是沒能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明。

先是袁承煥在皮島殺了毛文龍。毛文龍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在當時可是駐守皮島的總兵,職位比袁崇煥還高。皮島的位置在海上,也在當時的滿清後方。每每皇太極想要出兵攻明,毛文龍多會率部踹他後背。等到皇太極反應過來準備還擊,毛文龍又退到皮島上駐守。偏偏毛文龍還極其能打,用兵又狡猾,滿清將領根本就無可奈何。但毛文龍也有毛病,不怎麼聽從調遣,又比較專注於在皮島上搞經濟,尤其喜歡搞個人副業,使得袁崇煥頗為不滿。內外朝野的擁戴也讓袁大將軍迷失了自我,在擁兵自重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居然佈置了一次鴻門宴,直接殺掉了不聽話的毛文龍。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毛文龍或許不怎麼聽從他的指令,但他骨子裡仍是大明的將領。他固守在皮島之上,至少牽制了滿清三分之一的兵力。崇禎皇帝聽聞此事也極其震驚,卻只能嘆如之奈何,因為當時的寧遠一帶,袁大將軍是最要緊的支柱。很不幸,毛文龍也是支柱之一。這事可以從皇太極的感慨中看出來:文龍死,吾無憂矣。

另一方面,陳奇瑜、盧象升等先後戰死,雖然後面起用的孫傳庭,洪承籌等打仗也極其厲害,但此時起義軍已呈蜂窩狀湧現,總是屢剿不絕。到後來,很多地方郡守居然習以為常,所謂剿匪只要匪不入我境,寧可敬而遠之。即使洪承籌、孫傳庭等全國追擊,也是獨力難支。

於是兩難之下,清軍、起義軍先後攻入京都範圍。清軍攻入大明之時,袁崇煥趕回北京防守,卻沿用了錯誤的先養寇後伺機擊之的政策,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罵聲一片,滿朝上下立斬袁崇煥的呼聲此起彼伏。不得已之下,崇禎揮淚斬了袁崇煥。其後,幸得有孫承宗等勉力維持寧遠之局面,然終只能暫拒滿清於關外,終不能損滿清之元氣。後來滿清終於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入關,明朝已無人可擋。

再其後,孫傳庭戰死,洪承籌降清,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此時,明朝已然國力、軍力空虛到極致,無力抵抗起義軍的攻擊,群臣也多做鳥獸散。不得已之下,崇禎乃揮刀殺愛妃,傷小女,以免被亂兵欺辱。自己獨上景山,懸樹自盡。諾大的大明王朝,從此迅速滅亡,如大廈傾覆。縱然崇禎夙興夜寐,日夜操勞政事,終是無力迴天,一代傳奇帝王就此謝幕。

至今的景山上,仍然迴盪著崇禎最後的遺言,令人扼腕不已。遺言云:“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