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2021-12-29由 風吟槍嘯 發表于 歷史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這首詩是明末抗清將領袁崇煥的絕筆,這其中有他無盡的慨嘆既有壯志未酬的難耐,又有為國盡忠的凜然還有不受信任的失落。

關於袁崇煥一直是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他是個合格的民族英雄;亦有人認為袁崇煥是個首鼠兩端之人。在當時袁崇煥死後,人們都對其“恨之入骨”。傳說,袁崇煥被凌遲之後百姓們還紛紛爭搶他的“屍肉”。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一、以遼制遼,大明之驕

不論袁崇煥生前有何是是非非,

一手操辦起舉世聞名的關寧鐵騎

,這是他不可磨滅的功勞。明熹宗天啟二年,關外的後金勢力膨脹至極,眼看整個遼東都盡歸其有。

而袁崇煥上書請奏朱由校,聲稱自己一人足可鎮守遼東,朝廷只需要撥二十萬糧餉,他就能操練出一支勁旅。

《遼東志》記載,“遼人性悍善騎射。人性淳實,務農桑。粗習文化,有中國之風”。白山黑水是猛士誕生的地方,既然後金的滿洲兵如此驍勇,

袁崇煥認為他也可以徵調遼東的百姓入伍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說幹就幹,他拿著朝廷撥的二十萬兩來到遼東,從百姓中選拔出一大批身材健碩,雄壯威武的將士,後來在

遼東叱吒風雲的遼人祖大壽也在其中

袁崇煥招募的騎兵弓馬嫻熟,且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正如楊嗣昌所說:“惟我關寧,士馬稍成一旅,聞調即行,隨手應急,可資之用”。關寧鐵騎對比滿洲八旗的優勢在於,它們擁有強大的炮火支援,而清軍雖然穿著重重的盔甲,不過

在熱武器面前也無濟於事

自成立以後,

關寧鐵騎就面對著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問題

。公元1627年皇太極上位,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也為了給努爾哈赤報仇,他率軍攻打錦州城。而袁崇煥授意滿桂和祖大壽率領關寧鐵騎前去支援,雖然只有區區一萬人,卻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抵達錦州城後的祖大壽先是命人用大炮轟擊滿洲八旗,接著直接開啟城門,一大隊騎兵從中殺出。皇太極頃刻傻眼,他從未想過,

一向以防守為主的明軍此時居然敢直接迎戰

關寧鐵騎或手持三眼火銃,或手持刀槍兵刃,殺得八旗軍一個措手不及。不堪重負的皇太極只好撤回盛京,此次

寧錦之戰令關寧鐵騎名聲大噪

這也令明軍在遼東的被動防禦策略,

逐步的向主動進攻過渡

。然而皇太極並不死心,在寧錦之戰後的兩年,他借到蒙古直接率軍入中原。袁崇煥聽聞大為驚恐,因為京師周邊沒有多少兵馬,如此一來皇帝岌岌可危。所以,袁崇煥趕緊率領關寧鐵騎入關回援。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雖然敵我兵力差距懸殊,但關寧鐵騎從未令明廷失望。在廣渠門之戰,大敗清軍,《滿文老檔》:

"汗惻然淚下,聚集之大小國民,俱墮淚"

,這裡的“汗”就是皇太極本人,關寧鐵騎硬生生的將這個威武的漢子給打哭了。

崇禎皇帝長於猜忌在此戰以後,接著將袁崇煥逮捕起來,並以叛國罪凌遲處死。此後的關寧鐵騎由祖大壽接手,雖然沒了袁崇煥但是關寧鐵騎榮光依舊。不論是趕赴山東平定叛亂,還是在關外與清軍作戰,都有著不俗的表現,甚至還有傳言稱

"關寧鐵騎,獨卻六旗"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二、命途多舛,無奈降清

雖然戰鬥力沒有下降,不過關寧鐵騎的指揮中樞開始逐步的分散下來。以祖大壽為代表的將領們,把鎮守邊疆逐步的轉變成了“擁兵自重”,雖然這不是崇禎皇帝想看到的結果,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朱由檢也不敢過多的得罪。

不過崇禎皇帝始終不願意放權,

他的一些錯誤命令直接導致了松錦之戰的大敗

,而洪承疇眼見大明無望,索性直接降清。孤軍奮戰的祖大壽孤立無援,被圍困了整整一年。

錦州城中再度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祖大壽就算再忠誠,也敵不過飢餓,於是再度降清被授予正黃旗總兵。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此時的山海關之外,明軍只剩下了寧遠一座城池,統率關寧鐵騎的將領,也成了祖大壽的外甥,即

前半生反明後半生反清的吳三桂

。不過此人在前期對明朝倒也算忠誠,死死的守著那座孤城,儘管祖大壽多次寫信勸降,

吳三桂也絕不投敵

不過明軍兵敗如山倒,還沒等到清軍破山海關,崇禎皇帝就在北京煤山自縊而亡。本來吳三桂打算投靠李自成,繼續與清軍為敵。奈何大順軍紀律鬆散,不停的欺辱吳三桂在北京的家人,還

玷汙了陳圓圓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率領為數不多的關寧鐵騎投降了清朝。這個本是大明花費巨資打造的精銳騎兵部隊,但最終卻成了吳三桂的私軍,徹底的拋棄了明朝。

不過降清的吳三桂屢次遭受猜忌,

後來的康熙皇帝還決議削藩

。如此一來徹底的激怒了吳三桂,他決定帶著自己的關寧鐵騎重振漢人雄風。吳三桂反叛的訊息一出,清廷朝野震動。

不論是康熙皇帝還是他的八旗子弟,都不願與關寧騎兵正面交鋒。眼看吳三桂的軍隊就要打過長江,清朝就要退回關外,還是漢人李光地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與三藩決戰。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就在永興之戰的緊要關頭,吳三桂卻突然暴斃。

三藩軍隊和關寧鐵騎,群龍無首很快被消滅

關寧鐵騎成立的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南征北戰。從遼東到北京,再到山東再回遼東;再從秦蜀到滇緬,再殺回北方,

書寫了一曲不朽的傳奇之歌

。它們打敗過精銳的八旗護軍,也有無數的蒙古親王死在其鐵蹄之下,甚至就連多爾袞都險些喪命於關寧鐵騎之手。

作為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生來就是為了抵抗清軍,雖然有過短暫的歸附,但最後卻還是徹底拋棄了明朝,康熙皇帝還下令,

嚴禁八旗部隊與關寧鐵騎野戰

。它雖然背叛了明朝,倒也算是不辱使命。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三、大廈崩塌,迴天無力

不論是熹宗還是崇禎,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付出那麼多創立的關寧鐵騎,

竟然會有一天投降清軍

。不過關寧鐵騎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早早的讓關寧軍調進關內,攻打李自成等叛軍,想必崇禎皇帝也不會淪落到如此下場。那麼,關寧軍的背叛以及明朝的覆滅究竟是誰之過?

首先,第一責任人肯定是崇禎皇帝。

現在網路上流傳著對崇禎的評價是“君王死社稷”,認為他是大無畏之人。當然,自縊的做法是值得讚揚的,不過他那是因為實在沒有臉面繼續活下去了。

而且,即使去了南方也不會得到擁戴,明廷的人心已經離散了。崇禎皇帝在位時,雖然有勵精圖治之心,但水平實在是一般。

該管的不該管的,他都要插一手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而且此人並不知何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當年處死袁崇煥,就是因為關寧鐵騎的實力太強,崇禎害怕他們不受控制。可袁崇煥這一死,關寧鐵騎中的大小將領都有了自己的私心。他們內部本就不團結,再沒了袁崇煥的節制,如此一來做出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這暴露了崇禎皇帝的不足之處,

大臣立了功,他不賞反而還罰

。就像孫傳庭當年打的李自成剩下十幾個人躲到深山裡幾十年不敢出來,崇禎以為這就大功告成了。

就將孫傳庭給囚禁了起來,等李自成再度興兵之時,崇禎又讓孫傳庭死戰,也不派兵增援也不發糧餉。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最終,孫傳庭戰死沙場。而崇禎皇帝還以為孫傳庭叛國投敵或者藏了起來,連個爵位也沒給他。這才有人說

"傳庭死,而明亡矣"

。孫傳庭一死,各路人馬都開始寒心了,也再沒有人能夠抵擋起義農民軍了。

其次,拋棄明朝實屬無奈之舉

。如果按照邏輯來講,李自成和大順軍才是覆滅明朝的罪魁禍首。投降清朝,來抵抗李自成反而是“為主報仇”。

而且吳三桂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一面李自成要來討伐,另一面多爾袞還在虎視眈眈。

兩權相害取其輕

,所以他選擇了清朝,而關寧鐵騎也被迫的選擇了清朝。

關寧鐵騎:明朝花費數百萬打造的精銳部隊,最後卻徹底拋棄了明朝

吳三桂和關寧鐵騎倒是可以幫南明對抗清軍,不過南明小朝廷的那些人的確有些

"爛泥扶不上牆"

之嫌,即使他帶著關寧鐵騎去了,也不過是給清軍“送人頭”罷了。

南明都淪落到江山不保的地步了,還在自顧自的爭權奪利,屬實沒有多少希望。吳三桂作為首腦都降清了,關寧鐵騎總不能自己解散。

歸根結底還是明朝的統治者不行,

崇禎最多算個守成君王

。在和平時期可能是個好皇帝,但在非常時期他的表現的確是差強人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