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淺談“士”的發展歷程

2021-12-15由 讀史自省 發表于 歷史

士農工商四個階級貫穿於我國曆史發展的歷程。而士這個階級位於古代四大階級的首位也體現了士這個階級的重要性。隨著歷史發展的程序,我們熟知計程車,

最終演變成為泛指文人群體的名詞

,如士大夫,士子等等。其實武士在上古時期地位是最高的,在氏族部落社會中,

武士是部落首領和其同族的人才能叫的

,包括後來的漢朝時期,武士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文士群體越來越多,而武士漸漸沒落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士與武士

被統治者看重的程度發生了改變,

也就是士與政治的交融所產生的結果。

文士的演變過程

文士最開始是從士這一階級分化而來的。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形成了相應的等級秩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在宗法制度下,經過層層分封,士也就成為了小貴族的貴族等級。

淺談“士”的發展歷程

春秋時期,士大多為

卿大夫的家臣

,有的以俸祿為生,有的有食田。戰國以後,逐漸成為

統治階級中

知識分子的通稱,是

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並且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

戰亂頻繁,禮樂制度崩壞,所以士這一階級已經不再是貴族特有的了,有才者都能成為士,

如《墨子·尚賢上》說:

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

和《管子·小匡》載:

樸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

而且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領域也與士的由下而上有重大關係。

秦漢時期,士的內涵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士,

稱為士大夫時

,可以指軍隊中的將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權和州郡縣供職的官吏的泛稱;稱為士人時,則一般特指具有較高封建文化素養、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

到了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蓬勃發展。於是文人開始依附儒教,而文士階級也就踏上發展的快車。

淺談“士”的發展歷程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世家也大多都是世代書香門第,並且掌握朝綱,文士群體繼續擴大。

到隋唐及以後,科舉制度的出現,科舉考生也都以文士自稱,自此文士貫穿中國封建社會。

其實文士群體的崛起,離不開歷代統治者的大力扶持,畢竟在亂世文人能出謀劃策,在盛世文人能治國安邦,所以這也是文士群體崛起的根本原因。

武士群體的日漸沒落

其實在漢代及漢代以前,武士群體非常輝煌,因為漢代去古未遠,所以有一種慷慨之風,輕財仗義的美德,他們大多重名而輕利,喜歡奇節高行。而且尤其具有慷慨殉國之風,如司馬相如的《諭巴蜀檄》中所載:

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

淺談“士”的發展歷程

而且當時遊俠特別盛行,遊俠也相當於武士。《史記·遊俠列傳》中所記載何為俠者: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也體現了古時俠者的氣概,司馬遷也把他們的為國為民的行為大加讚賞,並且寫進史書,使他們流芳千古。

其實武士群體沒落的根本原因在於門閥世家被科舉制度打破,和作戰形式的改變。

個人武藝高強並不等同於軍事水平高。在春秋時期武士作為貴族階級,身先士卒,以一種作秀的方式參戰。而且在這一時期由於文化上的繁榮,在軍事思想上也有了很多新的理念。到了戰國時期,各國之間你死我活,作戰形式得到先進的發展,於是武士階級的個人勇武就算不得什麼了。到隋唐時期科舉制度開創,門閥世家沒有生存的土壤,從而武士階層消亡。

淺談“士”的發展歷程

文士武士的改頭換面

任何一個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最終會變成想要的樣子,如文士武士的改變。文士最早只是最低等級的貴族分化而來的,到最後卻被泛指為文人的代名詞。武士最早也是貴族階級士所演變而來的,到最後卻有遊俠一說,真的是哭笑不得。但是雖然武士階級消亡了,但是武士精神卻烙印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心頭,也算是昇華了。

我是觀史聞趣,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大家共同交流學習。感謝大家的評論、轉發、收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