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為何能形成統一局面?

2021-09-15由 江書文史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任何一個王朝的建立和滅亡,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垂不朽的,但卻可以名垂青史,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也是如此。明代的滅亡既存在天意,也有人為因素,清代的建立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很多人把清朝統一天下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吳三桂。

他們認為,如果吳三桂不開啟山海關,那麼明朝就不會滅亡,但清朝能夠統一天下,吳三桂只是個偶然因素,歷史發展的滾滾潮流誰都抵擋不住,既然命運選擇了清朝擔任著天下共興亡的擔子,那麼就要好好接下這份榮耀,並將之繼承和發揚光大,這也是人民的選擇。

一、 明末的不良局勢

明朝的滅亡並非一蹴而就,萬曆年間的小冰河時代已經悄無聲息的到來,這也給了明朝足夠的準備時間。然而,朝廷卻是已經相當癱瘓難以回到最初的狀態,官僚機構也越來越臃腫、階級固化逐步完成、土地兼併狀況也越來越嚴重,階級矛盾越來越激烈,皇室龐大的消費開支更是拖累大明財庫,皇權受到嚴重威脅。

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為何能形成統一局面?

此時,明朝就像一位垂死的老人。雖然活著,但離死亡已經不遠,如果僅僅是因為小冰河時代的到來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那就太片面了,多年累積的疾病的病根正在逐漸惡化,小冰河時期只點燃了明代的內部矛盾而已。

明朝財政崩潰前,皇帝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它,於是開始了苛政嚴稅,財政問題才得到暫時的緩解,但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的爆發,正是由於財政向農民的轉移,百姓生活本來就十分困苦,政府的這一行為導致了農民階級對明朝的徹底失望。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就是最好的證明,明朝滅亡後,天下失去了主人,於是明朝殘餘勢力、農民起義勢力和後金三大陣營開始爭奪天下。這三股勢力目前要做的就是爭奪得到農民階級、官僚階級和士紳階級的支援和認可,這樣一來成為統治階級就會容易得多,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南明沒辦法,如果有辦法的話,明朝最終也就不會滅亡了。

李自成已經得到了農民的認可,他現在只需要得到官僚、士紳的認可就可以成為統治階級,而滿清則需要取得農民、士紳和官僚階級的認可才可以成為統治階級。

從這個難度來看,李自成取得最終的勝利更有希望一點,而滿清困難了一點,至於南明,基本上沒有希望。歷史已經放棄了明朝,除非南明有一場深刻的革命,但相比之下,為了爭取正統甚至不惜開戰,內鬥已經嚴重消耗了南明各部的勢力及官僚、士紳階級的認可,南明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為何能形成統一局面?

李自成率先進北京城,因為當時的官僚階級都還比較認可他的,都忙著爭先恐後得去迎接他,那最終的結果為什麼是清朝取得最終的勝利呢?

二、 清朝與李自成兩大勢力的較量

官僚階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級,統治階級需要依靠文武百官才能坐穩江山和管理天下,官員掌控著行政、軍事、財政等重要權利,明朝滅亡後,明朝官僚階層並未受到嚴重的打擊。相反,熱情的開啟城門迎接李自成。

但是,李自成卻沒有重賞這些官員,只是承諾量才取用,只錄用四品以下的官員,對三級以上的官員全部棄用,這就引起了高官的強烈不滿,但這只是李自成的第一步,他在第二步中將屠刀對準了這些高官。李自成下令對這些高官私藏貪汙的髒銀,在嚴刑拷打下,很多官員也就漸漸對李自成失望。

李自成的武將大多都是農民出身,但朝廷裡的武將大多出自將門世家,這兩個層次根本無法比較,李自成當然選擇繼續使用與他打天下的將軍,這就引發了朝廷武將的不滿和農民將軍的居功自傲,文武將領開始不喜歡李自成的統治,他們渴望有一個新的統治階級的出現。

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為何能形成統一局面?

多爾根的第一步是重用明朝的官員,滿清進京以後,明朝所有的老大臣只要聽話就可以使用,這與李自成正好相反,所以明朝的老臣們在李自成鎮壓之後,迎來了一絲曙光。很自然,他們爭相支援清朝,在清朝的優待下,數以百計的文武官員投奔了這個陣營,這些人在清朝統一天下的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滿清自然而然的便取得了紳士階級的承認。

宗族需要得到皇權的承認,藉此尋求更大的利益,而官僚也需要宗族做中間人,才能更好地管制百姓,科舉制度之後,增加了一批讀書人群體,形成士紳階層。統治階級下達命令給官僚階級,官僚階級再傳話給士紳階級,最後紳士階級把皇帝的命令送到農民階級,這中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於是討好士紳階級是很有必要的。

但李自成並不討好士紳,李自成放任大順軍到處搶劫,到處敲詐士紳,引起士紳階級的強烈不滿,最後,士紳們聯合起來消滅了大順軍。與李自成不同的是,多爾根對士紳很是偏愛,首先,多爾根承認這些學者的聲譽,維護他們的身份,以便他們能夠透過特權攫取財富。

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為何能形成統一局面?

二是開科舉,目的是吸引士人的心。清朝贏得了官僚階級的承認,然後是士紳階級的支援,最後是農民階級。無論哪個王朝興衰更替,最苦的總是農民,李自成的家業都是在農民的認可下建立起來的,而取得農民階級的信任完全是農民們熬不下去了,所以最終選擇了李自成來帶領農民尋找出路。

然而,李自成卻糊塗過頭,在清朝的攻勢下逐漸敗退,雙方在農民階級上也展開的爭奪,但李自成不如多爾根。

李自成只奉承大順政權的農民,讓農民軍隊到處掠奪。雖然贏得了大順農民階級的認可,卻失去了天下民心。然而,農民的眼光是存在侷限性的,李自成戰敗後,農民紛紛地轉向其他陣營,李自成卻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多爾根則與眾不同,清朝建都後,多爾根下令下放糧食救濟京城裡面的所有乞丐,然後,禁止軍隊打劫人民,打擊搶劫犯罪等行為,努力保持京城的安定,緩和了矛盾。

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為何能形成統一局面?

在古代,百姓們基本上都是文盲,沒有關於華夷之爭的概念,李自成在北京的時候,到處都被燒傷搶掠。多爾根在北京的時候卻是一派祥和,所以百姓們當這個天下共主,老百姓本身就具有盲目服從的性質,再加上士紳們的不斷宣傳,最終老百姓階層承認了滿清王朝。

三、總結

在研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片面的過於誇大一個人的功績,明朝因崇禎而滅亡,清朝因吳三桂而入關,多爾袞英明攝政使清朝穩定下來,我們不能否認這些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但它們並非包羅永珍。明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沒有崇禎,也會滅亡。

即使吳三桂不開啟山海關,清朝遲早會進攻。多爾根的英明攝政確實是清朝迅速統一的原因之一,但只要政策沒有問題,那麼清朝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過分強調人為因素而不重視政策和制度是錯誤的。多爾根的政策得到了官僚、紳士和農民的認可,清朝的統一是不可避免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