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字如其人的文化邏輯

2021-11-20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歷史

教育部決定成立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是好事,說明國家重視書法,鼓勵人們寫好中國字。中國字是象形文字,有美感,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積累了寫好字的方法,確定了什麼是好字、什麼是壞字的標準,同時,又把寫字上升到精神的高度,形成了理論,產生了審美價值。因為中國字是象形文字,有書寫標準,因此,從廟堂到江湖,人們推崇把字寫好的人,於是中國有了字如其人的文化邏輯。

從科舉考試,到官員選拔,書法尤為重要。試想,一手恭謹、典雅的小楷寫成的一篇策論,自然會被考官重視。文章重要,如果缺少書法這個載體,再好的文章也會大打折扣。我在山東青州看過明朝狀元趙秉忠的殿試答卷,文章有深度,書法煥然一新。趙秉忠之所以能夠狀元及第,書法功莫大焉。縱觀中國的歷史名人,基本上都有一手好字,甚至有的人還能進入書法家的序列。現當代依然如此,我的文學青年時代,是在稿紙上寫作,寫了草稿,修改後還要謄寫一次,才能寄給報刊。我的處女作刊發,也是得益於清新的字跡。編輯回信說,字跡清楚的稿件,容易閱讀,也容易做出判斷。後來我也當了編輯,對字跡清楚的稿件自然有好感。

計算機文字處理系統廣泛使用後,中國人的寫字能力下降了。一方面,寫作的人或者寫其它文字材料的人,不再依靠紙和筆了,他們在鍵盤上任意馳騁,得心應手;一方面,他們提筆忘字,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寫不好,遑論寫出有審美價值的字了。有審美價值的字由專業書法家來寫,當文字書寫退出全社會的應用領域,書法沒有死去,它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儘管活著,總是覺得缺少什麼,似乎與書法傳統有了區別,似乎今天的毛筆書寫和古人的毛筆書寫不是一回事了。確實如此,傳統書法文墨兼優,書寫具有功能性,比如寫文章、寫信,或者寫其它文字材料,文字和書寫本身血肉相連。今天的書法不是這樣的形態了,毛筆書寫是為展廳而來,人們對書法的書寫內容視而不見了。正如同李剛田在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蘭亭論壇上所言:“當代書法的創作特點是與書法走入‘展覽時代’相關聯的。當代書法創作中,作者的表現意識、技法與形式的表現性都非常明顯,這與古人所謂的‘無意於佳乃佳’大不相同。”

“無意於佳乃佳”是傳統書法的境界。這個境界已經不屬於今天。

在當代中國書法處於發展的十字路口,在當代文化學者和書法理論界對書法的發展憂心忡忡的時候,教育部決定成立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我認為,這是把書法教育納入國家戰略的高度,是從一個新的開端觀照當代書法教育,及時,也重要。

我是書法教育的門外漢,僅僅是一個關心中國書法發展的普通人。根據自己不成熟的觀察和研究,我希望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首先重視學生的書法素質培養,其中包括書法史常識,寫字的技巧,興趣的養成,以及感悟中國書法美的能力。而不是一門心思想著“有用”,追求所謂的效率,急於加入競爭,去所謂全國書法展覽上謀取功名。如果僅僅把書寫技能當成考評或者加分的手段,忽略書法對人格建構的影響,對人的精神品性的提升,就會走進另外一個怪圈,甚至成為負數。正如作家王安憶所說:“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線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 寫字的興趣,是發現書法美的開始。讓中國的大學、中小學生們保持寫字的習慣,養成欣賞書法藝術的趣味,應該是書法教育更為完善的體現。(張瑞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