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冬至的發展歷史以及當中蘊涵的陰陽之道

2021-11-08由 周易書院梁紫薇 發表于 歷史

冬至的發展歷史以及當中蘊涵的陰陽之道

冬至是太陽抵達南迴歸線的一天,這天的晝最短、夜最長。從夏代開始,古人即將冬至視為節氣的起點。

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則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古人特別重視冬至。

冬至最初並非節日,只作為正月。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以土圭法測得洛邑(今洛陽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陽成為日後十三朝古都。後來他又用此法測量太陽的影子,發現冬至這天測出來的太陽影子是一年當中最長的,所以認為這天陽氣最弱,陰氣最強。而夏至日的太陽影子則是一年當中最短的,故得出瞭如今的冬至日和夏至日,並將日影最長的一天即冬至作為新一年的開始。

周公在《周禮》中規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的祭祀儀式。民間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

冬至的發展歷史以及當中蘊涵的陰陽之道

自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正式將正月和冬至分開,冬至由此成為冬節,當時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冬至當日,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好友相互拜訪、贈禮。

冬至的發展歷史以及當中蘊涵的陰陽之道

魏晉六朝時期,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期對冬至過節最為重視,皇帝當日要在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祭祖、拜望父母尊長。清朝冬至也是非常隆重的節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誕辰又稱為“三大節”賀朝。

冬至的發展歷史以及當中蘊涵的陰陽之道

所謂物極必反,陰極成陽,所以過了這天陽氣便會逐漸增長。

陽為善,善增長即為元。孔子在其《易傳·繫辭》解釋乾卦為【元亨利貞】,這四個字為乾卦的卦辭。裡面寫道:元者,善之長也。

陽為善、始、生、開,陰為惡、終、死、閉。古人從冬至陽氣最弱而後逐漸增強的變化中,得出其中的自然奧秘,理解萬物變化的道理。故若不瞭解冬至,就難以瞭解《易經》的陰陽之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