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盤一盤成都的東南西北中(下)

2021-10-22由 大米蟹蟹 發表于 歷史

連續日更計劃的第0014天,同時也是早上5:00起床寫文的第0007天。

昨天說完了南邊和東邊,今天繼續。

還是再溫習一下這張圖。

盤一盤成都的東南西北中(下)

可以看到,實際上,這個北改東進西控南拓中優和一般意義上的城南城北是有區別的。

傳統的五城區和高新區,還有一部分的二圈層,都在中優的範圍內。

那就先快速說完了西邊和北邊,重點說中優。

西控,並不是針對三環內外的城西,實際上,三環內外的城西開發已經非常充分了。

基本上就沒有新盤可以開出來。

西邊,之所以有西貴之稱。

是因為西三環內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相當的過剩。

對!不是充足,是過剩。

從天府大道西側開始,一路向西,華西,省醫院,省中醫院,省婦幼,成都婦女兒童醫院,一字排開。

學校就不用說了,西邊的學區,就像以前的西城區在北京的地位一樣。

再加上浣花溪,武侯祠,杜甫草堂這種人文效應。

城西是有文化底蘊的。

那西控是要控什麼呢?

看上面的圖也可以看出來,西控的面積佔到了整個規劃面積的一半左右。

把都江堰,大邑,邛崍這種妥妥的遠郊都納入其中。

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區。

這大片的綠地面積,就是成都的農業大後方,新鮮的蔬果都產自這些地方。

很明顯,西邊是作為成都的養老大後方來規劃的。

既然是養老大後方,耕地是要保證的,住宅的開發強度也不宜過大。

當然,到了遠郊區,開發了也沒人去買,基本都是以旅遊地產為主了。

整個西控,就是要控生態,控產業。

盤一盤成都的東南西北中(下)

整個成都就是靠都江堰的水系來滋養的

讓這部分作為成都的後花園,打造一些文旅,康養還有新農業的專案。

同時,作為整個四川旅行的起點站,西邊的保留曲目有都江堰,青城山,西嶺雪山這些,都是低強度的旅行目的地。

然後318國道,317國道又是高強度旅行的出發點。

就這個定位來說的話,西邊的樓市,就很清晰了。

反正只留一套房的話,城西的三環內還是很不錯的。

目前反正也開不出什麼新盤了,不多說了。

說北改。

北邊其實是最奇怪的存在。

在十幾年前,城北雖然是北亂,但當時的火車北站是成都最重要的樞紐,基本上就沒有南站和東站什麼事。

外地人來成都,就是從北站開始的。

但是發展來發展去,就搞出一個”

天府大道南到澳洲,北到昇仙湖

“的說法。

這話其實說的真不冤,14年那會,我經常要去北邊辦事。

每次坐地鐵到了昇仙湖,出去就是一片田。

要走200米,才能走到一個能叫馬路的路邊上。

周圍一看,基本看不到高層建築。

很難想象,是在北二環附近。

在東站和南站修好了之後,說了很久的北站改造,終於在19年開始了。

包括北站旁邊的荷花池市場,也早就搬遷到新都的商貿城去了。

但就是這樣。

整個城北的城市介面還是非常的糟糕。

整個路網也有點混亂,反正開起車在北站周邊行動感受很差。

正因為到了14年城北二環還是這個鬼樣子,拆遷難度太大。

當時北邊早早的就選了新都大豐,也就是北三環外來集中開發打造。

口號是,北大豐,南大源。

結局很明顯,站位很重要。

現在的北改,主要集中在新都老城區再往北。

這個其實和大部分人購房也沒什麼關係,主要是產業的調整。

青白江的陸路和鐵路的物流,還有彭州的農產品。

至於城北有沒有值得留房的區位呢?

當然,繞城內的城北,都是劃為中優區域的。

鑑於商賈的購買力,大豐的發展雖然比不上大源,但還是蒸蒸日上的。

看地鐵的規劃就看得出來。

同時,城北作為傳統的價格窪地,還有一個熊貓基地附近的保利198片區,是目前整個北邊的價格天坑。

反正好不好的,個人看需求做判斷了。

其實,說來說去,只留一套房的話,瞄準中優的區域就完了。

甚至作為南拓的天府新區,都要好好權衡下。

畢竟中國只有一個成都,成都只有一個天府廣場。

10.1的升旗是在哪裡,能搬到宇宙中心天府新區去嗎?自己想想看。

中優的區域,其實就覆蓋了傳統意義的東南西北中。

為啥中優的範圍要鋪的這麼廣?

因為成都的人,已經太多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大成都範圍把遠郊區去掉,登記的常住人口都已經1540萬了。

這還只是登記的人口數量。

對比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每年人口淨流入60萬。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人口流入資料。

成都作為一個超大城市,目前是不準備把人拒之門外的,相反還要大力吸引人才落戶。

這種背景下,三環之內加上高新區的人口密度是有點大的超出負載了。

把人往三環外引導也是無奈之舉。

加上老城區拆遷難度大,只能把整個大餅攤薄。

這一點,體驗過死亡一號線的,都懂。

南站,金融城,軟體園,這些都是體驗點。

怎麼讓成都又吸引人,又宜居?

無非就是把近郊區都算到中心城區裡來,把公共事業的投入加大,最佳化老城區的城市介面,讓整個中優的範圍都有一定的產業和相對好的居住環境。

繞城生態帶,就是人居環境的一個得意之作。

把近郊區納入了以後,就需要多點開花。

盤一盤成都的東南西北中(下)

這個是釋出的2+7的多中心戰略。

傳統的春熙路和現在網紅金融城就不說了。

剩下的在三環內的,也就只有一個八里莊了。

也就是現在的28板塊,二仙橋和八里莊片區。

這些副中心,改天再專門聊一下。

除了多中心戰略的話,就是把老舊小區的外立面改造。

這一點,在二環內轉轉就知道了。

所謂金玉其外就是如此,當然這不是貶義。

整個外立面的翻新確實對於城市介面提升很明顯。

想必免費換的窗戶,對於噪音的隔離也很有好處。

算是造福於民了吧。

很顯然,如果是隻留一套房,認準中優區域就完事了。

對於中優的區域來說,目前的公共事業投入是相對直觀的。

尤其是傳統的五城區和高新區。

連街道都是一修再修,各種小遊園和步行道整起。

反正就像不要錢一樣的提升城市面貌。

當然,賣了地做公共服務,也是理所當然。

只是,現在三環內開出來的新盤,著實也是不便宜了。

碰到合適的,且買且珍惜吧。

留一套自住房在成都的中優區域,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還是挺保險的。

大概就先寫到這裡吧。

原創不易,此文耗時約2小時。

都看到這裡了,對我有興趣,給個關注吧。

我是一個有了娃就開始自買保險的全職奶爸。

一切都是為了給小家做厚安全墊。

為何會被“賣保險的”/“自媒體偽評測”帶節奏?為何買的保險貴的驚人/買到了吃虧買到了上當!?都是吃了資訊太多太亂的虧!

我會盡己所能,輸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供一個輕鬆的解題思路。

另外,如果有保險,育兒,投資理財,家長裡短方面的問題和心得,歡迎私信我入群交流,僅限奶爸,互相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