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鄭成功:是忠於明室,還是割據自雄?

2021-04-15由 禎博睿 發表于 歷史

在東亞的傳統道德語境中,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比鄭成功更加特殊的英雄人物。他的身份定位出人意料:漢民族主義者視他為“反清復明”的豪傑之士;滿清朝廷將他當成維護東亞領土一統的金字招牌;遺老們在各色著作中不吝筆墨地美化他作為東林門生的身份;甚至連日本人都大力褒揚和宣傳鄭成功,突出他所成就的一番事業。

那麼真實的鄭成功,

一、南下清軍的最高軍事長官博洛在誘騙鄭芝龍進入營地後,立刻將其及隨從強行軟禁並裹挾到北京。鄭成功與其叔鄭鴻逵當機立斷,率領尚未接受到降清命令的殘部撤退到金、廈一代,勉強維持局面。群龍無首的鄭氏家族,面臨徹底崩潰的危險。然而,令滿清始料未及的是,鄭氏家族並沒有因為鄭芝龍被擒而走向覆滅,不久,鄭成功便重新組織起來與清軍繼續對抗,併成為清軍東南地區最大的威脅。

二、鄭成功相比其父,毫無疑問擁有更加深厚的民族主義情結。自6歲從日本返回福建後,鄭成功一直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鄭芝龍出於對家族未來身份轉型的考慮,一心想要培養鄭成功走上所謂“科舉正途”,自幼便聘請飽學之士教導鄭成功經史子集,而鄭成功也在青年時代考上了秀才,並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前往南京國子監求學,師從名儒大家錢謙益。鄭成功的正式姓名“鄭森”,及其表字“大木”就是由錢謙益所起。

因而在鄭成功的個人認知中,忠孝觀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對於“華夷之辯”的認同感極為強烈。此後,在鄭芝龍擁立隆武帝后,鄭成功又備受隆武帝喜愛,隆武帝甚至說出了“恨朕無女妻卿”這樣的話,並賜姓鄭成功為“朱”,這也就是鄭成功“國姓爺”之稱的來歷。

三、從表面上看,鄭成功與滿清既有國仇,又有家恨,鄭成功的母親翁氏(田川氏)甚至死於清軍之手,“韓代奉貝勒世子命,統滿、漢騎步突至安平,大兵至,翁氏毅然拔劍割肚而死”;而黃宗羲更是在其著作《賜姓始末》中記載鄭成功“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殮”,採用日本的殯葬方式為母親行喪禮。在這種情況下,兩者間是絕無可能有任何緩衝餘地的,鄭成功也必定會與滿清不死不休,奮戰到最後一刻。

然而事實卻是滿清朝廷曾經一度想要招撫鄭成功,早在順治九年(1652年)時,清廷就有過對鄭成功的勸降計劃:

對於國姓爺這類人,忠與不忠其實並無多大差別,猶如三國時之曹操、袁紹、劉備,劉表之輩

這種人本為臣子,在忠君為主流價值觀的環境下,只要頭腦清晰,在塵埃未定時自然不會冒險稱帝弄得眾矢之的(袁術。。。。。)

鄭成功:是忠於明室,還是割據自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