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2021-09-22由 谷凰上 發表于 歷史

人類歷史上,只有一個歷史時期,在一國範圍內,領袖與人民親密無間,感情深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那就是偉人、總理、總司令領導的新中國。

一個人,與一群人的價值取向一致,一起確定價值目標,制定價值標準,並依照著創造、分配、交換、評判價值,就能相互認同,實現彼此“歸屬需求”的滿足;都有“面子”,實現彼此“自尊需求”的滿足——繼而上升至“同情”與“共情”——發生同甘共苦、同喜共悲、同仇敵愾的感情。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價值首先指人的價值,和人的衣、食、住、行類物質需求物件的價值,再包括所有文化出品形式的精神需求物件的價值——需求物件相應轉化為價值物件,繼而升格為情感物件、審美物件……

等級制國家,先講“出身”,再定“人設”。

天子是“神”的兒子,有一小撮世襲貴族拱衛,臣民都以個人出身價值取向為主導,尊天子為君主;由君主、貴族選群臣,安庶民,建設一套“出身”主導,“人設”為體,“物質財富”與“個人貢獻”價值取向為兩足支撐的圓規似“價值體系”——之上再確立情感體系、審美體系等。

這套價值體系的本質是“不平等”,體現為高低貴賤等級分明。高貴的人以指令享“尊榮”、得“歸附”,低賤的人以服從長“面子”,求“認同”——貴人心理需求的滿足於是偏“共情”(以自我的感情強加於群體)、“審美 ”(以自我的美感強加於群體)一線提升,賤人的心理需求滿足則偏“同情”(體察上情感順之之)、“返真”(體察上美真從之)一線發展。

貴人任性提升,賤人小心伺候。賤人的“歸屬”與“自尊”需求滿足很被動,難實現辯證互動提升,往往自然下沉。

雙方的地位不平等,即使發生“感情”,貴人的表現為庇護、寵愛,並以之為美德、高行;賤人則感恩戴德,看似真心、崇拜,更多屬於“封閉”式“依賴”。

如此,雙方若以親人、朋友相處,都感到彆扭。所以,最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社會因此形成若干階級,細分更多階層,更合成無數人際“圈子”——人與人被一個個“圈子”分隔,又求同存異地各個伸出觸角找聯結。

若人們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言論“蠱惑”,或普遍相信“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猛得認為自己不應該因為出身低而一輩子抬不起頭——這套“價值體系”就崩了。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財富制國家,先講“物質財富”,再定“人設”。

富人把財富包裝得很清白,特慈善,像“神”一樣護佑蒼生、無所不能;讚美白手起家,訴苦創業九死一生;宣揚只要拼搏、奮鬥,人人都成富人——如此平等。

國家依照富人主導的價值目標、價值標準與評判實施。民眾都以物質財富的價值取向為主導:誰有錢,歸附誰;誰錢多,尊敬誰;誰最有錢,封為“神”。

富人以財富享“尊榮”、得“歸附”,窮人以賺錢長“面子”,求“認同”。雙方心理需求滿足的發展,與貴人、賤人沒有本質區別——外表都穿西服、打領帶,骨子裡都是“不平等”。

社會依然分階級,細分豪門、富豪、豪富、鉅富、富人、中產、中低收入、低產、救濟、邊緣等階層,更合成無數利益“圈子”——人與人依然被一個個“圈子”分隔,又求同存異地各個伸出觸角找聯結。

富人一代更比一代富,個人出身的價值取向伴之復興。個人人設價值取向仍是規體,它與個人貢獻價值取向成為兩足,支撐相應以物質財富價值取向為主導的不平等“價值體系”。

貴人可能把庇護、寵愛賤人當成美德、高行,賤人因此感恩戴德。富人只求越來越富,窮人只想賺錢。以物質財富價值取向為主導,窮人的工資、獎金、福利必須節節高,越活越掙“面子”,他們才依賴富人。一旦錢包縮水,“面子”受損,立馬翻臉。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偉人、總理、總司令領導的新中國,以“個人貢獻”價值取向為主導,在此基礎上定“人設”。

人心隔肚皮。貴賤不同的出身,高低不等的身份,多寡不一的財富,更如三面銅牆鐵壁,再把人心阻隔。

個人貢獻則如橋樑,越過牆,聯通人心;或如靈犀,繞過牆,令不同的人心神領會,感情共鳴。

為什麼這樣?因為個人貢獻儘管有無數種表現形式,歸根結底都必須透過“勞動”達成。

勞動主要有改造客觀環境與事物、改造人兩種形式。改造人的更高目的,也是為了改造客觀環境與事物。

不同勞動,改造物件不同。其本質,都是人與物質的融合,即“天人合一”——所謂腦力勞動者,即使簡單寫寫劃劃,也得先與紙筆打交道;其寫劃的內容,或支援,或指導,或指示別人去改造環境、事物——學生十八年苦讀,終將以勞動創造價值;倘若一肚子墨水用不上,啥都改造不了,或改造不好,就白學了。

勞動過程中,酸甜苦辣,成敗得失,窘難煎熬,甚至重大犧牲,統統嚐遍。扎進去了,自己什麼水平,別人什麼道行,自己貢獻幾分,別人貢獻幾何,不心知肚明,也洞透三分——因此,不同的人心能打通,相互理解,由衷認同並尊重,勞動是基礎,扎進去是關鍵。其它,都只是附著。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職務、身份、名望、社會地位等人設,都根據個人貢獻,在歷史中形成;再共同協商制定、實施各級價值標準與評判,很快形成了一整套嶄新的“價值體系”。

個人貢獻,為誰貢獻?那時,人人為國家,國家為人民;高層的領導人,貢獻最大,穿的衣服、鞋、襪,打著補丁。

舉國的價值取向、目標、標準、評判等高度一致;人人活得被認同,有“面子”——即使偉人在企業會見工人,在地頭遇到農民,在軍隊接見士兵,也會虛心向他們請教實踐經驗,與他們促膝交談——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分工不同。

官兵平等,軍民一致。所有人相互“歸屬”與“自尊”需求滿足的層級上,自然形成越來越深厚的“同情”與“共情”——至高的尊崇、至深的感情,湧向偉人、總理、總司令。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不過,新中國的“價值體系”,建立在平均分配、物質財富極脆弱的基礎上。民眾衣食住行等基礎需求的滿足,極匱乏。個人貢獻價值取向為主導、個人人設價值取向為規體的同時,個人出身、物質財富價值取向直接砍掉。新價值體系立意很高,卻沒兩腿支架,只能在個人心中畫圓,推高國家財富及地位。

六、七十年代,紅二代、貧三代推崇紅色血統,個人出身價值取向盛極一時。改革開放至今,物質財富價值取向成為社會主流。個人出身價值取向不再追溯祖宗十八代,但官二代、富二代一度吃香——倘若把這一價值取向只還原到個人的成長經歷、資歷,作為“價值體系”圓規的一腿支架,長短正合適。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個人出身價值取向推崇人的過去,個人人設價值取向著眼人的當下,物質財富價值取向聚焦於“物”。

只有個人貢獻價值取向,把個人及其對客觀環境與事物的改造綜合考量,符合“天人合一”的至理。也只有它,才能打破人心的隔閡,令舉國上下親近如一家,團結如一人;吸引異國他鄉、不同膚色的白求恩大夫為中國革命鞠躬盡瘁——還能主導建立、健全人人平等的“價值體系”。

不過,新價值體系曾經建立,很快夭折。若要健全,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一是公有制基礎。人人都是物質財富的主人,站在上面貢獻價值。

二是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達到小康水平。人人無需為生計跪求賞賜,乞討“面子”。

三是資訊足夠發達,人與人溝通順暢;所有創富公開透明,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

四是威望與貢獻匹配的國民守護神,像偉人、總理、總司令那樣。

以上四大客觀條件具備,形成人人認同的績效考核、按勞分配製度,並確保實施,相應價值評判跟進。

主觀方面,網民具有取向一致、明辨是非的價值判斷能力,且被正確引導。

只有一個國家,一類企業,引領世界

中國是唯一具有新價值體系基因及物質基礎的國家。新價值體系的偉力,無需再證明。平均主義、大鍋飯雖然令它先天不足、營養不良,被迫退卻,但至今固守央企、國企的陣地,支柱著山河猶在、國泰民安。倘若個人資歷、物質財富兩足聳立,承認個人貢獻有別、物質享受差異的它終將勢不可當,引領世界。

民營企業一向實質等同於私企,直到出現華為這一新物種。它的核心,即是以個人貢獻價值取向為主導,人人平等的新價值體系。其血統,繼承自偉人領導秋收起義的三灣改編——當下,它與中國,正引領世界的資訊與通訊產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