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2021-09-05由 孤獨的腿 發表于 歷史

梅州黃陂葉屋採風後感

2021。3。6

——向海子

應包公(花名,原名葉萬華,客家人,客家文化傳播代表人物)邀請,我們一行人自駕前往梅州黃陂葉屋參觀採風,進一步瞭解客家文化,參觀葉屋現狀,品嚐當地客家美食,感受葉屋風土人情。

在參觀葉屋期間正逢下雨,正增添了些許的愜意,一切顯得祥和,雨水不斷的彙集,魚塘中的魚兒活躍了起來,幾隻紅嘴鴨(不知道什麼品種)臥在一起淋雨,突然一隻從水中竄出來,看到我們又匆匆逃離。街道行人很少,人們在屋簷下躲雨聊天,時不時我們打招呼詢問,幾個圍屋的主人帶著我們參觀並向我們介紹圍屋的現狀和歷史。幾位漂亮的小女孩躲在屋內,透過窗戶害羞的向我們打招呼,我們準備離開時,小女孩們出來遠遠的嬉笑著。在街道上走著你會發現房前屋後種滿了各種蔬菜,洋蔥、萵筍、包菜、菠菜、油菜等等,有人在澆水,有人在除草,有人在整理蔬菜,好一派田園風光,我能想象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桃花源記描述般的畫面,讓人心情大震,讓人流連忘返,忍不住拿起手機多拍幾張,可又怕照片無法展現全貌,一次又一次的變換著。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對於不瞭解黃陂葉屋的人可能覺得葉屋是客家一種建築形式,其實不然,葉屋是一個區域,梅州市黃陂葉屋東起巍峨的鐵山嶂,西至像巨龍一直伸向南海奔向太平洋的黃陂河,北自葉壁山下,南止樟坑田。以永興圍為核心區域的客家圍屋中間是大門,兩側是小門。大門進去是天井。上廳。下廳南廳。北廳。走廊。上橫屋。下橫屋。上廳的盡頭擺放著祖宗牌位,上廳的後面是花頭上,最後是後圍屋或後橫屋。

客家圍屋的後面種植竹子樹木,天井彙集各方來水,這符合風水學的八方來財的理念。天井的水流入門口的半月形的水塘,水塘有蓄水抗旱的作用。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所有的圍屋前都有一個半月形水塘,水塘的大小一般和圍屋的大小成正比,因為水塘和整個圍屋正好形成一個圓。水塘的存在不管是風水學的應用還是防洪防火等的作用,都說明了水塘存在的重要價值。整個葉屋區域存在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水塘,有的在養魚,有的因為淤泥過多已經乾涸,有的因為修路被切割成幾個,有個變成了菜地,人們現在正在逐步的重視水塘的利用,開始清理水塘中的淤泥,說到淤泥,那可是很肥沃的養料,可以用在菜地做肥料,也可以用來養魚,說來奇怪,看似黑不溜秋的淤泥,竟然沒有刺鼻的味道。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不是所有的圍屋都儲存的完好,有的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翻修,還能看出原先的古樸味道,有的全部是新建的,雖然保留了客家圍屋的特點,但是缺少了原有的韻味,還有的儲存不善已經內部坍塌,但大門儲存完好,比較可惜的是有的已經徹底拆除,建成了現代化的建築,不管如何,儲存下來的實屬不易,有一點可以看到當地葉姓客家人對葉屋的重視,那就是圍屋的修繕,還有道路的修建都是本地人捐款所建,真的實屬不易。每個圍屋都有人看守,說明了人們對老圍屋的深深眷戀。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這是黃陂的主路,黃陂處在黃陂河上游的一塊狹長的平原上,東西兩邊是山,黃陂河穿山而過,東邊是朱嶺寨,據說以前朱姓人佔領了這個山頭,也有人說這個山頭以前有個寨子。站在朱嶺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黃陂,無奈山頂樹木和雜草太高,遮擋了視線,更是無法看到圍屋,好在山頂已經規劃建一座亭子,到時候站在亭子上肯定會一飽整個葉屋的眼福,順便說下從山下到朱嶺寨的水泥路也是當地人自己捐款修建的。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朱嶺寨半山腰處有一座小廟,廟的路口有一間吃齋飯的房間,開放時間是不定期的,一般在重要的節日才開放,房間前邊還有兩口土灶,應該就是做飯的地方。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我們爬完朱嶺寨後,下到山下,快中午了,在一家名叫鄉客天下的地方吃了一頓正宗客家菜,釀豆腐、黃粄糕、客家雞等。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客家菜只要瞭解客家文化的人多多少少了解些,所以我對這些客家菜不做詳述,我要重點介紹的是這壺客家老酒,怎麼說呢,老酒通體是黑色,喝起來淡澀,甘甜,入口柔和,沒有後勁,味道有點像我之前朋友送我的杭州女兒紅,非常好喝,我問了下很難買到,說句實在話,幾百公里過來能喝到正宗的客家老酒也值了,沒有白來一趟。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說了客家美食,客家風土人情,我們回到客家圍屋上來,因為客家圍屋更能體現客家文化,體現客家人的包容精神。

葉屋依山而建,連成一片,大小圍屋錯落分佈,圍屋講究天圓地方,門口是半月形水塘,圍屋整體前低後高,後邊是半圓形高地,方便排水和彙集水,加上天井彙集的水一起排到水塘裡。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後高”的高度並沒有一定規定,有的很高,有的只高出些許,可能也有地勢的原因。後排房間一般較小,但是顯得壯觀,試想一下,一個大家族生活仔一起是何等景象。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圍屋內部結構基本一致,大門進入是天井,屬於前廳,天井前邊是祠堂,天井左右是南廳和北廳,祠堂後邊是後廳,南北廳和前後廳一般有走廊連線,部分圍屋四周各有一座角樓用來防禦。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我發現幾個圍屋記憶體放了好多這樣的紅桌子紅椅子,這和中原地區一樣應該是用來紅白事吃飯的,畢竟客家人是從中原不斷遷移過來的,保留了比較完好的古中原文化習俗。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圍屋的大門貼的對聯很多是四個字或八個字的,簡潔但又顯得有文化。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圍屋周邊會有水井,有的很清,有的渾濁,水井不深,到井口很大,大概有一米多些。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因為圍屋和道路都是本地人自己捐款所建,所以你很容易見到捐款名錄。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這幾棟黃牆體的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彷彿穿越到上個世紀,雖破敗,但親切。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雨下的梅州黃陂葉屋別有一番韻味,人與自然的融合恰到好處

在圍屋最南邊有一合群樓,佔地面積大,房間眾多,是附近修水庫移民過來的,可以想象當時人多的景象,太過壯觀。

參觀完整個圍屋,花了四個多小時,中間還下了大雨,大雨增添了氣氛,走起來悠閒自得。

參觀完所有圍屋後感受頗多,雖葉屋圍屋格局基本一致,但每個圍屋展現的時間是不同的,一個圍屋就是一個天地,那種滄桑感也罷,走進圍屋,有一股深處的記憶在不斷湧現,引導你細細品味它的精髓,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它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客家文化的精髓需要我們傳承,需要我們加以行動,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保留這些客家建築,更要透過這些建築來理解客家文化,讓客家文化不斷流。

一天的參觀總是短暫的,到收穫是頗豐的,感受是良多的,我相信如今的客家人遍天下,客家文化更會發揮更大的輝煌。

最後,再次感謝包公的邀請,還有各位喜歡客家文化朋友的同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