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2021-07-03由 國家全景地理 發表于 歷史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濟南是著名的泉城,有大小泉眼和泉池近700處。供圖/圖蟲創意

中國有很多因水而興的城市,有的位於河流交匯處,有的位於江河入海口,有的位於海灣內……在北方,有一座因泉水而興的城市,它就是山東省會濟南。

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老舍的文章,名字就叫《趵突泉》,具體內容忘了,但記住了趵突泉是“天下第一泉”,也知道了濟南有很多很多泉。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圖源/網路

濟南到底有多少泉?這麼多泉水是從哪裡來的?眾泉給濟南帶來了什麼?

濟南,城在泉邊建

一直以為濟南是一座因黃河水運而興的城市,後來瞭解到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現在的河道是19世紀下半葉才定型,而濟南建城史已有兩千多年。而且黃河流到山東水量已經十分微弱,加上河道淤塞,航運價值已經微乎其微。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如今的黃河從濟南北部流過。供圖/圖蟲創意

如今作為山東省會,人口超過900萬的濟南,最早是怎麼興起來的呢?

在安陽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當時商紂王討伐東夷,來回都在一個叫“濼”的地方停留駐紮。據考證,“濼”指古濼水,正位於濟南,而趵突泉正是古濼水的源頭。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泉水供應,古濼水奔湧不息,人們在此耕作繁衍,軍隊也可以在此補充給養。

經過商周兩代的經營,“濼”地愈發興盛。據《春秋》記載,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兩大巨頭在“濼”見面,商量齊魯結盟的大事。可見,當時“濼”已成為一座重要的“國際城市”。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泛舟大明湖上,還記得當年的夏雨荷嗎?供圖/圖蟲創意

那“濟南”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濟南,顧名思義,在濟水之南。濟水發源於今河南濟源境內的王屋山,向東流淌,經濟南東入渤海,在古代與長江、黃河、淮河並列為四瀆之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記載“濟水又東北,濼水入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歷城縣即如今的濟南,城西南奔湧而出的泉水即趵突泉,涓涓流淌形成的即濼水,在濟南城東北的“濼口”與濟水匯合。

但好景不長,北宋熙寧年間以來,黃河多次改道,奪濟水入海,濟水消失後,黃河卻又改道南行。而濼水也被引導東行,成為流淌至今的小清河。但濟南並沒有因此而走向衰敗,反而愈發欣欣向榮,原因就是濟南立城的基礎不在乎沿河,而在於眾泉聚集。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建在泉池旁邊的古建築。供圖/圖蟲創意

一個趵突泉便流淌出一條濼水。在此之外,濟南還有成百上千的泉眼。據統計,進入21世紀後,濟南市仍有近700處泉,其中老城區就有136處,遍佈城區各處。

今天,人們習慣將濟南老城區的泉劃分為四大泉群,包括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趵突泉泉群位於老城區西南,包括28處泉水,除了最有名的趵突泉,還有柳絮泉和漱玉泉等,它們因為李清照曾在附近生活而聞名於世。黑虎泉泉群位於老城區東南,是四大泉群中流量最大的一個。黑虎泉也是濟南僅次於趵突泉的第二大泉。五龍潭泉群位於老城區北部,是濟南龐大泉水體系中最深的一個,終年湧流不息,泉水碧綠。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漱玉泉,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在此生活。供圖/圖蟲創意

位於老城區中部的珍珠泉泉群,整體呈長方形,面積達1240平方米。這一帶有濟南儲存最完好的泉水聚落景觀,泉水形態多樣,不僅分佈著小王府池、南北芙蓉泉、劉氏泉、騰蛟泉等點狀泉井、泉池,曲水河、起鳳河等線形水系自南向北穿越整個城區,其間還散佈著王府池子、百花洲、珍池、泮池等面狀水域。路面由青石板鋪就,泉水在臨街人家的住宅前緩緩流淌,頗有一絲江南水鄉的韻味。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老城區百花洲,民房沿水而居。供圖/圖蟲創意

老城區眾泉的泉水最終都流向北門外的大明湖,因此北門被建為水門。從整體上看,濟南老城區東西南北四門互不對稱,也沒有處於中心的十字路口,正是因為是依泉水而建,而非依“九經九緯”的傳統建築法則。

濟南核心城區如矗立在泉群之中,至今仍有大量活泉,因此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泉城”。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從空中俯瞰王府池子,泉水在建築之間顯得深邃無比。供圖/圖蟲創意

濟南的泉水從哪裡來?

中國這麼大,為什麼偏偏是位於華北的濟南成了最有名的“泉城”?濟南的泉水又是從何而來?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形成了眾多的天然泉水。供圖/圖蟲創意

很多人以為濟南的泉水來自於毗鄰的黃河,但正如前文所說,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19世紀才改道到濟南附近,而趵突泉等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已在奔湧了。濟南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不到800毫米,與降水充沛的江南水鄉也無法相比。這樣的濟南怎麼成了一座遍佈水泉,頗具水鄉特色的泉城呢?

北宋曾任濟南地方官的著名文學家曾鞏,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聽說有人在城南的黑水灣丟了一袋黑米糠,後來竟然在趵突泉找到了。他受此啟發猜想城南的黑水灣是否就是趵突泉的水源地?經過實地考察之後,他確認了這個結論。黑水灣就是如今濟南南部的錦陽川水庫。而現代科學研究和曾鞏的結論不謀而合:濟南的地下水源正來自於南部山區。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濟南南部山區為泰山餘脈,是濟南地下水的主要來源。供圖/圖蟲創意

濟南南部地處泰山餘脈,群山環抱,自南向北地勢逐漸降低,到市區時已變為平原,最高落差達500多米,非常利於地下水和地表水向市區匯聚。南部山區以“前震旦系變質岩”為基底,上面分佈可溶性灰巖,經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而發育為岩溶地貌,形成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網道。雨水滲入地下後,順著單斜岩層北流,在老城區遇到不透水的火成岩阻擋,湧出地面,形成了濟南眾多的泉水。

提到岩溶地貌,你或許會馬上想到我國南方廣佈的喀斯特。確實,在我國南方雲貴川高原和廣西等地,這種岩溶泉水十分普遍。但你或許想不到,在我國北方,這種岩溶泉水也曾廣泛分佈——只要有合適的地質構造和地下水文條件,雨水容易滲入地層,在地下亦易於流動,遇到合適的地形條件就會湧出成泉。而在大的泉眼或者泉群周邊,地形合適就會形成鄉村或城市聚落。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位於廣西的德泉是德天瀑布的源頭。供圖/圖蟲創意

在我國北方,除了濟南,山東淄博博山區、山東臨沂泗水縣、河北邢臺市、河南省新鄉輝縣市、山西陽泉市等,都是比較典型的依泉水而興的城市,而圍泉而居的鄉村更是數不勝數。仔細觀察,北方的泉水聚落大都分佈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的太行山脈和山東省境內的以泰山、魯山為主的魯中山區周邊。正是因為這一帶滿足了泉水生產的條件。

在眾多泉水形成的聚落當中,濟南是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泉水聚落儲存最完好的城市。這是上天對濟南的恩賜,也是濟南人千百年來對泉水的熱愛而形成。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濟南老城區仍保留著完好的泉水聚落形態。供圖/圖蟲創意

生活在泉城,是一種什麼感覺?

濟南依泉而建,因泉而興,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已經與泉水融為一體,生死相依。或許正因為此,在別處的泉水都相繼枯竭或者城市形態大為改變時,濟南的泉水始終噴湧,濟南人的生活始終與泉水形影不離。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曲水亭街,人們在泉水邊喝茶讀報,好不愜意。供圖/圖蟲創意

對外地遊客來說,濟南的泉只是旅遊打卡的勝地,趵突泉、大明湖等吸引著無數人慕名而來。但濟南的泉不僅僅分佈在各大名勝區內,更多分佈在濟南的街頭巷尾以及居民區內,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在夏天傍晚時分,漫步濟南老城,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泉邊乘涼、品茶、遊玩。夏天泉水依舊冰涼,濟南人喜歡用泉水直接冰西瓜。從山區流淌而來的泉水富含礦物質,可以直接飲用,也可泡茶煮飯。護城河南岸的黑虎泉,至今仍是當地人的一大取水點,從早到晚來泉邊打水的市民絡繹不絕,構成了老城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僅如此,如今濟南的大街小巷和商場內,都出現了可以直接飲用的飲水處。濟南人對自家泉水質量的自信和自豪可見一斑。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泉水從狹窄的衚衕中流過。供圖/圖蟲創意

濟南與泉水相關的街巷、宅院、園林、寺廟遍佈城區各處。比如,寺廟有匯泉寺、湧泉庵等;街道有芙蓉街、趵突泉街、玉環泉街、曲水亭街、王府池子街、平泉衚衕等;公園有趵突泉公園、大明湖公園等,如今濟南的標誌性廣場也被取名為“泉城廣場”。在曲水亭街,人們的生活用水基本上使用的仍是自家院子裡的泉水,延續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古老傳說。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泉水流動的河道兩旁,人們仍然保留著古樸的生活。供圖/圖蟲創意

不過,泉水也曾給濟南人帶來了困擾。1976年3月30日,因地下水位過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首次出現停噴,之後最長的停噴記錄長達926天。為了讓噴湧千年的趵突泉不停歇,濟南採取了嚴控地下水開採、涵養水源等多種措施。2003年9月6日,此前停噴548天的趵突泉再次復湧,至今已持續噴湧近18年。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泉水汩汩流出,泛起一層層漣漪。供圖/圖蟲創意

由於擔心修建地鐵會影響地下泉脈,濟南的第一條地鐵始終未動工。經過專家的反覆論證和精密規劃,在避開泉水敏感區域後,濟南的第一條地鐵在2019年姍姍來遲。濟南終於實現了地鐵和泉水和諧相處的局面。

如今的濟南,經濟越來越發達,城市越來越多彩,然而,那一口口泉眼,仍是這座城市不變的靈魂。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濟南標誌性的廣場被命名為“泉城廣場”。供圖/圖蟲創意

- END -

版權宣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與後臺聯絡。文字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絡。

北方最“水”的省會,兩個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