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2021-06-30由 懶遊的故事 發表于 歷史

接著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今天要說的是河南鈞瓷故鄉神垕古鎮的故事。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滿天”, 這是明清時期,民間對於盛產陶瓷的河南神垕古鎮的形象描述。神垕古鎮中有數不清的煙囪直插雲霄。神垕陶瓷興於唐,盛於宋,所謂“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說的就是源於神垕的鈞瓷。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神垕人愛聽戲,周邊的各個曲種,無論曲劇,還是豫劇,都來者不拒。做瓷燒窯是個體力活兒,過去的窯工們在辛苦勞作之後,都愛去戲臺周圍坐一下,聽著熟悉的唱腔,放鬆自己的疲憊。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一把泥”戲班起源於宋朝,按照神垕當地的傳統規矩,在制瓷行業的各個工種都要拿出一點時間,專門為劇團製作瓷器,取“一人一把泥,養活戲班”的意思,而得名“一把泥”戲班。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神垕“一把泥”戲班逐漸沒落,古老的唱腔在古鎮上就此消失。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一把泥”戲班起源於宋朝,按照神垕當地的傳統規矩,在制瓷行業的各個工種都要拿出一點時間,專門為劇團製作瓷器,取“一人一把泥,養活戲班”的意思,而得名“一把泥”戲班。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神垕“一把泥”戲班逐漸沒落,古老的唱腔在古鎮上就此消失。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十多年前,在陶瓷廠工作的小娟提出,要重組戲班,恢復“一把泥”劇團。“一把泥”劇團重新唱了起來,劇團成員都是各個陶瓷廠的工人,他們白天做工,晚上排練。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只是演出過去的一些老戲,沒過多久,小娟就發現來看戲的人越來越少,如何在現代環境下立足,讓“一把泥”再次成為神垕人的精神寄託,是小娟那時想得最多的問題。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神垕鎮“一把泥”劇團團長介紹“咱想著叫年輕人也喜歡上這戲,這戲慢慢等於是不會斷,我才想起來排這《金火聖母》嘛,這是神垕人的歷史,也是神垕人的精神,我想叫這精神也能傳下去。”創新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拍一出新戲,對從來沒有創作經驗的賀小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整整五年時間,劇團團長每天早上五點到陶瓷廠上班,一邊幹活,一邊想戲詞,下班後再和劇團成員一起排練,最終,他們根據神垕當地“窯變”傳說,改編的創新戲《金火聖母》完成了。

河南神垕古鎮,源於宋朝的“一把泥”戲班,它是如何得名的?

新戲中唱到:“還不知道能燒成啥樣啊?這鈞瓷全靠窯變,偏偏這窯變咱也沒法……”2015年夏天,在神垕窯神廟裡,已經消失多年的“對臺戲”再度上演,並排的兩座戲臺上,一邊是傳統劇目《三孃教子》,另一邊就是歷經五年終於亮相的創新戲《金火聖母》,老唱腔玩出了新花樣,首演就大獲全勝,一年多的時間裡,《金火聖母》演出了40多場,“一把泥”劇團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神垕人在傳承與創新中,創造出新的色彩與生活。而這份創新精神也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古鎮人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