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2021-06-12由 行者老張 發表于 歷史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名句,流傳近千年,出自他的《書憤》,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看這兩句詩也是成功的旅遊廣告語。詩中出現了兩個地方,瓜洲渡和大散關,它們在哪裡?瓜洲渡在江蘇揚州,是京杭大運河進入長江的一個渡口;大散關在我的家鄉,陝西寶雞的秦嶺中,是陝西和四川的一個重要關隘。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這兩個地方都是交通要塞,一個水路,一個陸路,相距一千多公里,關於大散關我已經寫過一篇文章,今天主要說說瓜洲渡。瓜洲渡是一個渡口,也是一個“小鎮”,這個鎮雖然不大,但是歷史悠久,作用很大,在古代以水路為主的交通環境下,由北方到南方過長江都要從這裡渡江。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自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以後,瓜洲渡就成為大江南北的交通要衝,被稱為“江北重鎮,千年古鎮”,始於晉代,唐代最繁盛。可能有的朋友會有疑問,晉代還沒京杭大運河呢,怎麼瓜洲渡又始於晉代?隋煬帝之前雖然沒有京杭大運河,但是部分地區已經有了人工運河,隋煬帝做的事情是把之前的運河和自然江河湖泊連通起來,形成一條暢通無阻的水路,就成了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古人寫瓜洲渡的詩詞很多很多,有陸游那樣的文人墨客,也有康熙乾隆那樣的“大咖”。康乾這爺孫兩人最喜歡旅遊,六下江南,官方說法是“南巡”,就像我們今天說的“公費旅遊”一樣,他們六次南巡都曾經過瓜洲渡,並在此設有行宮,還都留下過御筆,乾隆皇帝題詩的御碑現在儲存完好,不過他們的行宮沒能保留下來。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瓜洲渡在長江北岸,從這裡過江就到了另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鎮江,鎮江那邊的渡口叫“京口”,鎮江的名勝古蹟和揚州不相上下,金山寺、北固亭等等,京口和瓜洲南北呼應,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的就是這裡。早在三國時期鎮江就是重鎮。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瓜洲渡這個小鎮在歷史上曾建有堅固的城池,陸游所處的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瓜洲開始築城,直到清末被毀。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歷史上從瓜洲渡渡江的名人太多了,唐代高僧鑑真從這裡東渡日本,傳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也發生在瓜洲渡,還被陸游寫進詩裡。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流傳很廣的一首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名月何時照我還。”“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這首古人的打油詩也描繪了這處千年古渡。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從隋唐至明清,因為自然因素瓜洲渡曾多次“移位”,畢竟古人治理水患的能力有限,長江發洪水的時候可能渡口就會被淹,長江枯水期時也可能發揮不了作用,或者長時間泥沙淤積導致無法正常通航,在這種情況下古人會根據實際情況“轉移”渡口,以保證京杭大運河的暢通,因為這是古代運輸糧食、食鹽、茶葉、絲織品、瓷器等等重要物資的黃金通道,明清時期稱為“漕運”。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明清兩代都在瓜洲設有官署,明代有同知署、工部分司署、管河通判署,清代設定瓜洲巡檢司署、操江都御史行臺、都督府、提督府等,這些職能部門負責管理漕運,一是保證渡口安全,使貨物運輸暢通,二是收稅。當時的瓜洲也是經濟繁榮,規模空前,到清末逐漸衰落,瓜洲城的城牆也坍塌了。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明清時曾經有瓜洲十景:石橋踏月、天池夜雨、江樓閱武、漕艦乘風、東城柳岸、桃塢早鶯、蘆汀新雁、雪水釣艇、金山塔燈、銀嶺晴嵐。京杭大運河南段大部分直到今天還是正常通航的,不過古瓜洲渡已經被新的渡口取代,經過保護治理,瓜洲渡現在是旅遊景點,這段古運河也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千年渡口瓜洲渡,文人墨客喜歡把它寫進詩詞,康熙乾隆六次遊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