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2022-11-22由 連州第一吃喝玩樂看樓團 發表于 美食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之前,小編寫過一篇“來看看那些一直在連州流傳的傳說之一,不知道別好意思說連州!” 的文章。很多粉絲都表示很喜歡這樣的民間傳說,可以領略連州古老的風情。

今天,小編再接再厲,為大家繼續帶來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傳說,讓大家更加感受到連州古老淳樸的風情。

1。小長鼓木獅舞的傳說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瑤族人喜歡跳小長鼓舞和木獅舞。

相傳瑤族始祖“五色龍犬”力助平王平息了高王的叛亂入侵,立下功勞被封為盤王,並娶三公主為妻。盤王大喜,準備七七四十九天還原變回其英雄俊男兒貌。但四十八天時,三公主思夫心切,悄悄偷看,這時龍犬已變人身,剩下頭卻不能再變了。婚後他們生了六男六女,傳說這就是後來的瑤族十二姓人。

一日盤王進山打獵,在追山羊時不幸跌下懸崖身亡。三公主與兒女們萬分悲痛,四下尋找。終於在懸崖下的一棵泡桐樹下發現了盤王的屍體。為解心頭之恨,盤王的兒女們射殺了山羊,剝下羊皮,砍倒泡桐樹製成小長鼓,並把樹頭刻成木獅。他們舞起木獅,打起小長鼓,祭奠死去的父王。以後逢還盤王願,祭祖時都用這種儀式。

過山瑤遷徙頻繁,建好棲身的土屋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小長鼓舞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在長期的不斷創作中,小長鼓舞透過“蓋地蓮花”、“雪花蓋頂”等基本動作把“平整屋地”、“推泥椿牆”、“種柱起屋”、“上剪刀架”、“蓋屋頂”等三十六套動作形象地連貫起來,再現了瑤族同胞生活中從搭屋蓋房到新屋落成、拜謝鄉鄰的全過程。

表演者兩人同在一米見方的八仙桌上對鼓,其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必須配合嚴謹、默契。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木獅舞的獅頭用泡桐木雕刻而成,近似於面具,獅頭後面是寬廣的獅被,獅被內可容納十多人。每頭木獅由八至十二人同舞,木獅有72套動作,表現的是對祖先盤王的崇拜和反映瑤族先祖爬山涉水戰勝各種困難的艱辛歷程。舞獅時由嗩吶和笛子伴奏,舞過木獅後還要由一位老人和少女唱著遷獅調,引導木獅遷移離開,遷木獅歌訣有三個曲牌,間中穿插對白。內容多為表現瑤族對客人的歡迎,對瑤家喜慶,如中舉、添丁等的慶賀。反映瑤族人民對安居樂業生活的無限憧憬,表現瑤族先祖艱難的遷徙歷程。

時間久了,舞小長鼓和舞木獅成為一種娛樂活動。在春節或喜慶之時也要表演。

現在,每年的十月十六,瑤王的子孫為了紀念他,都要舉行活動——盤王節。節日裡,瑤族人民以舞高臺小長鼓和舞木獅表達對本民族祖先的崇拜之情。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2。馬鹿舞的傳說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舞馬鹿是流傳在連州市西岸填東田坪村的民間舞蹈活動。

據說,古時候該村村民因為天旱稻米無收成,就靠進山打獵來過日子。

一天,一夥獵人一早進山,尋找了一個上午,翻越了不知多少山嶺,累得大家疲憊不堪,卻不見一隻野獸出現。正在大家有點失望時,忽然有一個青年人看到遠處有兩隻動物在林中奔跑、跳躍,直往對面山的水泉邊走去,他興奮地把好訊息告訴同夥。他們於是忘記了疲勞與飢餓而迅速地貓腰逼近它們。走進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們從沒有看過這樣的動物,非馬又非鹿,只見頭似馬,身似驢,長著牛腿,而一對角則是鹿角。

它們來到泉水邊,相互擦背、嬉戲,調皮可愛。突然,它們警覺地昂起頭,發現有人跟蹤而至。獵人從沒有看過這樣的動物,不敢用獵槍傷害它們,就丟擲繩套捕捉,都被它們機靈地躲閃開了。在激揚、高亢的呼喊與追逐中,它們渾身透亮,神采飛揚。獵人竟被它們的靈活與淘氣迷住了,認為這不是一般的動物而是神怪,隨即採摘靈芝和鮮花,化敵為友,分別獻給它們並與之共同歡舞。將近黃昏,它們昂頭長呼一聲,就騰空而起踩著彩雲昇天了。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獵人才知這是神物,就稱之為“馬鹿”,回家後,看到村子裡雨過天晴,莊稼長得茂盛,這年糧食大豐收。村人都說,這都是“馬鹿”仙賜給的豐收,這種半仙動物,能給人們帶來福壽和吉祥。後來,村人就根據發現“馬鹿”並與它們同舞的經歷編成舞來跳,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和祈禱。

“舞馬鹿”的表演分“跟蹤”、“梯捕鹿”、“口馴鹿”三個情節展開。現在看到的舞蹈動作是經連州市文化館創作人員根據民間舞馬鹿的基本動作進行加工創新,由馬鹿的“熱烈奔跑、嬉戲休憩、與仙共舞”三個情景展開,透過音樂和動作完美逼真地演繹了馬鹿在從林中奔跑、跳躍,在泉邊、草叢嬉戲和休憩的多種神態。

連州風情之傳說篇,帶你感受小長鼓木獅舞和馬鹿舞的美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