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2022-07-16由 好手信 發表于 美食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花樓街,老漢口的情懷

在漢口,有一種情懷叫“花樓街”。

池莉在書中曾這樣描述:

“武漢人誰都知道漢口有條花樓街。從前它曾粉香脂濃,鶯歌燕舞,是漢口繁華的標誌。如今朱欄已舊,紅顏已老,那瓦房之間深深的小巷裡到處生長著青苔。”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在如今看來,花樓街僅僅只是連線江漢路與六渡橋的一條街,一棟棟曾經住滿老武漢的舊樓,拆得所剩無幾。

“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

的繁華程度,在現在似乎沒有那麼出彩,但在幾十年前,卻足以讓人發出

“富貴迷人眼”

的感嘆。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明朝末年武漢關一帶,有很多做小買賣的營生者集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條熱鬧的街道。這條街上的樓房多半是雕樑畫棟的木構樓房,

上有雕花圖案的欄杆,於是人們就叫這條街作“花樓街”。

與“花街柳巷”毫不沾邊,是茶肆、酒樓、雜貨鋪、金號銀樓林立的商業中心。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曾經的花樓街熱鬧非凡,前花樓融入了黃陂街,後花樓延長擴充套件成後來的花樓街,

穿過一條條小巷出來就是大馬路。彎彎繞繞的小巷裡住著無數家普通百姓,讓深巷之中散發著濃濃的市井煙火氣。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隨著城市化發展,花樓街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拆遷,如今只剩下一個名字和一條衚衕。曾經那種

“低頭走小巷,抬頭見繁華”

的場景再難尋,記憶中的花樓街逐漸“消失了”。

值得慶幸的是,花樓街、武漢關、江漢路等附近一些開了幾十年的老字號還在,或許他們換了門面換了位置,但這些武漢老味道依然能喚起我們的記憶。

始於1932年的順香居

地址:江漢路91號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順香居是一家始於1932年的老字號酒樓,位於花樓街與交通路交匯處,最開始以“重油燒麥”起家。在漢口老一代心裡,有這麼幾家燒麥記憶深刻:六渡橋的福慶居、車站路的犯記,以及花樓街的順香居。

在當年,重油燒煤以順香居的最為出色。在那個葷腥少見、肚腸寡淡的歲月間,重油而不膩的順香居燒麥是無數漢口人嘴饞時的念想。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1989年開始,順香居以酒樓模式經營,以武漢人的口味為主,將湖北菜與多種菜系融合改良,在凸顯武漢碼頭特色的同時,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2011年武漢市商務局授予了順香居“武漢老字號”的殊榮。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但不久之後,順香居變因為各種原因閉店了幾年,直到8年之後重新裝修迴歸。老店新開的順香居,是古樸莊重的中式裝修,乾淨舒適的環境讓老一輩感覺又愜意又熟悉。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王牌

重油燒麥

每桌必點,依然有著濃厚的武漢特色肉丁、糯米、香菇以及大量的黑胡椒,香辣爽口、油而不膩恰到好;

醋香鱸魚

鮮美異常,不是常見地重油重辣武漢菜風格,但淋上秘製雪花牛肉醬,魚肉又嫩又入味;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還有地道湖北風味的

藕湯

,粉粉糯糯的藕帶有一絲絲自然的甜味,吃完油膩食物再來這一口清爽藕湯,簡直不要太爽。

還有其他創新的融合菜,如回味糯米雞、茄子宮保蝦球等,都深受武漢老杆一直好評,最適合帶長輩過來搞家庭聚餐。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俘獲人心的劉胖子家常菜

地址:黃陂街95號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家常菜家常菜,都是家的味道。開在黃陂街上的劉胖子,做了一手地道的湖北菜,價格實惠分量足,總給人一種家的感覺。開店二三十年,無論拆遷也好,修路也好,生意總是好得不行。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劉胖子家憑藉多年來的努力成為了楚菜餐飲名企,開了十幾家連鎖,自家的

汽水肉蒸蛋

也上了“楚菜名菜”的榜單;

饊子牛肉

很有武漢老味道,牛肉鮮嫩爽滑,饊子焦脆分量足,甚至直接可以當主食;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火爆三鮮

是爆炒豬肝、腰花和魷魚,配上青紅椒和黑木耳以及秘製醬料,色澤豔麗、醬香馥郁、味道鮮美,也是每桌必點的武漢名菜;

蹄花燜藕

更是湖北傳統名菜,洪湖野生蓮藕天生麗質,具有香、甜、軟、糯的優點,豬蹄燉得柔軟,肥而不膩;

還有鐵鍋鰱魚王、蓑衣茄子、胖魚頭等等,都是武漢人桌上最愛的家常味道。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武漢人的“劫數”汪玉霞

地址:大智路吉慶街1號商鋪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漢口有句歇後語:

汪玉霞的餅子——劫數。

武漢話裡“劫數”的發音和“絕酥”接近,這汪玉霞的酥糖“一絕”,是武漢人的“劫數”。

有著200多年曆史的老店汪玉霞,從漢正街搬到後花樓熊家巷口後,以端午節氣食品芝麻糕、綠豆糕獨佔武漢市場鰲頭,中秋節推出的蘇式月餅,也與冠生園的廣式月餅各佔半壁江山。汪玉霞成為了老漢口的味覺記憶,逢年過節就愛去他們家門口排長隊買糕點。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2016年,汪玉霞搬到了翻修後的吉慶街上,雖然不在花樓街上,但依然刻有花樓街的基因。據說重新開業的第一天,就有一個90多歲的老爹爹杵著柺杖排隊個把小時,彷彿花樓街往日輝煌依稀還在。

如今的汪玉霞,

豆沙綠豆糕

依然是必買招牌,純手工製作,清新醇香;

蛋黃酥

用料很足,層次豐富,口感很好;

龍鬚酥、京果、雜糖

等這些傳統小吃,每次都賣得別快,是老武漢人最喜歡的味道;

龍井茶酥、芝士雪花酥

等創新甜品,是年輕人的最愛。

花樓街“消失了”,但這些武漢老味道還在

曾經,花樓街包羅永珍,見證了大漢口的花樣年華,與武漢人最平凡的生活。

如今,我們在林立的高樓之中,搜尋被快節奏生活淹沒在腦海深處的味道與記憶。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網際網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