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影像平谷:粽香情

2022-06-19由 美麗平谷 發表于 美食

美麗平谷

有態度 有溫度 全區都關注

本期編輯:飲冰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貌似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和吃有關,比如春節吃餃子、中秋吃月餅、重陽吃重陽糕,端午吃粽子。提前一個多月,大街小巷就開始有賣粽子的了,睹物思人,相比過節吃粽子,我更想念那些曾為我包過粽子的親人們。

我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包粽子,很少有去外面買的。記得我家的粽子都是姥姥包,她提前一天做好紅豆餡,並在盆裡泡好江米、大紅棗和粽子葉,第二天起個大早,趁著天兒涼快,在院子裡坐在小馬紮上開始包,只見姥姥左手捏住粽葉的一頭,右手捏住另一頭往裡輕輕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再填入兩三顆紅棗或一個攥好的豆餡兒埋在江米中包裹嚴實,姥姥嘴上叼住馬蓮繩,與右手配合飛快地轉動幾下捆紮好,一個沉甸甸的見楞見角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放在備好的盆中,一個個堆積起來……每頓吃完粽子,粽葉都不扔,要一條一條地認真清洗乾淨,控幹水份,掛起來收好待明年包粽子時再用,重複使用的粽葉難免會變得發黃發硬,其原有的香氣也會越來越淡,但是在七十年代那會兒,不少家庭都是這樣節儉過日子的,以至於如今,我見到被人們隨意丟棄的碧綠色的粽葉都會覺得很可惜。現在姥姥離開我已經整整三十年了,但是我至今都還記得當年裹著小腳、腦後梳著髮髻、穿一件大襟白褂的姥姥,坐著小馬紮,清晨在平房院子裡笑吟吟地包著粽子的模樣。

影像平谷:粽香情

影像平谷:粽香情

影像平谷:粽香情

過去老百姓家包粽子這種技術活兒一般都是家裡的老人長輩幹,我結婚後在婆家每年端午節也都是婆婆包粽子,用她的話說,誰會都不如自己會,啥都會幹過日子才不會受蹩。因為家裡人口不多,婆婆身體又不太好,有幾次過端午我們都說從外面買點粽子吃,省事,可是每年婆婆都執意要親手包一些粽子,順便給兩家親家們送一點,就算是過節了。婆婆包粽子的手藝很好,包得個頭兒均勻、捆紮緊實,煮熟後的粽子角絕對不會漏米。由於煮粽子的過程久,所以為了節省煤氣,大熱天的,婆婆會在樓下生起一爐火,架起一口大鐵鍋,把包好的粽子做進去,倒上清水,沒過粽子,蓋上鍋蓋,慢火煮上個小半天,煮粽子的空兒,婆婆就拿把大蒲扇,坐在樓下的蔽蔭處,一邊看著鍋一邊乘涼。早上出門前婆婆包粽子,等我們中午下了班回到家,清香的熱粽子就已經擺上了桌,趁熱包一個吃,解饞又解餓。因為婆婆血糖高,不能多吃紅棗,所以為了照顧到我們,細心的婆婆會用不同顏色的線頭給粽子做上記號,方便區分紅棗的個數,每次婆婆都會適當多包一些粽子,不僅送給親家,也會給同樓層的鄰居們拿幾個嚐嚐。轉眼間婆婆離開我們已經快二十年了,但是她拿著蒲扇、守著爐火,不顧汗水浸透了衣衫,在高溫的天氣中為我們煮粽子的樣子我還很清楚得記得,而繼婆婆之後,我也從此再也沒有吃到過家人親手包的粽子。

影像平谷:粽香情

有一年端午節,我曾吃到過一位福建朋友自家包的南方肉粽子,南方的肉粽從形狀和口味上都很講究,首先是個頭比我們北方的粽子偏小一點,小巧精緻,呈三角錐形,而且是五六個串在一起的,提在手中,好象是個藝術品,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因為餡料是肉,所以口味上不是北方傳統的甜口兒,而是鹹的,從小吃慣了紅棗、豆餡粽子的我一開始對肉粽從心理上是牴觸的,總感覺怪怪的,但是想著有著如此精緻外形的肉粽口味也應該差不了哪去,就硬著頭皮開啟一個,剝開包裹的箬葉漸漸露出被肉和油浸潤成暗黃色的糯米粽子,咬一小口細品,被湯汁浸透了的糯米,是鹹香的,還夾雜著醬肉的香味,與老北京的傳統美食米粉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是相比之下多了一絲箬葉的清香,因為對米粉肉我是喜歡吃的,所以第一次品嚐肉粽也就接受了它特有的鹹口味道。肉粽出自朋友七十多歲老母親之手,至今雖無緣見其面,但是心中一直感激朋友把我當家人,送給我家鄉的特色粽子,更感謝那位不曾謀面的老人,想必一定是位心慈面善的老阿姨,她傾其愛心製做的節日美食做為紐帶,不僅溫暖著遠離家鄉親人們的鄉情,也串起了親人之間的思念與祝福,這種情誼透過食物也傳遞給了我,因此,那唯一一次吃肉粽的經歷也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影像平谷:粽香情

影像平谷:粽香情

我至今也不會包粽子,不是笨,是我不想學會,因為我一直想儲存著記憶中老人們包粽子的畫面和記憶,不想去改變和打破它,這也是我想念她們的一種特別的方式。

現在市面上的粽子品牌和種類繁多、各種口味應有盡有,但是我始終也嘗不到姥姥和婆婆包的粽香味道了,雖然無情的光陰歲月已經離我遠去,但是隨著我也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紀,親人之間那份質樸無私、溫暖善良的情懷卻歷久彌新,時常被想起,越來越難忘。

影像平谷:粽香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