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2022-06-17由 董哥在印尼 發表于 美食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深圳美食部落 via Wechat△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在這個粽子飄香的季節裡,印尼華人也會吃粽子、賽龍舟,舉行各種傳統活動。

印尼,作為世界上第三大水稻生產國,加上盛產蕉葉、椰子葉、棕櫚葉,因此,以稻米為主食的印尼人,發明了許多

種類豐富的“粽子”

美食。

有的和中華粽子同宗同源;有的帶有神聖的寓意;有的是家常主食;有的是甜點精品……而餡料的種類也非常之多,有牛肉、雞肉、蝦肉、魚肉、豆沙、香蕉、椰絲等等。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深圳美食部落 via Wechat△

總之,在印尼,“粽子”非常受歡迎,它們不止在端午節才有,平日裡都經常吃到。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看看

印尼有哪些美味又有特色的粽子

吧!下次來美妙印尼旅行時,記得要嚐嚐看哦!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印尼蕉葉粽(Lemper)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深圳美食部落 via Wechat△

印尼蕉葉糯米粽(Lemper),是印尼廣受歡迎的美味小吃,以椰漿糯米飯為主料,填充進調味好的雞絲、魚絲或牛肉絲,再用蕉葉捲成長長的柱形,撒上一層椰絲。在印尼,蕉葉粽有蒸的和烤的兩種主要版本。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深圳美食部落 via Wechat△

蒸熟或者烤熟後的蕉葉粽,有時還會用慢火煎一下口感更好,更入味。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kompas△

印尼蕉葉糯米粽有幾種不同的版本。用雞肉填充的最為普遍,叫做蕉葉雞絲粽(lemper ayam);還有蛋皮雞絲粽(semar mendem),內餡也是雞肉絲和糯米,區別在於它由一層薄薄的煎蛋皮包裹,裡外都能吃。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中華肉粽

(Bacang)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這是一款和中國粽子幾乎一模一樣的粽子,在印尼叫做“八倉(Bakcang,或Bacang)”,“Bacang”這個單詞其實源於閩南語,“ba(bak)”是“肉”的意思,而“cang”是指“倉”,將肉粽子直譯為“肉倉”,是不是很形象?不過在印尼,肉粽的餡料做了一些改良,會以雞肉為主。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中華粽在印尼也有不同的版本,除了肉粽之外,還有各種素粽,蔬菜的叫“柴倉(chaicang)”,“Chai”指蔬菜的意思。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cookpad。com△

還有一種糖粽,是小小的鹼水粽,叫“吉倉(kicang,或Kue Cang/Kwe Cang)”,也有譯作“吉將”。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馬來粽(

Ketupat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開齋節必吃的馬來粽(Ketupat,也有音譯做“克都巴”),是印尼美食中非常重要且有特色的粽子,它以大米為原料,使用椰子的幼葉用獨特的手法包制,之後在水或椰漿裡煮4-5個小時。馬來粽的製作很講究,除了編織手法複雜的包裹外葉,大米也要裝得適量,太多了,煮出來會夾生;米少了則不成塊,切開會散開。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煮好後的馬來粽,椰香撲鼻,切開時不掉粒,口感柔韌,通常會配上其他菜餚一起吃。一般的做法是切成幾個小方塊,然後按照就餐者的要求,淋上各種“澆頭”,如咖哩雞、咖哩牛肉、沙嗲牛肉、沙嗲羊肉等佳餚,或牛/羊肉湯、酸辣魚湯、茄子湯等。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據歷史學家法德利研究,開齋節吃馬來粽的傳統,是印尼飲食習俗多元和諧的象徵。據說,馬來粽很早就在巴厘島一帶出現,被稱為“Tipat”,在爪哇和巽他則往往在重大典禮時出現,被稱為“Kupat”。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傳教徒在爪哇島傳播伊斯蘭教時,非常重視當地傳統習俗,既融合了Kupat的典禮意義,同時又賦予了開齋節吃馬來粽的新義:編織的外葉代表良心,米代表無法滿足的物慾,在開齋節吃用椰子葉包覆的米,代表經過齋戒月的深自反省,在開齋節向親友承認過錯後,洗淨過去一年的罪惡,獲得重生。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龍騰糕

(Lontong)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ibunnews。com△

龍騰糕(Lontong,也譯作隆冬、龍童),是一種在印尼很受歡迎的香蕉葉包裹的米糕,是一種家常主食,可替代粉條或麵條。既可以冷食,也可以配沙拉、沙嗲或咖哩椰汁熬湯一起吃。有一種Q彈的口感。由於蕉葉在蒸煮時,米糕表面會留下葉綠素,所以龍騰糕的外表會呈綠色。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龍騰糕的出現和上文提到的馬來粽有關。兩者都是由綠葉包裹,以大米為主要成分製成的。煮熟切開後,看起來差不多,區別在於外形和包裹的外葉,但龍騰糕使用蕉葉且是圓柱形的,而馬來粽則是用編織後的椰子葉。據說,在伊斯蘭教傳播到爪哇之後,就有了吃龍騰糕和馬來粽的傳統。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ravelindonesia。cn△

龍騰糕通常會切成一口大小的塊,搭配咖哩醬(Gulai)和蔬菜、佛手瓜、豆豉、豆腐、豆漿、煮雞蛋、叄巴醬一起煮制食用。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阿仁粽

(Arem-arem)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salty studio△

阿仁粽(Arem-arem,也有音譯為阿雷姆),看起來就是小號的並且帶餡的龍騰糕,都是蕉葉包裹著圓柱形的米糕,但阿雷姆通常作為零食,而非主食。其實,“阿雷姆”是它的爪哇語叫法,在印尼有的地區,它就被直接叫做龍騰糕,或者小龍騰(lontong isi)。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tasteatlas。com△

阿仁粽的餡料包含蔬菜丁、辣胡蘿蔔、豆類或者豆腐等,有時還會配合著肉沫或牛肉鬆,做法不一而足,並不固定,大米則加入了椰漿,它的蒸煮時間也較長,與龍通糕相比,它的質地更柔韌,口感更軟綿。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香蕉粽

(Nagasari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factofindonesia。com△

美妙的熱帶島國印尼盛產香蕉,因此也有許多以香蕉為原料的美食,香蕉粽(Nagasari)就是其中之一。將米粉、玉米粉、椰漿和糖混合,以慢爐火煮到糊狀,凝固成麵餅後,用芭蕉葉將麵餅裹成枕頭形狀,再加入香蕉後蒸熟。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pisangsusu。com△

拆開蕉葉,能看到晶瑩誘人的粉白米糕,咬開一口,香蕉的香甜瞬間滿溢唇齒,幸福感爆棚,是一款很受歡迎的印尼甜點。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木薯粽

(Katimus)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另一種形狀和香蕉粽很像的是木薯粽(Katimus,又稱Timus,也有音譯作:卡蒂穆斯或蒂穆斯),他們都是長方形的枕形,但是區別挺大,除了內餡是否有香蕉之外,木薯粽是以木薯粉為主,香蕉粽則是米粉為主料。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將木薯粉、椰肉碎和紅糖(棕櫚糖或椰子糖)混合,包裹在香蕉葉中蒸熟,木薯粽的口感也更Q彈,更有嚼勁和韌性。在中爪哇和東爪哇,人們也會用紅薯粉製作類似的食物,通常還會做成球形進行油炸,被稱為“lemet”,也叫“炸薯球”(Bola Ubi)。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印尼三角粽

(kue lupis)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indoshop△

印尼三角粽(kue lupis,又稱kuih lopes,也有音譯作:盧比斯或羅比斯),是一種不僅在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一帶都廣為流行的三角形粽子。糯米包裹在蕉葉裡,蒸煮熟後,撒上椰子碎或淋上棕櫚糖漿,非常美味。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fimela。com△

在印尼的各大市場,都能看到三角粽的身影,它廣受歡迎,尤其在中爪哇和東爪哇,還一度被認為是外國遊客來到爪哇最想吃到的美食之一。在印尼,人們通常把它當做早餐食用,或在晚餐時作為配菜。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布吉青團(Kue Bugis)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rasabunda△

在印尼街頭巷尾,布吉青團(Kue Bugis)隨處可見,這種裹著椰絲餡的糯米糕有著軟萌外形和香糯口感。它用糯米粉、小麥粉、土豆泥混合椰漿,製成麵皮,裡面填入棕櫚糖和椰絲,再用香蕉葉包裹,做成可愛米糕糰子。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圖:@shutterstock△

據說,布吉青團起源於南蘇拉威西(South Sulawesi)的布吉部落(Bugis,又譯作武吉斯),後成為流行整個印尼的可愛小點心。布吉青團不僅有綠色的,也有融合了不同食材的其他顏色,但是口感無一例外幾乎都是軟糯柔韌的。

▼▼▼

旅行

有甜鹹,

途中

得圓滿,

美妙印尼,

情於你。

注:文中所列各項旅行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相關網站、價格等內容,均僅供讀者參考,實際行程請自行比較後慎重選擇,文中內容僅作參考之用,不代表本文作者任何立場,本文作者亦不承擔旅行中相關責任。

願每一個在印尼旅行的人都能收穫喜悅!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祝您身體健康!

擁有美好假期!

#美妙印尼

分享

自然

點贊

文化

在看

人文

“粽”情印尼,“嘗”遇美妙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