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2022-06-15由 吃貨歷史觀 發表于 美食

記得小時候在東北,因為當時的冷鏈物流還沒有,所以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各類海產品,因為北方的嚴寒就像一個天然的大冰箱,可以讓食物在低溫環境下儲存較長的時間。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時過境遷,現如今不論是保鮮技術還是冷鏈物流,都已經十分方便了,可以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只用不到一天的功夫就能吃到新鮮的各類食材,比如雲南的芒果,廣東的荔枝,以及各類海產品等。

即使無法保證食物的新鮮,我們也可以透過冰箱和防腐劑,來增加食物的保質期,當然因為輿論的聲討,似乎防腐劑這三個字眼,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帶上了負面的色彩,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它,人類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食物,都會因變質而被浪費掉。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對於日益嚴峻的糧食問題,無疑會雪上加霜。既然冰箱和防腐劑有這麼大的作用和意義,那沒有這些現代科技的古代,人們又是如何儲存食物的呢?

其實古人遠比我們想象的厲害,而且發明的儲存食物的方式,即使現如今依舊被沿用,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從食物腐敗的原理出發

食物之所以會腐敗,簡單來講就是滋生了大量細菌,進而導致食物無法食用,這倒不是說細菌全部都是壞的,準確來講是自然界不受控制的細菌滋生會導致食物腐敗而無法食用,因為像釀酒和麵包發酵都是利用了細菌分解食物有利的一面。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古人雖然無法用肉眼發現細菌的存在,卻不妨礙他們找到遏制食物腐敗的方法,或許是誤打誤撞,古時候很多儲存食物的方法,本質上便是破壞細菌的生存環境,進而起到長時間儲存食物的目的,比如最常見的乾製和醃製。

乾製的目的是透過人為的方式,將食物中大部分水分除去,常見的方式有風乾、曬乾和烘乾,風乾是在陰涼的環境下利用自然風將水分除去,曬乾則是藉助陽光將食物迅速曬乾,而烘乾則是藉助工具,透過人為加熱的方式除去水分。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這三種方式各有利弊,採用哪種方式要根據不同食材的特性以及不同的食用目的,比如風乾速度最慢,烘乾最快,曬乾居於兩者之間,曬乾常見一些蔬菜或海產品,而一些肉製品和水果(如葡萄乾)則多用風乾的方式,至於烘乾,因為在古代的成本較高,所以只限於製茶等高附加值的產業當中。

醃製同樣也可細分為兩種:鹽醃和糖漬,二者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高滲透壓破壞細菌的滋生環境,進而起到防腐的目的,只不過前者用的是食鹽,後者則是利用糖。鹽醃最常見的便是一些海產品,同時也有很多傳統肉製品,而糖漬則被廣泛用在很多水果上,進而誕生了很多美味的蜜餞果子。

不期而遇的美味

或許在最初的時候,不論是乾製,還是醃製,古人的目的只不過是單純想要增加食物的儲存期限,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逐漸發現,當儲存下來的食物再次被烹飪食用時,會變得更加美味。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比如干制後的鮑魚等海產品,味道不但沒有變淡揮發掉,反而嚐起來更加醇厚美味,後來的福建名菜佛跳牆,正是利用乾製食物的這一特性,將各類乾製食材“匯聚一堂”,成就了馳名中外的名菜。

再比如集合了醃製和乾製兩種方式製作出的金華火腿,因為食鹽加快了表面的風乾過程,使火腿內部與外界形成一個隔離層,內部存留的水分可以讓火腿在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分解產生獨特的風味物質,誕生了後來的絕世美味。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除了以上兩種古時候常見的儲存食物的方式,古人也學會了利用地窖溫差低溫儲存食物的方式,一些大戶人家的地窖甚至可以在冬季儲存大量冰塊,留到夏季時儲存食物,或解暑。

北宋孟元老編寫的《東京夢華錄》中便有關於“涼水”、“甘草冰雪涼水”和“荔枝膏”的記載,這裡的冷水與現如今的冷飲很相似。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由此可見,宋朝時人們對食物的保鮮方式已經很多樣了,甚至還可以用冰來製作一些解暑納涼的食物。

在吃這件事上,雖然今人有了各種科技加持,但在對美食的研究方面,古人的成就絲毫不遜於今人。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的美食文化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探究,今天關於美食的故事就到這裡,下期見。

2020。08。30(上午)

沒有冰箱和防腐劑的古代,人們如何儲存食物?比我們想的要厲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