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2022-06-13由 物道 發表于 美食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海報|一顆杜松子Greta

張愛玲說過她平生有三恨:

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但倘若她看完了今年的新電影《第一爐香》,便該再添新恨,再寫一部《鍊鋼記》。

集合了許鞍華、王安憶、馬思純、彭于晏、俞飛鴻等大腕的電影,最吸引人的竟然是它的空鏡和音樂。

彷彿集齊了鮑魚、海參、瑤柱和龍蝦,卻包出了一個狗都不理的硬包子。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最難相信的,是葛薇龍那豐盛的宵夜:一大盤炒麵,足有九個的蝦餃和燒賣雙拼。這哪是什麼上海姑娘的宵夜,分明是廣州的夜茶。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第一爐香》

睨兒道:“那麼我送您到您房間裡去罷。夜裡餓了,您儘管撳鈴叫人送夾心麵包上來,廚房裡直到天亮不斷人的。”

——《第一爐香》

原著裡寫得清楚明白,葛薇龍的宵夜只是一些夾心麵包,麵包好消化,當作宵夜便很合時宜。電影裡的宵夜,實在難以還原那個出身名門,吃得講究的張愛玲。

畢竟,張愛玲把吃放到了藝術的高度。她曾經說過,“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私以為,好吃並不單指喜歡吃喝,更指擅長吃喝。

中國人擅長髮掘生活中的好滋味。或是順應天時,選取應季時鮮;或是鑽研做法,昇華食物美味……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01

凱司令栗子蛋糕:粗花呢的溫暖感

//

《色戒》的王佳芝便是在凱司令咖啡廳等易先生,在書裡的咖啡廳,是逼仄的,燈光黃黃地掛著,其貌不揚。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栗子原不是上海的產物,但好軟甜的上海人對這種同樣是軟甜香糯的食品一見如故,一到秋天,各家蛋糕店就會應時而作,在貨架上擺上新鮮的栗子蛋糕。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只是一般蛋糕店裡的慄蓉口感偏硬,而凱司令卻花了大價錢從五星級酒店請來廚師對慄蓉進行改良,在慄蓉里加入奶油,從而讓口感更加香甜軟糯。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七茶

幾十年來,凱司令都用一種紐西蘭白脫奶油作蛋糕的裱花。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上世紀後期,價格更為低廉但味如嚼蠟的人造奶油在上海許多蛋糕店裡興起,凱司令不為所動,堅持用這種入口微鹹的白脫奶油作為裱花;

而現代蛋糕多追求低脂,奶油也用得少,凱司令仍然堅持最初的選擇,把白脫奶油做成了上海人的味覺記憶。

現在說起白脫蛋糕,上海人還是下意識地覺得——要去凱司令吃。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未知(*魔法烘焙*)

栗子蛋糕便在停滯的時光裡坐著,粗花呢的裱花一圈圈地堆著,在層層奶油之下,是粉圓臉嬌小姐一般的栗子泥,底部還有一小層略微發硬的蛋糕底。

切開了蛋糕,還是記憶裡的秋日暖香。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七茶

02

糖醋小排:上海姆媽的拿手菜

//

“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第一爐香》

張愛玲愛極了糖醋小排,才拿它與美人作比,這樣的比喻初看風馬牛不相及,但細品才覺格外貼切。

如果說紅燒肉是薰染了灶頭油煙的中年婦女,那糖醋小排緊緻許多,凝著深玫瑰紅的色,恰恰是個瘦削而冷清的少婦。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曾先生

其實各地都有糖醋和肉類的結合,糖醋魚、糖醋里脊肉……酸和甜的搭配讓人胃口大開,可以多吃兩碗米飯。

圖省事的人買點茄汁就往鍋裡倒,酸也有了,甜也有了。如果上海人看見了,肯定是不樂意的——老上海的糖醋小排不放茄汁。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酸是一種更富有衝擊性的味覺體驗,單喝一口白醋,舌頭都要打起擺來。這樣的酸要用包容度高的甜去中和。

上海的姆媽們都知道,糖醋小排的糖取自冰糖比取自白糖要好,冰糖熬出來的醬汁更加晶瑩透亮,而白糖掛的糖色容易帶一層陳舊的焦黃。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糖醋小排要以前用的都是肉薄骨多的小排,而現在多用肉頭肥厚的豬肋排,但還是沒人用豬大排,大排太肥膩,做不出小排的精緻。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剁成兩三寸的小排過了滾水,再在滾油裡炸個酥軟,頭一道要下“悶頭醋”,去了小排的腥氣;等汁水收得濃稠明亮,還要再下一道“響醋”,這是小排開胃酸味的重要來源。不然汁水只剩汪汪的甜,這是蘇州的甜,不是上海的糖醋。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皇家流沙包》

肥美緊緻的肉被濃稠的糖醋汁包裹,醬汁在舌頭上迅速化開流淌,叮鈴鈴地給胃敲響了訊號鍾。醬汁的香味不僅滲透進肉裡,吮一吮那微微發白的骨頭也回味無窮。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皇家流沙包》

03

粉蒸肉:米粉下的酥爛柔情

//

張愛玲對粉蒸肉也愛得深沉,除了《第一爐香》裡關於美人瑰麗而貼切的比喻,她在另一部小說《心經》裡也提到了粉蒸肉。

許太太對老媽子說:“開飯吧,就我和小姐兩個人,桌子上的荷葉粉蒸肉用不著給老爺留著了,我們先吃。”

——《心經》

粉蒸肉在清朝時起於江西一帶,在民國盛行至南方各省,到了張愛玲的年代更是去到了人氣巔峰。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上海人慣用肋條肉來做粉蒸肉,有用豆瓣醬醃肉的,也有用腐乳醃肉的,但大多還是愛用生抽和老抽。

講究些的,蒸肉的米粉也要自己炒。上海人做事仔細,超市買來的蒸肉粉也似乎總不如自己炒的有煙火香。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好的粉蒸肉底部要墊一片荷葉,新鮮的荷葉最好。在蒸的過程中,植物的清香一絲絲地沁入肉中,大俗大雅都由老饕共賞。美食家袁枚就評價過:“熟時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在醬汁的包裹下,肉片和米粉已經親密地抱擁在一起。米粉吸收了肉片的肥膩,轉向了柔潤;而肉片增添了米粉的柔滑,軟糯地化在嘴裡,下酒下飯都是極好的。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04

燻魚:太王也吃得的好菜

//

初識張愛玲的燻魚,是在一篇叫《封鎖》的短文裡。

一對長得頗像兄妹的中年夫婦把手吊在皮圈上,雙雙站在電車的正中,她突然叫道:“當心別把褲子弄髒了!”他吃了一驚,抬起他的手,手裡拎著一包燻魚。他小心翼翼使那油汪汪的紙口袋與他的西裝褲子維持二寸遠的距離。

——《封鎖》

哪怕是油汪汪的一個紙包,也得好好地握著,小心翼翼地捧著,可見珍惜。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這燻魚不僅值得珍惜,還值得感謝。

愛玲念私塾的時候,先生教了她一句“太王事獯於”,這樣的句子好難念,也難記,怎麼辦呢?愛玲轉身記下一句“太王嗜燻魚”,這下便是想忘也忘不了。

這樣錯了形的記憶法,倒是和燻魚天生一對。畢竟燻魚只是因為顏色經過煙燻的魚相似,才沾上“燻”的名頭,實則上,上海的燻魚是泡過滷汁的冷盤,沒有煙燻這一步。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上海人都知道,地道的燻魚還是要用青魚來做。吃螺螄長大的青魚比吃水草長大的青魚要好,肉質更加緊實,浸入滷汁裡也不見散。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和糖醋小排一樣,上海的燻魚也甜,大約是源出蘇州的緣故。炸得香酥的魚塊入鍋被黃酒、白糖、茴香調出的滷汁沒過。

熱的魚肉吸飽了甜得有些濃稠的醬汁,酥脆的魚皮被染成油閃閃的醬紅色,魚肉卻還透著白淨的柔軟。

系出江南,靈魂裡還收藏著嬌嗲,難怪叫一代才女也為它牽腸掛肚。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電影裡的葛薇龍在深夜裡狼吞虎嚥,像極了疲憊的人隨意地對生活敷衍搪塞。

而甜軟的栗子蛋糕、開胃的糖醋小排、粉糯的粉蒸肉、緊緻的燻魚,這些或是應時而作,或有精湛技法的菜,才真正符合張愛玲說的,好吃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圖片丨Kyle腳步不停

長在摩登城市的現代人太匆忙了,吃飯彷彿只是為了生存。

叫了份外賣,天南地北的速凍食材都來一通雜燴,說不上太壞,吃不出太好。

太應付了,像沒打上粘膠的鏡框,只在鬆鬆垮垮地撐著鏡子。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去試試在二月初春嘗一口青筍,在十月金秋嘗一口栗子;

去試試在廚房耗上兩小時,燉一盅老火湯。

去當一個好吃的生活藝術家。

吃得好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是怎麼吃的?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