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非遺|四川省梓潼縣有三絕,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2-06-06由 文旅中國 發表于 美食

舌尖上的非遺|四川省梓潼縣有三絕,你知道是什麼嗎?

四川省梓潼縣有三絕:酥餅、饢碗和片粉。其中,梓潼酥餅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今天就來聊一聊梓潼酥餅的那些事兒。

梓潼酥餅原名“薄脆子”,是梓潼縣的漢族傳統名吃,當地特色糕點之一。相傳,漢代時梓潼人就開始製作酥餅,如今可考的關於酥餅的記載是在唐玄宗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金樽美酒香酥餅,相如彈琴醉文君”——這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居於梓潼時,吟詩唱和的場景。卓文君寡居回到卓家後,對司馬相如生出情愫,兩人私奔後,曾到如今的四川省梓潼縣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才子佳人,日日對酒吟詩,下酒的便有又香又酥的梓潼酥餅。

《長安客話》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安史之亂”時,玄宗皇帝李隆基曾入川避難,後經梓潼回長安,曾在許州(如今梓潼縣有許州鎮)的上亭驛歇腳,許州地方官吏為了討好皇帝,獻上了薄脆與酥餅集合而成的小吃。李隆基嘗過後,對這種小吃讚不絕口。後來,這種酥餅就被上貢到了皇宮裡,成為“貢餅”。

舌尖上的非遺|四川省梓潼縣有三絕,你知道是什麼嗎?

如今的梓潼酥餅,和當時相如和玄宗皇帝吃過的到底是不是同樣的風味,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梓潼酥餅至今頗負盛名,自然有其道理。

梓潼酥餅因其發源於梓潼許州,又名“許州酥餅”。其色澤金黃,酥紋均勻,回味無窮。

梓潼當地做酥餅,一般都以小麥精粉、菜籽油、化豬油、一級白糖、芝麻等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和獨特配方製作。舊時用木炭火,現採用紅外線爐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滿月、色澤淺黃、光澤明亮、酥紋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回香淡雅等特點。發展至今,口味已由過去的甜味一種發展為椒鹽、蛋香、奶味、水果等八種,老幼皆宜,久食不厭。

梓潼酥餅的產生要經過4個步驟,首先是制酥,用菜籽油下鍋燒熱,端離爐火,慢慢倒入白麵粉迅速攪拌均勻後,起鍋盛入盆內待用;然後和麵,將麵粉搓揉成表面發光的硬麵團,再將剩餘的鹼水灑入,並用拳頭在麵糰上壓,使鹼水滲入面內。然後將麵糰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韌性時拉成長條,抹上清油,摘成面劑;接著開始制餅,將搓成的長條壓扁,再用小擀麵杖擀成約5釐米寬的面片,逐片抹上油酥、撒上椒鹽,右手拎起右邊的面頭,向外扯一扯,再按3折折起來,每折長約20釐米,然後由右向左卷,卷時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長扯,左手兩指撐面片兩邊往寬拔,邊扯邊捲成10餘層,再將剩餘面間扯長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蝸牛狀;最後是上鏊,將麵糰壓成中心稍薄,直徑約7釐米的小圓餅。在鏊內倒入油,將小圓餅逐個排放在鏊裡,鏊下的火力要分佈均勻,達到火色均勻,兩面酥黃出鏊即成。

2007年,梓潼酥餅與川北涼粉、梓潼片粉一起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來自網路)

責編

:楊曉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