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外婆的牛圐圇

2022-05-30由 霞光暢快 發表于 美食

打我記事起,每年的麥罷,外婆都要給我們兄弟倆做牛圐圇吃,那是我們童年的美食之一。

家鄉的麥罷,雖然沒有約定的日子,但卻有俗成的習俗。收了小麥,磨好白麵,為慶祝豐收或是寄託來年的希望和心願,人們都要蒸水飥和炸油餅祭奠。祭奠後的水飥、油餅再做為禮品走親訪友,俗稱“走麥罷”,女兒走麥罷往往攜兒帶女提上禮品回孃家,孃家媽就拿出了事先做好的牛圐圇(kū lún)招待外孫們。而我們兄弟倆到了外婆家,向來就不客套,無拘無束,儘管放開肚皮去受用。

牛圐圇這東西初看象鍋盔,直徑足有尺半長;細看中間又有個圓窟隆,厚厚的約有二寸餘,邊頭也有七八分厚。整個牛圐圇呈黃臘臘黃焦焦之色,散發出誘人的燒烤香。吃時切成牙牙,吃起來鬆軟柔韌,香醇可口,回味無窮。

現在想來,牛圐圇之所以好吃。那是因為它融進外婆對外孫那濃濃的情和深深的愛。外婆不僅管我們吃飽吃夠,回家時,還給我們帶上好幾個,把牛圐圇系列品由小到大穿個線繩,分成兩份,找兩小棍,我和弟弟一人揹著一串牛圐圇,高高興興往回走。路上遇到行人,總不免要多看幾眼我們揹著的牛圐圇,而我們到了村頭巷口人多的地方,也就越顯自豪、榮耀,趾高氣揚了。如今想起兒時的情景,不免叫人好笑。

其實,牛圐圇就是大鍋盔的變種。牛圐圇的工藝程式是:先用酵母發好面後,再摻些面揉透。然後分集,每集3—5斤重。每集面裡要加芝麻、鹽、花椒葉、調料粉,小茴香等香辛料,和好揉透後擀成七八分厚的大鍋盔狀,從中間用手指戳個孔,將其孔不斷擴大拓開至小碗口大小即可成牛圐圇坯型。因擴圓拓圈後,這裡的面都擠向圈邊的面中,所以牛圐圇中間往往會厚達二寸餘。再將其發醒一會即可烙制了。烙制時用大鏊鍋,麥秸柴草的文火最好。說是烙,實際上是在“焌(qū)”(家鄉土語)。“焌”兼有焐、燜、煨等之意,讓其慢慢“焌”熟,來不得半點心急和雜念,否則,不是煳了,便是不熟。

小時候,只知道外婆做的牛圐圇好吃,卻不知它的用意。其實這與小孩佩戴項圈有關。項圈就是哪吒佩戴的乾坤圈,是用來保護小孩平安富貴的。在民間凡嬰兒出生,家裡人就給嬰兒佩帶落地“長命鎖”項圈。鎖有金、銀、銅、白鐵之分。鎖上一般多有“平安富貴”、“長命百歲”等字樣。項圈則多用騾馬鬃裹上紅布做成,每過一歲纏一層,直到十二歲後卸下,掛在松柏樹上,意示兒子與松柏樹一樣,茁壯成長、長命百歲。這就是說,神話故事中哪吒戴的叫乾坤圈,到了民間就叫成了項圈,而牛圐圇就是項圈的延伸和發展。項圈是戴的,牛圐圇是吃的。這正與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一樣,毫無例外地都有以祝福、納吉、美食等為重要的含義,而吃牛圐圇正是應合了我國民俗文化的這一特點,至今延綿不斷。

外婆的牛圐圇,是深藏在我心底地窖的一罈陳年老酒,讓我時時品味卻永遠也品味不夠……

外婆的牛圐圇

(作者:景學信)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