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被封控在浦東的年輕人,3天燒糊兩個鍋

2022-05-29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美食

小區封控多日,不少年輕人不得不開始自己做飯。

有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近七成消費者月均點外賣6次以上。其中,90後、00後撐起了外賣訂單的“半壁江山”。

被外賣“養活”的一代,這次終於輪到要自己動手了。

我算是會做飯,長沙人好吃,幾乎人人都是一把好手。耳濡目染,我多少也會兩道“拿手菜”。但一天三頓辣椒炒肉總不是辦法。於是,在相對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我近期嘗試了新的“打法”。

看著落灰的大砂鍋,瞄了一眼角落的香腸,我打起了做煲仔飯的主意。“不就是燜米飯嘛”,我想。

事實證明,過度膨脹的自信心註定是一切糟糕後果的肇因。嚴格依照某app的菜譜進行操作的我,掐著手機計時器讀秒,還是把砂鍋燒糊了。

被封控在浦東的年輕人,3天燒糊兩個鍋

正面看起來還不錯,但底部已經燒焦。

事後覆盤時,行家裡手告訴我:“煲仔飯對砂鍋要求高,要根據砂鍋情況來的。”在做飯這件事情上,我犯了機械主義錯誤。

“做飯,比想象中更難”是被封控的朋友們常說的。

朋友阿梨平時從不做飯,這項技能的經驗值幾乎為零,單位食堂、外賣軟體、飯館堂食,在上海,能滿足她的選擇太多了,她可以早上吃個brunch,中午來一份輕食,晚上和朋友約一頓火鍋。

被封三天,阿梨就吃了三天素,原因就是她不會做葷菜。然而即便是素菜,她也沒有耐心站在燃氣灶前等待。一天,鍋裡還在煮芋頭,她就迫不及待回到房間裡處理起了工作,一時間忘記了廚房還開著火,等“糊味”傳到房間,鍋子底已經黑成一片。

然而,有時做飯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朋友阿名是個文藝青年,平時好讀哲學,一個人住。連續做了五天飯後,她告訴我,她悟了。

有一天,她在等紅燒肉煮熟,鍋子裡咕嘟咕嘟冒著熱氣,油脂飽滿而層次分明的五花肉冒著絲絲香氣,她感到一種很實在的幸福。那種踏實感既不源於“形而上學”的概念,也不源於“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只來源於此時此刻的她,體驗出了此種美好的客觀現實。

她說,我忽然領悟到了薩特說的“存在先於本質”,覺得宅家的日子也就沒那麼難熬了。

做飯是個“系統性”的活,對一些食材,我們還需要面對一些未知的困難:根莖類不會切,肉類下鍋前不會處理,綠葉菜不會貯藏,米麵油等基礎物資的預備量不足……這似乎也是我們第一次直面最真實的日常。

但就像阿名,做好每一頓飯,吃好每一頓飯,就是守護好了此刻,就能給當下力量,給未來信心。

(gcy 來源:上觀新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