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蘇勝美|回家吃飯

2022-05-26由 大河文學 發表于 美食

蘇勝美|回家吃飯

儘管單位有飯,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我還是儘量選擇回家吃飯。回家吃飯的前提是做飯,會做家常飯就行。

家常飯最養人。手擀撈麵條是濟源人中午餐桌上的主角。航天英雄翟志剛等三人太空出差、凱旋歸來首頓飯選手擀麵條,這是麵條黨的驕傲。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時,我中午往往做手擀湯麵條。醒好的麵糰壓扁,擀成稍薄的橢圓形,撒上面醭,裹在麵杖上,在案板上推過去拉過來,不一會,面片擀得薄如張紙,輕輕疊面,穩穩切面。切面是技術活,小時候,我親眼目睹雙目失明的奶奶擀麵又把面切得均勻細緻,細得如納鞋底的繩子,下到鍋裡,一滾即熟。兒子小時鬧肚子幾天不能好好吃飯時,會要求:“媽媽,給我下一碗稀面片吧。”我會把面細細擀好,薄如蟬翼,飛刀切成小小的三角形的片,撒入沸水,熟透,調製酸湯,面葉入嘴即化。

吃飯不能光顧自己口味,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口味。兒子在家,面擀得要厚一點,切得寬一點,盛上一大碗,過水,蓋菜,那麵條,寬約一指,一根是一根,一碗下肚能讓你撐得打飽嗝。

湯麵條撈麵條吃膩了。拉麵吧?拉麵就拉麵。和麵,加鹽,上油,醒面。最有趣的是拉麵。橡皮泥一樣的面在自己的手中眨眼間變得長了、窄了、薄了,像一道細細的白練,又像一條Q彈的皮筋,在掄圓的兩臂間上下翻飛。眼瞅著拉麵的速度供不上吃麵的速度,兒子也擼起袖子加入到拉麵的工作,廚房裡傳出說笑打趣的聲音,麵條子在沸水中上下翻騰,像活了一樣。

饃菜湯是北方人早晚餐標配。吃饃還是自己蒸。買饃固然方便,但是買的饃貌似很大,實則很小,一捏就嚴重變小,吃下去不多時又肚飢了。況且誰知道咱買的那一家加泡打粉了沒有?還是自己蒸吧。自己蒸的饃健康、有嚼勁,嚼一口,麥芽糖的甜味氤氳在舌尖,剛蒸好的饃白口也能吃下幾個。有空的話最好還是蒸點花捲、包點包子,肉餡素餡豆沙餡紅薯餡,蒸好冰箱裡一存,早上不想做菜了,包子一餾,齊活。

別小看這不起眼的饃饃,關於它的故事,我這倒有一個:一個朋友,結了婚在婆家受了氣,發誓自己要學會做飯蒸饃。在鄰居的指點下,自己蒸了一鍋暄騰騰的饅頭,喜不自禁,擓了一籃給自己的爹爹。爹爹手拿著著饃,掰一塊嚐嚐,咂咂嘴,激動得兩眼含淚,不住地說:我閨女會蒸饃了呀。看,饃小,事大。可不是嗎?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誰離得了呢?我也曾經給自己的爹媽捎過包子、帶過蒸菜。相距400裡地,不知道當我父親吃到我親手蒸制的家常菜餚時,心情如何?

無論父親激動與否,我都應該做好我該做的一切。我現在還使用的蒸饃鋁鍋,是父親在我剛來濟源參加工作時親自翻砂親手鑄造的;用的第一個柳木案板,是父親在我剛參加工作時親自鋸料、一刨一刨刨光的;我蒸饃的幾個鍋蓋,是我父親閒暇時用麥秸稈一錐一線捆紮的;就連現代家庭不常見的炊帚,父親也能想得著我……我的廚房,煙火升騰中,處處有父親的影子。不好好做飯,對得起父親的惦念嗎?

在自家廚房裡忙活,平凡的日子也會生動活潑。

吃菜因人而異,隨時令走。上火了吃涼血祛火的,菠菜韭菜。有痰咳嗽了,蘿蔔清炒煮水喝。自己調理,藥食同源,一年四季,不上醫院。春日蒸槐花,夏天打涼粉,蘿蔔白菜,冬天的最愛。

女人回家做飯是賢惠,男人回家吃飯是顧家。男人下廚房是模範,女人下廚房是修養。在家做飯,廚藝的巧與拙,飯菜質量的高與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飯時團圓的儀式。

讓回家吃飯成為永恆的時尚,讓回家做飯成為不變的修行。今天,你回家吃飯了嗎?

作者簡介

蘇勝美|回家吃飯

蘇勝美

,祖籍河南省封丘縣人,濟源市延慶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愛生活,愛讀書,偶爾寫幾篇小文回憶往事,省察自身,自娛自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