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9歲男孩被親媽拋棄:孩子的成長除了成績,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2022-05-22由 八桂同城 發表于 美食

9歲男孩被親媽拋棄:孩子的成長除了成績,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作者:當歸尾 圖:網路

1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新聞。

一個9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親媽扔在了路邊上。不難看出,天都已經黑了,可這個小男孩還在找尋回家的路。後來,還是熱心的民警打電話給小男孩的舅舅,讓他過來把孩子接回家去。男孩舅舅透露到,外甥自從上了小學三年級以後,學習成績就不理想。接他回家時,孩子媽得知了他的分數後,一怒之下就將他扔在了路邊。

說實話,看到這一幕,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

就像網友評論的那樣:

“有時候被父母丟下的記憶會跟隨自己一輩子的。”

“永遠不要給孩子一種被拋棄的感覺,那種感覺真的真的很難受。”

9歲男孩被親媽拋棄:孩子的成長除了成績,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9歲男孩被親媽拋棄:孩子的成長除了成績,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就被親生母親“拋棄”,這對孩子是多麼大的傷害。

這位母親的做法,會讓孩子產生這樣的認知:媽媽不愛我,愛的只是我的成績。當我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我就不配擁有他們的愛。

清華校長林建華曾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價之寶,他們各自有著屬於自身的閃光點。家長們不要再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每一個孩子。應當先等等,慢慢去發現他們的優點。養孩子就像是投資,最後的結果如何,大人的行為很重要。

成績比孩子更重要,是對孩子最大傷害。

2

正視孩子的不完美,鼓勵孩子成為更完美

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認為:父母自發地認同孩子,會給與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感應到這種正向反饋,他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答:“為什麼家長更擅長看到孩子不完美的一面?”

@曉風逐夢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

“家長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完美,所以他們就會看見孩子不完美的地方,而不會刻意注意完美的點。”

《接納孩子》一書中,有一句話我無比認同:

優秀是成人心中的標準,優秀的父母在養育孩子時,往往更容易將自己的意志加諸孩子身上,雖然此情可以理解,卻容易導致看不見真實的孩子。

真正愛孩子,不是把孩子變成你期待的樣子,而是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讓孩子活出自我。

正如雷斯切爾博士所說:教育的一個基本關鍵點就是“接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之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試著去接納不完美的孩子,給與他們更多的愛與包容,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TED演講中有一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大人給孩子的評價、貼的標籤,會直接在孩子的心裡印刻出一副畫面,影響對孩子對自己的認知。

這段話讓我想起了火遍網路的泰國短片:《再努力一點點》。

短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特別喜歡踢足球,可是他的基礎不是太好,頭球技術基本為零。連教練都委婉地跟孩子媽媽說:他可能不適合踢足球。

但是,媽媽從未想過放棄,而是一直鼓勵著孩子: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再努力一點點就夠了媽媽的支援,讓孩子充滿了鬥志。只要一有空,他就會一個人練球,客廳裡、房間、院子裡,到處都是他踢球的身影。

在媽媽一次次的鼓勵下,男孩的球技慢慢得到了提升。終於,在一場重要的比賽中,男孩進了一球,逆轉了整個比賽的局面。

9歲男孩被親媽拋棄:孩子的成長除了成績,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正是因為她的鼓勵和無條件信任,才讓孩子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父母的鼓勵會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當孩子得到鼓勵時,他的生命力就會被看見,從而開出希望之花。

3

父母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中國家庭中,多數存在著某種“功利化的關係”:父母愛孩子,是因為孩子必須會彈鋼琴才愛,或者說,是孩子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父母才去愛他。

父母無條件的愛,才會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用“認同”代替“否定”

前不久,看了一個短影片:

有一個小男孩學習成績很不好,經常在及格線上徘徊。一次考試結束後,他不敢拿成績給媽媽看,害怕被媽媽責備。看了兒子的成績單後,這位媽媽十分生氣,本來想好好訓斥兒子的。可當媽媽推開兒子的房門,看到一幕:兒子明明困得不行了,卻還在努力的學習。媽媽的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

打這以後,她不再指責兒子,兒子換了一種教育模式:用認可代替否定。被媽媽認可的小男孩,眼睛裡發著光,越發上進了。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認可就是愛,不認可就是恨。

作為父母需要關注的不僅是那一紙成績單,更重要看到孩子背後的辛苦和努力,它們比任何成事情更重要。

不隨意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電視劇《小歡喜》中,童文潔最喜歡拿兒子方一凡跟其他人做對比。

當表弟林磊兒考了全班第一時,她指著兒子罵:“你看看你,分班考考倒數第一名,要不要臉啊。”

在她眼裡,別人家的小孩渾身上下都是優點,自己的小孩全是缺點。

9歲男孩被親媽拋棄:孩子的成長除了成績,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心理學上有一種攀比叫“負性攀比”: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父母的過分比較,會讓孩子不自信,產生自我否定感:我真是一個沒有用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學會用積極、正面的方法去鼓勵孩子,才能為孩子鑄就一個健康、幸福的未來。

正確看待失敗,讓孩子輸得起

美國教育大家賽德爾茲分享過一件關於他兒子的事:

他的兒子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7歲前就完成了小學教育。可唯獨在體育方面,落後於他人。

小賽德爾茲每次跑步都是倒數第一,這讓他十分沮喪,覺得很丟人。賽德爾茲看出了兒子的焦慮與不安。於是,他堅定地告訴兒子:“雖然你現在的體育成績不好,但是當你長大一些,肯定會跑得和他們一樣快的,不必太在意輸贏,自己的情況只有自己明白。”聽了父親的話,兒子不再為考倒數第一而感到難過。

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讓孩子學會正視失敗,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親子教育作家月下客說:

“任何一段關係,終究還是始於愛,成就於愛。因為愛,所以願意去相信;因為愛,所以願意去包容;因為愛,所以願意去接納。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成為他人,而是能夠做真正的自己。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用接納和鼓勵成就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