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2022-05-21由 佘小廚 發表于 美食

一、湯變白的原理

未學廚之前,我喜歡在網上搜菜譜學著做,看一道菜學一道,但經常做出來的效果不理想,而且不照著做經常記不住。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看過很多人說煮魚湯前魚要先煎一下的時候,我就是不理解,容易忘記。

後來取了廚師學校,除了學習做菜,還上理論課學習烹飪原理,明白了煮魚湯前魚先煎的作用:

首先,高溫油煎能發生美拉德反應,讓魚更香些。

其次,油煎的熔點高(遠高於水的沸點),能讓魚的脂肪快速融化,流出來分散於湯中,有利於湯色變白。再經過大火沸騰,讓油脂和水在蛋白質的作用下充分乳化,變得湯色白如奶。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這就是湯變奶白的原理,也是魚為什麼要煎一下的原因。

然而基本上所有美食菜譜和影片,都沒有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許是篇幅有限,或許是部分作者本身就一知半解。造成的結果往往是讀者不懂原理,就像我以前一樣,不知如何靈活運用,不會舉一反三,只能照瓢畫葫蘆。

所以,瞭解烹飪原理也是學好做菜重要的一環,當你明白了湯變白的原理:是由脂肪、蛋白質、大火沸騰,三大要素組成。就能按照這原理做別的奶白湯,食材不再限制於魚類,可以用骨頭、肉類、雞蛋等都行。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加熱水和冷水區別不大

從廚師學校出來後,再去餐廳酒店打工,至今任職廚師已有十幾年,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和心得,接著先分享幾個烹飪原理,看完了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食物不粘鍋的原理

含有較多糖或澱粉、蛋白質的食物,遇熱會快速凝固焦化或分解,處理不當很容易粘鍋。做菜如何避免食物粘鍋,依賴不粘鍋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而且不粘鍋的塗層會脫落,吃了對身體不好。

以炒菜為例,我們廚師有一套標準流程,熱鍋到冒煙後倒一點油轉一圈,倒出再放入適量的冷油,熗鍋下菜。這叫做“熱鍋冷油”,很多人都知道熱鍋冷油,但究其原因,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來簡單說下原理:

。熱鍋是為了溫度達到200度以上,就會發生“萊頓弗羅斯效應”,此時如果往鍋裡滴水並不會馬上蒸發,而是變成小水珠滾動,所以食物放到具有萊頓弗羅斯特點的鍋上,通常是不會粘鍋的。

當然廚師不會可以關注這點,憑經驗把鍋燒到冒青煙,溫度是足夠的。

就家庭操作而言,建議備一個厚底的鐵鍋,或厚平底鍋,大火空燒個一兩分鐘(注意不粘鍋不能空燒,這裡講的是鐵鍋),轉中火倒油轉勻,再放食材。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熱鍋後第一次倒油轉勻,為了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同時增加鍋面介質,和讓鍋夠潤滑,有利於食材在鍋面滑動。

第二次倒油(冷油),由於鍋底溫度高會瞬間給以上升力,再放入食材就不會馬上粘鍋了。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另外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炒時會分解出過多的澱粉,凝固在鍋表面。所以土豆絲這類食物,炒之前先清洗一下,提前去除表面多餘澱粉,瀝乾水分再熱鍋冷油炒,不會粘鍋。

不耐燒的食物,比如花椒、幹辣椒、豆瓣醬、肉末等,容易脫水炒糊,所以熱鍋冷油後需要小火低油溫。

高蛋白質又要保持嫩度的食物,比如炒肉絲、肉片、肉丁、雞丁之類的,上漿後加食用油,讓油脂包裹在澱粉外圍,避免澱粉直接粘鍋。

需要油煎的食物,比如煎牛排、煎魚、煎雞蛋、煎豆腐等等。以煎魚為例,熱鍋冷油放入食材,重點來了: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一是先大火煎,能快速褐變燒出特別烘烤香味焦層,並減少食材水分流失。

二是大火煎至少半分鐘,期間不要用鍋鏟翻動或翻面,很多人煎魚粘鍋,就試著急了。合理的做法先大火煎一會,讓魚表面熟成定型,再晃動鍋、翻攪另一面,就不會粘鍋和易碎了。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三、肉嫩的原理

1、動物剛宰殺死後,短時間內肌肉是放鬆的,沒有經歷僵直,所以不會有過多的失水,這時候若是馬上烹飪,肉質非常柔嫩。

但是,肌肉很快會緊縮引起失水,肉質就特別硬,且PH變低導致肉質變酸,是最不適合食用的階段。肌纖維耗盡能源時開始,牛肉大概是屠殺後3小時,豬肉和羊肉雞肉一般是60分鐘以內,這叫做“屍體僵直”。

好在,數小時後肌肉結構變弱,肉質會隨之軟化。潮汕牛肉火鍋特別鮮嫩,就是選用新鮮期(屠宰幾小時內)的牛肉。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另外,剛宰殺的雞鴨鵝等,要不是立即烹飪,要不是等數小時再烹。

2、烹飪熟的肉為何有的口感發柴、粗糙?怎麼樣才能讓肉變嫩?

肉老主要有兩個原因:

、肉中水分少。比如裡脊肉,本身含有的水分不多,加上烹煮時會喪失約重量20%的水分,所以造成肉質粗糙。

解決方法是補充和儘可能維持肉中的水分。

補充水分的話,我們可以先加少許的鹽抓醃再打水,順序不要搞錯了,不然容易洩水。

因為先給鹽,鹽和蛋白質的相互作用(鹽溶反應),會增加肌肉細胞的水容量,進而吸收更多的水分。其次鹽能溶解部分支援收縮肌絲的蛋白質結構。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維持肉中水分的方法,最簡單的是上漿,澱粉可以用豌豆澱粉或玉米澱粉,比較萬能,容錯率高。

雖說澱粉在常溫下並不能保護肉絲、肉片、肉丁,不過在高溫時,澱粉會發生糊化作用,澱粉分子間的氫鍵斷裂,體積膨脹到50-100倍,形成糊狀的溶膠,並裹在肉的表層,能很好地防止肉中的水分和風味物質流失。

、肉纖維過粗,處理方式有那麼幾種,要不是用刀背、松肉錘等工具,把肉纖維捶爛,要不是用酶破壞纖維,用嫩肉粉、食粉等。

這些肉類的嫩化物,是從植物像是菠蘿、木瓜、無花果、奇異果,萃取出來的酶,經過提煉後磨成粉加鹽和糖裝於調味罐內。

小結:肉要嫩,保持水分,破壞肉纖維。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四、油溫的原理

1、相信你應該看過很多影片裡說炸東西要炸兩次,但你知道為什麼嗎?第一次中溫炸是為了炸熟,第二次短暫高溫炸(復炸),則是為了逼出食物裡的油分,減少油膩感,以及把表皮炸酥。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2、怎麼判定油溫高低?

我們後廚一般是把油溫分為,一成油溫、二成油溫……,每30度為一成,比如6成油溫就是180度,以此類推。

就炒菜而言,易糊的食材,如肉末,適合3-4成油溫下鍋。

上漿的食材,比如炒肉絲、肉片、肉丁、雞丁之類的食材則需熱鍋冷油,大火滑散。油溫控制在六七成左右,即是中高油溫,也就是200攝氏度左右較好。

因為溫度越高,澱粉的糊化作用越快,也越早形成保護層。而且溫度越高,肉絲肉片之間越容易成熟,時間就越短,水分流失就越少。因此,高油溫是保持肉質地柔嫩的一個關鍵點。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那在家裡怎麼辦?

爐灶火力不夠猛,也不能像酒樓後廚那樣倒半鍋油,來完成初級加工食材滑油。

家庭操作,先熱鍋後可以多放一些油,比平時多2倍的量,不用擔心浪費或油膩,咱們可以等肉炒熟了,然後倒出來一半的油,留著下次炒肉、炒素菜啥的。

加熱到六七成熱倒入上漿的食材,可能有的人想問,怎麼判斷是六七成油溫?

在初始燒油開始,鍋底泛起油花、吱吱啦啦響 算是油溫開始升檔,再燒一會又會伴隨響聲有波紋狀的滾動是中溫,完全不響的話,就是中高油溫,上漿的食材在中高油溫下鍋 !

如果還是擔心油溫一開始掌握不好,最簡單的方法是:先扯一根肉絲下鍋,要是馬上沉底,肉絲沒有任何反應,油溫低低,再等。

油溫正好應該是:肉絲下鍋將會變白並浮起來 。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處理上漿類滑油脫漿的處理 :要是肉剛下鍋就會有脫漿(水漿脫離肉絲成白漿點散開)的話,排除漿沒上好外,就說明油溫還不夠,就得慢動肉絲防止粘鍋的同時,等待油溫上來再攪開。

以上說的滑油,還有肉絲肉片不是都是要那樣烹調的,單純地炒,需要注意肉絲是順絲切的,要知道所有的菜好吃與否跟選材是成正比的。

炒肉絲:油起鍋溫度的高下肉攪拌,在完全看不見生肉的時候,再稍微炒一下,烹點食醋(去腥 肉嫩),再烹點醬油(去羶味 增香),再下別的料。

五、炒青菜青翠脆嫩的原理

為什麼酒樓炒的綠葉油亮水汪汪,而自己怎麼炒都沒有那種效果?這是因為餐館裡火猛又多的原因,那麼在家該怎麼操作呢?

方法是有的,由於家庭爐灶火力小,可以多放一點油來彌補,畢竟油能很好傳導溫度,然後就是猛火快炒,最好是用筷子翻炒(筷子炒一些特定的菜比鍋鏟好用很多,翻炒均勻又靈活),八成熱左右時立即出鍋,等裝盤上桌那會,餘溫還能繼續熟成青菜,上桌時火候正好,色澤漂亮,水汪脆嫩!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反之火候小,綠葉青菜容易出大量的水分,就變成了煮菜了,必然賣相口感次之。而且加熱時間長,青菜含有葉綠素會變成脫鎂葉綠素,變黃變黑了!

六、調味料的原理

1、黃酒,比起料酒我更喜歡黃酒,尤其是陳年黃酒。原因無他,你看下料酒的配料便知,各種鮮味劑,反觀黃酒要敦厚得多。再者,黃酒和肉類比較搭配,用來炒海鮮也有迷人的獨特風味。

2、白酒,滷味菜餚里加高度高粱酒效果不錯,能減少肥肉油膩感,原理是:利用酒乙醇雙重溶性將脂肪分散於湯水中。

還能增香,原理是:脂肪酸與酒精反應生成香味物質。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鍋裡很熱時加入白酒,之後快速翻勻,讓酒氣完全散發,只剩糧食的甜香感覺。切記不可剛加了酒就添湯,不然白酒的“酒臭”味全窩下來。

3、啤酒,裡面的酵母是很好的鮮味物質,但是不能久煮,否則會有苦澀味。

4、姜蔥水,不願意吃蔥姜的人,或菜餚的一些姜蔥特別影響口感,但不給又缺失味道,比如做丸子,可以把蔥白和姜拍扁,放在熱水裡抓一抓,浸泡兩三分鐘,最後用泡好的水代替姜蔥。包括肉餡或者做菜等都可以加入,不僅能去腥增香,還不會有咬到蔥姜的不愉快感受。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5、胡椒,黑胡椒主要辛辣化合物~胡椒鹼就貯存在薄層果皮和種子表層。而胡椒鹼辛辣程度大概是辣椒中辣椒素1%,黑胡椒主要香味成分會帶來清新、柑橘、木質、花香的整體味道。

白胡椒,辛辣程度和黑胡椒相等,卻由於外層種皮已經移除而缺失一半香味。不過白胡椒粉那若有若無的迷人香氣,是其他調味料替代不了的,特別加在小餛飩這類湯湯水水的食物裡。

需要注意的是:要買的是“100%純胡椒粉”,不是那種添了大米和辣椒的便宜的“胡椒產品”。

總的來說

炒菜的其它技巧和烹飪原理太多了,關於食材的貯存方式,冷凍對食材的危害,如何正確的解凍,還有食物味道、顏色、香味原理,如何調色調味增香啊!香辛料味道與搭配,發酵的原理,食材量和配比什麼的,以後再講吧。

一位酒店大廚的肺腑之言:6個烹飪原理,讓你做的菜要比別人好吃

私塾師兄(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