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2022-05-20由 河源廣播電視臺 發表于 美食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清明時節

客家地區流傳著一句民俗:

“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這也是客家人流傳上百年的習俗

艾粄是不僅香甜可口

還有去溼暖胃的功效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傳統制作艾粄的方法

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清明時節

吃艾粄

據瞭解,源西街道新塘鐵爐村有著古法制作艾粄的方法,而要製作這個艾粄,首先就要從摘艾葉開始。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時也是艾草生長最鮮嫩的時候。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一大早,鐵爐村村民劉阿姨就來到附近的田地裡採摘艾葉,做艾粄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艾葉,所以劉阿姨在採摘時也是特別講究。

源西街道新塘鐵爐村村民 劉阿姨:

“這個艾比較大的,比較黑的,就比較嫩了,這種比較嫩的就摘下來,老的就不要。”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不一會兒,一籃子艾葉採摘完畢,劉阿姨便開始分揀、洗淨、下鍋蒸熟後,再過冷水,然後將艾葉擰乾捏成球狀,劉阿姨便帶著所有材料來到附近的一個小房子裡,這裡有著一個古老的工具,名叫碓。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這是客家傳統的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槓,槓的一端裝一塊圓形的石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連續起落,用於搗碎食物,過去,人們做艾粄就是用這個工具。劉阿姨將花生芝麻紅糖混合,利用碓搗碎後,再將艾葉與糯米粉混合不停捶打。

源西街道新塘鐵爐村村民 劉阿姨:

“這個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家家戶戶都可以來這裡用這個碓。”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劉阿姨說,用碓捶打出來的艾粄更加軟糯可口。十多分鐘後,麵糰打好就開始包餡了。將麵糰捏扁,放入餡料,再揉成圓形,放在蕉葉上,然後放入鍋中柴火蒸20分鐘後開鍋,屋裡飄散一股濃郁的艾草和米香味。在鐵爐村,村民們都非常喜歡在清明節前後吃艾粄這種應節美食。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源西街道新塘鐵爐村村民 古女士:

“我們村在清明前都有做艾粄的習俗,吃艾粄對身體比較好,自己做的艾粄也比較彈牙比較糯,非常好吃。”

河源人愛吃的"艾粄",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客家人吃艾粄習俗源遠流長,相傳以前客家人生活較為艱苦,清明節前後,艾草遍地而生,人們便用它做成一道美食,不僅下田耕作可以填飽肚子,還有祛溼解毒,強身健體功效。

清明節吃艾粄,已然成了一種客家人的一份情懷,無論身處何處,當日歷翻至那一節氣,總會不自覺地讓人尋覓這種獨屬於這時節的味道。

更多新聞資訊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鍾南山院士為禁毒發聲:別讓“我以為”變成“我後悔”!”,“vid”:“w3076vrnxl4”,“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1409955954_640480/0”,“desc”:“鍾南山院士為禁毒發聲,別讓“我以為”變成“我後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