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2022-05-16由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發表于 美食

8月3日下午,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仁美鎮雄義村興農家庭農場內,46歲的負責人黎可學拿著魚罩走進稻田。

浮萍影動,水花四濺,很快,魚罩裡有了一條一斤多重的鯉魚,捏在手裡,活蹦亂撞。兩個小時後,一盆清燒鯉魚被端上了桌,黎可學又催促起大夥下筷:這種生態魚肉質緊密,清燒回甜……

因為稻花魚,黎可學成為眉山市農業農村局表揚的“眉州田園明星”。

在今年7月四川省農業廳公佈的2020年度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名單上,黎可學位列其中,是四川眉山僅有的兩人之一。

實際上,在迴歸農民前,黎可學是一名年薪過十萬的廚師長,苦於一些食材缺乏本味和對家鄉的眷念,他迴歸田園流轉了上百畝土地重當農民。然而,隔行如隔山,一開始只有熱情,什麼都不懂,他年虧20多萬後,一度想放棄。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

稻花魚遊進了他的稻田,稻因魚而優,魚因稻而貴,靠著一條條稻花魚,傳統稻田和小山村被注入了活力:

稻田裡,魚、蛙、鴨、甲魚共存,越來越多城裡人來體驗農事。村裡年輕人也開始迴歸,村民們互幫互助,黎可學的家庭農場也開始紅火起來。

村莊裡,稻田和心田裡,溫情又清新。連河山和空氣,也生動起來。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黎可學

〖因食材轉念〗

高薪廚師長辭職回家當農民

——“我想種出小時候食材的味道,讓外地人嚐嚐家鄉的味道。”

“可能整個眉山,在種田界,我算最會做菜的;在廚師裡,我算最會種田的了。”8月3日下午,丹稜縣仁美鎮雄義村,拿著一個魚罩出現在大家面前,黎可學“嘿嘿嘿”地半開起了玩笑。

聊上幾句,黎可學下了稻田。他的稻田裡,和別人的有些不一樣,稻田裡有一道80釐米寬、40釐米深的邊溝和穿心溝縱橫交叉。“這兩種溝,是魚兒在稻田裡活動的‘路徑’。”黎可學說,水稻栽植好進入分櫱後期後,就會在稻田裡投放鯉魚苗。

“稻花魚體形修長,色澤金黃,魚唇褐青,這是因為它長期吃漂在水面和沉入泥上的稻花所致。”

很快,一條稻花魚被魚罩罩住,出罩時,鯉魚鮮活,濺得黎可學一身泥濘。

要在以前當廚師那會,從早到晚,黎可學一身都是乾乾淨淨的。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拿著魚罩捕魚的黎可學

黎可學的家就在雄義村,高中畢業後,他先後到北京、上海、深圳務工,後來拜師進軍餐飲行業。在2006年時,炒得一手好菜的他當上了深圳一家酒樓的廚師長,年薪超過十萬。

家人都覺得不錯,但黎可學不滿意。當廚師期間,酒樓採購回來的食材大多系大棚種植,本味並不濃郁。

“我做了條魚,被客人認為肉質鬆軟,好像還有股煤油味。”回憶當年,黎可學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那是飼料養出來的魚,和我的廚藝關係不大啊。”

不光是客人,黎可學自己也嫌棄這些來自大棚的菜、飼料喂出的魚,“食材的本味很淡,不像小時候,哪怕是一碗飯,也是米香四溢。”

2012年,黎可學春節回家看到家鄉有幾十畝糧田荒蕪,遂決定回家鄉當農民,“我想種出小時候食材的味道,讓外地人嚐嚐家鄉的味道。”

〖差點打退堂鼓〗

只有熱情

不懂技術 虧了20多萬

——“要是虧到了50萬,就考慮退出,大不了,再回去當廚師。”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黎可學抓泡菜準備做飯

當年,加上跟著親戚做點生意,黎可學存款已過百萬,他想轉行種植,也想助力家鄉。就這樣,2013年,他以1000元/每畝的價格流轉了166畝土地。

“實際上,當時的行價是800元/畝或一千斤黃谷/畝。”黎可學的虧損之路從此開始,當時大家都在發展種果樹,黎可學也想過種果樹,但看到種果樹的人實在太多,他認為水果總有飽和的一天,只有糧食才是頓頓不可缺的實物,決定種水稻。

“第一年種水稻,怎麼說呢,除了資金和熱情,種植技術什麼都沒有。連什麼時候育秧,什麼時候分田都不知道。”黎可學說,除了缺乏種植經驗,也沒有實行機械化耕種,一到農活時,田裡全是人,人工費一天就得幾千元。

好不容易熬到收穫時,因為不懂市場和營銷,種出來的水稻沒有定價權,黃谷以1元/斤銷售,年終一盤點,人瘦了一圈,黑了一層,虧了大約20多萬。

好在,“財政大權”在自己手裡,面對妻子的追問,黎可學故作輕鬆地表示,沒有賺錢,也沒有虧損。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黎可學抓的魚

農業不好搞,看來是真的。

騙過了妻子,卻騙不過自己,如何才能把大米賣出高價?白天到處走訪市場,但同行相輕,很少有人願意把答案告訴黎可學,一連好幾個晚上,他開始睡不著了:還幹不幹?

當初回來說要承包土地搞農業,家裡人就不同意,說搞農業掙不到錢,如今才一年就退出,豈不讓親朋好友笑話?

不服輸的黎可學重新定了個目標:要是虧到了50萬,就考慮退出,大不了,再回去當廚師。

〖轉機來自稻花魚〗

聚會閒聊給了靈感 成立家庭農場

——“稻田養魚既可以培肥稻田,解決稻田內病蟲害防治的問題,提升稻米質量,還可獲得綠色環保、營養豐富的魚產品。”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改變,來自於2014年。

有次在成都,和同為廚師的師兄弟們聚會時,大家探討起了食材的問題,並一致對生態農產品給予肯定。一位師兄說起在貴州嘗過的稻花魚,繪聲繪色,讓眾人垂涎三尺。

兒時記憶的閥門開啟,故鄉的味道順著稻花魚浮出腦海。

回到家,第一件事,黎可學就找到丹稜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請教,從谷種到種植技術,只要不懂,他馬上就問。

在丹稜縣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2014年,黎可學成立了丹稜縣興農家庭農場,利用承擔仁美鎮畜禽糞汙處理的優勢,將畜禽糞便儲存發酵、充分腐熟後灌溉到農田裡,又在田埂上安裝了太陽能殺蟲燈,開始種植生態大米。

為了增加附加值,黎可學探索稻田養魚、養蛙技術。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稻花魚

稻田養魚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種複合農業生態系統,也是一種經濟綜合體,

既可以培肥稻田,解決稻田內病蟲害防治的問題,提升稻米質量,保證稻田的生態平衡,還可獲得綠色環保、營養豐富的魚產品。”黎可學介紹。

2016年,農場收穫水稻13萬斤,透過找代加工廠加工成大米7。5萬斤,因為沒有施過化肥、沒有打過農藥,大米口感好、有光澤,每斤平均售價4元左右,加上每畝200餘斤的稻花魚,產值也能有4000元左右。

一算賬,雖然沒有賺,但是也沒有虧,黎可學重新有了希望。

〖優秀職業農民〗

稻田“經濟綜合體” 讓

故鄉溫情又回來了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既然沒有虧損,那盈利就不遠了。

為了提高農場大米的知名度,2017年4月,黎可學舉辦了丹稜縣興農家庭農場首屆農耕栽秧文化節,把城裡人邀請下來參加農事體驗,下田栽秧、摸魚,玩得不亦樂乎。

透過現場參觀瞭解,將農場綠色、生態種植理念進行展示宣傳,客戶紛紛現場下訂單,農場開始走訂單生產之路。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黎可學(左一)在田間抓魚

嚐到甜頭後,農場採用魚、蛙、鴨、甲魚、稻的水稻種植模式,註冊了小橋牌大雅香米,並於2018年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產品認證證書和無公害產品認證,並連續舉辦農耕栽秧文化節也提高了農場大米在國內的知名度。

2019年,黎可學又投資60萬元建立一套大米深加工裝置,生產高階生態大米,胚芽米。目前正在積極申報食品生產許可證,下一步準備進駐商超。

因為稻花魚,黎可學成為眉山市農業農村局表揚的“眉州田園明星”,在2020年7月四川省農業廳公佈的2020年度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名單上,黎可學位列其中,是四川眉山僅有的兩人之一。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稻田

稻花魚帶來的改變,不止是黎可學一家。

丹稜縣仁美鎮副鎮長李江說,雄義村以前年輕人員大多外出務工,土地大片荒蕪,如今,重新恢復了活力,人居環境不亞於城裡,周邊326戶農戶跟著黎可學發展生態種植,透過發展文旅,外地遊客越來越多,“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這些看得見的變化實實在在,還有一些不容易看見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故鄉,種植水果,投放稻花魚,鎮上幼兒園放學時,接送的人不再全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大多都是年輕父母。

鎮上也因勢導利,村上搞個活動,修個基礎設施,年輕人們二話不說,甩開膀子就開幹。

在李江看來,鄉村振興,除了硬體設施,更重要的是振奮人心。

李江說,鄉村最美好的,不只是河山和空氣,還有那種鄰里互助、追求道德的精神。現在,這種精神還在,但面臨著危機。我們的生活,不是我們會擁有怎樣的城市,而是我們最終擁有怎樣的鄉村:“守護鄉愁”,更多的是堅守這種傳統的道德精神。

李江的一席話,說得黎可學連連點頭。他覺得,現在,兒時那充滿溫情的故鄉又回來了,自己和大家身上,彷彿有使不完的勁兒。

劉敬宗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蔣麟 攝影報道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稻花魚裡見田園!廚師長辭職回鄉辦家庭農場,成“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