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這道菜不像鈴鐺也發不出響聲,為何取名“幹炸響鈴”?

2022-03-21由 中華人 發表于 美食

我發現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凡杭幫菜的代表,如西湖醋魚、蝦爆鱔、蟹釀橙、龍井蝦仁,乃至宋嫂魚羹,非標榜杭幫的菜館,模仿或改造這些菜餚,把它們變成自家的看家菜,心都不多跳一下,唯獨對於杭幫的另一道名菜——幹炸響鈴,不敢、不願、不能因襲之。不信,你到任何一家非杭菜館試試,吃不到是大機率的事。

這道菜不像鈴鐺也發不出響聲,為何取名“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

難道幹炸響鈴就那麼難以複製?那麼難以推銷?那麼難以吸引回頭客?

我想應該不至於如此。

說實在話,跟許多人一樣,幹炸響鈴究竟是菜還是小吃,我也一直沒有搞清。酒席上的炸臭豆腐乾,誰會把它當作一道大菜、正菜對待呢?無非是音樂裡頭的間奏曲而已。

但,幹炸響鈴就這麼牛,號稱杭州菜館卻拿不出這道菜,基本可以判定它為“偽店”,好比正宗上海土著說話句尾不會帶“伊剛”一樣。

這響鈴到底怎麼個響法呢?

我能告訴你的是——當然前提是你從來沒有見識過幹炸響鈴長得咋樣——它壓根兒就不響,也不像個鈴鐺!

這道菜不像鈴鐺也發不出響聲,為何取名“幹炸響鈴”?

用豆皮包制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的粗略製作過程是:把新鮮裡脊肉斬成細茸,加入雞蛋、味精、食鹽、紹酒等,拌勻;把優質豆腐皮鋪開,去除四周的硬邊;將拌好的豬肉餡放在每張豆腐皮上,壓實,捲成筒形(卷合處蘸清水,使之粘住);切成3釐米長的小段待用。開中火,將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豆腐皮卷,再旺火炸2分鐘;見黃亮鬆脆時,用漏勺撈起,瀝乾油,裝入盆內;跟帶一碟甜麵醬、蔥白段和椒鹽迅速上桌,蘸著佐料吃。

有人說,響鈴之名,緣於食時脆如響鈴之故

。此說貌似有據,實則過於誇張。如果食客同時咀嚼,豈不若《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裡游擊隊員在鐘樓之下被射殺,全城教堂大鐘一齊鳴響?

我所知道的另一個掌故是:據說從前有個豪傑進了一家小飯店,點名要吃那道豆腐皮包肉的菜。不巧豆腐皮剛用完。但他一定要吃這道菜。聽店主說豆腐皮在離此地很遠的泗鄉定做,他便跨上自己的黃驃馬揮鞭而去。誰知只過了不一會兒,店主就聽一陣馬鈴兒叮噹響,循聲望去,那豪傑已出現在小飯店門口,手中還託著一包從泗鄉買來的豆腐皮。廚師甚為感動,立即動手,不惜用上好的豬裡脊肉,再用優質的豆腐皮包裹,還特意把菜形做成馬鈴狀,入油鍋烹炸,供客人下酒,以此來紀念這位知己愛菜心切、馳馬取料這件事。於是,後人稱此菜為“炸響鈴”。

這道菜不像鈴鐺也發不出響聲,為何取名“幹炸響鈴”?

炸制幹炸響鈴

這裡特別提到了食材的獨特性——杭州泗鄉生產的豆腐皮。無此不成菜。所以,

幹炸響鈴成為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36種杭州名菜之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為這道菜或小吃是美味無比的。我吃了不知多少遍,總覺得形式大於內容,滋味淡寡,不足以饜老饕。原因可能是有的杭幫菜館過於節儉,豆腐皮裡的肉餡還不不及上海小餛飩,頗有壞了杭幫經典名聲的嫌疑。

幹炸響鈴顯然是一味江南菜。殊不知北方也有。

美食家唐魯孫先生告訴我們,清宮壽膳房有一道菜,就叫“炸響鈴”——把驢皮單獨起下來,回鍋炸脆,蘸著花椒鹽吃,是一樣下酒的美餚。其中還有一段小故事。說是清朝的道光皇帝自奉甚儉,隆冬偶飲幾杯,就喜歡以炸響鈴下酒。有一天他在後宮無意中翻閱食單,看後大吃一驚:一味炸響鈴竟開價120兩銀子。他立即傳御膳房問話,回說用整豬烤後起皮下鍋,確實不能算貴。道光雖未深究,但從此絕不點此菜。後來此事傳出宮禁,北京一些大的山東館子都添了這道菜以宴客。至於是否真用驢皮做的,只有天曉得了。

北方客,尤其是知道“炸響鈴”這道菜的典故的,若到江南來,千萬要留點神,因為此“炸響鈴”非彼“炸響鈴”,絕不像京師的那麼金貴,它只是豆腐皮和豬肉餡合作而已。

這道菜不像鈴鐺也發不出響聲,為何取名“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

南北“炸響鈴”各有所本,不可附會。材料雖不同,外形倒是蠻像的。不過,北方的“響鈴”因為是用驢皮或豬皮炸的,吃起來比杭州的“響鈴”要響得多,那是確鑿無疑的。

頂部